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傅抱石:一俯身便是千古經典

身貧困卻胸懷大志,

他天資聰穎又勤苦好學。

他曾率領一眾畫家兩萬三千里迢迢寫生,

在新中國畫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周恩來曾與他用酒換畫,

於是有了人民大會堂裡的絕世之作。

他是畫仙, 亦是酒仙。

他, 便是一代畫家傅抱石。

雲中君和大司命

一位頭髮斑白的老人端坐在書桌前, 左手把酒, 右手握筆。 一仰脖, 一揮毫, 恣意豪放間便在素白的紙上洋洋灑灑留下一紙墨蹟, 末了還不忘拿出自己白底朱文的閒章, 鈐上“往往醉後”四個大字, 頗有些自嘲之意。

老畫家飲不醉但求一醉, 總是一伸手拽了滿把的山水,

隨意拋撒, 而世人跟在後面, 一俯身, 便是千古的經典。

傅抱石

他, 就是傅抱石。 被世人尊稱為“南北二石”之一的傅抱石, 更是那個滿腹才華愛酒如癡的酒鬼畫仙。

松溪觀山圖

1904年10月5日, 傅抱石出生於江西南昌一個傘匠之家, 家境相當貧困, 他剛滿11歲時就被送去給人當學徒, 學習制瓷。

年幼的傅抱石活潑好動, 學習制瓷之餘, 也練練書法, 學學篆刻, 看看書。 這個看起來不起眼的窮學生, 無意間去參加考試, 竟然奪了第一名。 省立第一師範見傅抱石有才, 給予他免試錄取。

麗人行

學習期間,

傅抱石看到趙之謙的印章十分有名, 在市面上很是值錢。 於是靈機一動, 想到刻假章也不失為一個賺錢的好方法。 與生俱來的天賦, 傅抱石刻出的印章竟然與趙之謙的相差無幾, 連教他刻章的師傅都讚歎不已, 拿到市面上也是無人能分辨清楚。

嘗到甜頭的傅抱石更是爭分奪秒地練習刻章, 因為過於專注, 他還得了個“印癡”的美名。

黃河清

當然, 為了養家糊口而不斷刻章的傅抱石並沒有被金錢衝昏頭腦, 依舊沒有忘記自己學習繪畫的初衷。 因為愛書但又囊中羞澀, 他常去學校附近的舊書店閒逛, 美其名曰“淘寶”。

一天, 傅抱石偶然看到一本《瞎尊者傳》, 見是講述繪畫知識的, 他隨手一翻, 眼前豁然一亮, 因為書中講述的正是他最崇拜的大畫家石濤。 一字一句地翻看下去, 頓時猶如醍醐灌頂, 心中迷茫之處, 次第被灌開, 知識如小溪, 綿綿不絕地向秀麗清明處流去。 待讀到“我用我法”時, 更是欣喜若狂, 連贊這是一部奇書。 讀完《瞎尊者傳》, 傅抱石對石濤更是敬佩, 也立志成為一個能夠做到“搜盡奇峰打草稿”的人。

為表志向, 他還給自己刻了一章, 章名“我用我法”。

南朝的劉勰曾說:“觀千劍而後識器, 操千曲而後曉聲。 ”意思是, 如果想要成為創造之才, 必先有一定量的積累。 一旦量的積累夠了, 自然會產生質的變化。 從量變到質變的道路上, 並沒有捷徑可走。 而傅抱石正是通過自己堅持不懈的努力, 披荊斬棘, 向著最初的夢想一步步攀登。

山鬼

閱讀了大量繪畫史論後,1925年,年僅22歲的傅抱石就完成了他的第一部著作《國畫源流概述》,並得到了學界的認可。得知徐悲鴻來江西寫生,他冒雨前去拜訪,徐看到他模仿趙之謙的章十分精妙,畫作也是頗有靈氣,連聲讚歎說:“你完全不需要模仿,你自己就很有才華,前途無量啊!”

1933年,在徐悲鴻的幫助下,傅抱石遠赴日本留學。在日本,他拜史學泰斗金原省吾為師,開始對中國繪畫史進行深入系統的研究。此外,聽說郭沫若也在日本,傅抱石特意登門拜訪,請教史論的相關問題。見傅抱石才高但不傲慢,郭沫若大為驚訝,非常喜歡,於是悉心指點。

一年後,傅抱石的個人畫展在東京銀座松阪屋舉行,日本著名畫家橫山大觀、篆刻家河井仙郎、書法家中村不折和文部大臣等都親往參觀。緊接著,篆刻《離騷》一舉奪得全日本篆刻大賽冠軍,使他蜚聲日本,享譽國際。

抗日戰爭爆發後,應郭沫若之邀,傅抱石前往武漢工作,隨後移居重慶,住在金剛坡。在這裡傅抱石迎來了創作的第一個高峰,那時他的畫作,不少題署“金剛坡下齋”。而恩師徐悲鴻看了他的《麗人行》後,更是讚揚其“恣肆奔放,渾茫浩瀚”,並感歎他的繪畫技藝已經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了。

