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廈門海滄辦保生大帝聖駕巡安文化節 促海絲文化傳承

中新社廈門5月7日電 (記者 陳悅)在來自海峽兩岸和馬來西亞、新加坡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萬名信眾參與下, 一年一度的保生大帝聖駕巡安文化節7日在廈門海滄滄江三都瑞青宮舉行。 來自海峽兩岸多位文化學者對中新社記者表示, 希望通過弘揚保生慈濟文化, 推動兩岸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民眾交流和溝通。

5月7日, 來自廣東的國家非物質遺產英歌舞為保生大帝巡安助陣。 張斌 攝

海滄滄江三都瑞青宮始建於南宋乾道年間, 供奉著廈門唯一一尊棕色臉保生大帝, 是不少臺灣保生大帝宮廟以及東南亞地區保生大帝宮廟的祖廟。 每年的保生大帝聖駕巡安文化節都吸引眾多兩岸和東南亞地區信眾前來參加。

今年的文化節依然吸引來自海峽兩岸的50多個表演方陣前來助陣, 其中既有火鼎公婆、蜈蚣閣、拍胸舞、什音等閩南傳統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也有銅鑼鼓、布袋馬、哪吒鼓、竹竿舞等來自大陸其他省區的非遺項目, 各展所長。 專程趕來參加文化節的金門采風文化協會創會理事長黃振良對記者說, 其實7日當天也是金門傳統的迎城隍民俗活動, 金廈兩地很多民俗表演相當接近, “感覺十分熟悉”, 充分體現兩岸一脈相承的文化淵源。

除了精彩的民俗方陣表演, 今年文化節更加突出弘揚保生慈濟精神, 傳承耕讀文化, 弘揚海絲文化。 廈門閩南文化研究會會長陳耕告訴記者, 海滄的滄江古鎮是海上絲綢之路重要港口, 留下很多寶貴文化遺產, 滄江三都瑞青宮就是海上絲綢之路起點的祭祀廟。 他介紹, 海滄正在積極推動將滄江古鎮老街、老橋、老廟展現出活力,

成為廈門展示海絲文化遺產, 推動“海絲”文化交流的重要中心。

廈門市社科聯顧問彭一萬對記者表示, 保生大帝信仰從閩南地區發源, 走向臺灣和東南亞, 他相信, 通過弘揚保生慈濟文化等傳統文化, 可以促進兩岸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民眾思想情感交流。

黃振良也認為, 金廈兩地在東南亞地區都有很多僑胞, 他們也經常回到祖籍地宮廟進行交流活動, 增進彼此間的感情。 他尤其贊許廈門近年來在推動宮廟交流上做了很多工作。

瑞青宮相關人士也介紹, 在今年文化節期間, 瑞青宮將舉辦展覽, 呈現海滄傳統耕讀文化和保生大帝慈濟文化;此外, 瑞青宮也將結合廈門目前正在打造的滄江古鎮項目,

規劃建設一個包含文藝民俗表演區、蜈蚣閣傳習中心、多媒體展覽室、戲臺賞荷區等在內的文化園區。 (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