大舉侵華不久後,日本竟妄想在精神上佔領我們,到處宣稱日本繪畫遠勝中國。傅抱石當頭痛擊,指出中國美術乃日本美術之母。更大聲宣揚中國美術有三大品格:第一最重畫家人格培養,第二相容並蓄,第三雄渾樸茂,這都是日本美術所難以企及的。

屈子行吟圖

整個抗戰間,傅抱石都用畫作傾訴著對祖國的熱愛和堅定不移的心志。1942年,為表達抗戰必勝的決心,他創作了《屈子行吟圖》等一系列作品,借屈原的捨生取義救國救民呐喊出自己心中的怒火和對祖國的耿耿忠心。

1958年,傅抱石個人畫集《傅抱石畫集》出版,郭沫若作序,指出中國畫壇有南北二石,北石即齊白石,南石即傅抱石,對傅抱石可是相當推崇。

傅抱石畫集

能夠進入如此至臻的境界,除了理論知識深厚、著墨考究外,傅抱石對紙張的要求也非常嚴格。畫人物時多用宣紙;畫山水時,就改用皮紙了。抗戰時期,一度出現宣紙難購,他就用隨處可買的貴州皮紙。另外,他還非常重視紙張的平整順滑,從不揉搓,可謂“愛紙如己”。

有研究傅抱石畫作的鑒賞家指出,他曾說過:“黑中自存光,墨中自留趣,筆墨當傳神。”如果看到傅氏畫作的墨蹟不是黑色中瑩亮紫光透閃墨韻,那定屬偽作,因為傅抱石對墨錠的要求也很嚴格。可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959年夏初,正在湖南寫生的傅抱石忽然接到江蘇國畫院的急電。匆匆趕到南京家裡,才知道是周總理和陳毅等人聯名點將,要他與關山月合作為人民大會堂創作一幅巨制,以迎接建國10周年的到來。

江山如此多嬌

趕到北京後,周總理親自接見二人,並親切地說,人民大會堂既是賓客必經之地,又是新中國的象徵。畫作就以毛主席詞《沁園春·雪》為基礎,要求展現出我國的大好河山和壯麗景色。

關山月聽後連聲稱讚,而一旁的傅抱石卻是愁雲滿面。總理連忙上前詢問是否有什麼困難,不料傅抱石卻說:“到了北京買酒要憑戶口本和票證,我買不到可怎麼辦?”總理聽了哈哈大笑:“抱石啊,你是往往醉後的酒仙,果然名不虛傳啊,特供你兩箱茅臺如何?”傅抱石欣喜過望,連連拱手說:“太謝謝總理了!”

有了酒的幫助,傅抱石思路大開,靈感也隨之而來。經過兩個月的努力,這幅震撼一時的巨作終於大功告成。它將關的細緻柔和與傅的奔放灑脫淋漓盡致地融合在一起,凸顯了偉大祖國的氣勢磅礴。毛澤東更是親手題款“江山如此多嬌”。它為近現代畫史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堪稱中國“新山水畫”的傑作,傅抱石也因此成了“新山水畫”的領軍人物,而“酒仙”的名稱也是越傳越遠。

芙蓉國裡盡朝暉

1960年,致力於融入自然的傅抱石率領一批江南畫家歷時三個月跨越六個省“兩萬三千里寫生”,成為中國畫壇轟動一時的事件。而懷著對傅老的尊敬,各省接待處的工作人員都熱情相迎,更是不忘了為其準備好充足的白酒。

長年累月的勞累,加之日復一日地飲酒,走過了六十多個春秋後,晚年的傅抱石疾病纏身,手臂時常疼痛難忍,但在他仍然堅持抱病創作,毫不懈怠。

可是歲月有情,死神無意。1965年9月29日,因腦出血突發,傅抱石辭世,享年61歲。

傅抱石的二女兒傅益璿曾評價父親“上馬能殺敵,下馬能作賦”,無時無刻不在做事,從不給自己找藉口。他灑脫的性格與無酒不歡的脾氣在深沉的內心世界裡波瀾起伏,卻隱忍而不發,才有了今天這樣超乎常人的成就。

山鬼

閱讀了大量繪畫史論後,1925年,年僅22歲的傅抱石就完成了他的第一部著作《國畫源流概述》,並得到了學界的認可。得知徐悲鴻來江西寫生,他冒雨前去拜訪,徐看到他模仿趙之謙的章十分精妙,畫作也是頗有靈氣,連聲讚歎說:“你完全不需要模仿,你自己就很有才華,前途無量啊!”

1933年,在徐悲鴻的幫助下,傅抱石遠赴日本留學。在日本,他拜史學泰斗金原省吾為師,開始對中國繪畫史進行深入系統的研究。此外,聽說郭沫若也在日本,傅抱石特意登門拜訪,請教史論的相關問題。見傅抱石才高但不傲慢,郭沫若大為驚訝,非常喜歡,於是悉心指點。

一年後,傅抱石的個人畫展在東京銀座松阪屋舉行,日本著名畫家橫山大觀、篆刻家河井仙郎、書法家中村不折和文部大臣等都親往參觀。緊接著,篆刻《離騷》一舉奪得全日本篆刻大賽冠軍,使他蜚聲日本,享譽國際。

抗日戰爭爆發後,應郭沫若之邀,傅抱石前往武漢工作,隨後移居重慶,住在金剛坡。在這裡傅抱石迎來了創作的第一個高峰,那時他的畫作,不少題署“金剛坡下齋”。而恩師徐悲鴻看了他的《麗人行》後,更是讚揚其“恣肆奔放,渾茫浩瀚”,並感歎他的繪畫技藝已經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了。

大舉侵華不久後,日本竟妄想在精神上佔領我們,到處宣稱日本繪畫遠勝中國。傅抱石當頭痛擊,指出中國美術乃日本美術之母。更大聲宣揚中國美術有三大品格:第一最重畫家人格培養,第二相容並蓄,第三雄渾樸茂,這都是日本美術所難以企及的。

屈子行吟圖

整個抗戰間,傅抱石都用畫作傾訴著對祖國的熱愛和堅定不移的心志。1942年,為表達抗戰必勝的決心,他創作了《屈子行吟圖》等一系列作品,借屈原的捨生取義救國救民呐喊出自己心中的怒火和對祖國的耿耿忠心。

1958年,傅抱石個人畫集《傅抱石畫集》出版,郭沫若作序,指出中國畫壇有南北二石,北石即齊白石,南石即傅抱石,對傅抱石可是相當推崇。

傅抱石畫集

能夠進入如此至臻的境界,除了理論知識深厚、著墨考究外,傅抱石對紙張的要求也非常嚴格。畫人物時多用宣紙;畫山水時,就改用皮紙了。抗戰時期,一度出現宣紙難購,他就用隨處可買的貴州皮紙。另外,他還非常重視紙張的平整順滑,從不揉搓,可謂“愛紙如己”。

有研究傅抱石畫作的鑒賞家指出,他曾說過:“黑中自存光,墨中自留趣,筆墨當傳神。”如果看到傅氏畫作的墨蹟不是黑色中瑩亮紫光透閃墨韻,那定屬偽作,因為傅抱石對墨錠的要求也很嚴格。可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959年夏初,正在湖南寫生的傅抱石忽然接到江蘇國畫院的急電。匆匆趕到南京家裡,才知道是周總理和陳毅等人聯名點將,要他與關山月合作為人民大會堂創作一幅巨制,以迎接建國10周年的到來。

江山如此多嬌

趕到北京後,周總理親自接見二人,並親切地說,人民大會堂既是賓客必經之地,又是新中國的象徵。畫作就以毛主席詞《沁園春·雪》為基礎,要求展現出我國的大好河山和壯麗景色。

關山月聽後連聲稱讚,而一旁的傅抱石卻是愁雲滿面。總理連忙上前詢問是否有什麼困難,不料傅抱石卻說:“到了北京買酒要憑戶口本和票證,我買不到可怎麼辦?”總理聽了哈哈大笑:“抱石啊,你是往往醉後的酒仙,果然名不虛傳啊,特供你兩箱茅臺如何?”傅抱石欣喜過望,連連拱手說:“太謝謝總理了!”

有了酒的幫助,傅抱石思路大開,靈感也隨之而來。經過兩個月的努力,這幅震撼一時的巨作終於大功告成。它將關的細緻柔和與傅的奔放灑脫淋漓盡致地融合在一起,凸顯了偉大祖國的氣勢磅礴。毛澤東更是親手題款“江山如此多嬌”。它為近現代畫史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堪稱中國“新山水畫”的傑作,傅抱石也因此成了“新山水畫”的領軍人物,而“酒仙”的名稱也是越傳越遠。

芙蓉國裡盡朝暉

1960年,致力於融入自然的傅抱石率領一批江南畫家歷時三個月跨越六個省“兩萬三千里寫生”,成為中國畫壇轟動一時的事件。而懷著對傅老的尊敬,各省接待處的工作人員都熱情相迎,更是不忘了為其準備好充足的白酒。

長年累月的勞累,加之日復一日地飲酒,走過了六十多個春秋後,晚年的傅抱石疾病纏身,手臂時常疼痛難忍,但在他仍然堅持抱病創作,毫不懈怠。

可是歲月有情,死神無意。1965年9月29日,因腦出血突發,傅抱石辭世,享年61歲。

傅抱石的二女兒傅益璿曾評價父親“上馬能殺敵,下馬能作賦”,無時無刻不在做事,從不給自己找藉口。他灑脫的性格與無酒不歡的脾氣在深沉的內心世界裡波瀾起伏,卻隱忍而不發,才有了今天這樣超乎常人的成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