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愛不是借貸關係,關於原生家庭的一點思考

這篇文章很有可能得罪一部分我們的長輩, 但這事關我們的未來。

原生家庭, 是個並不陳舊的話題。 不知什麼時候, 各種家庭心理治療的工作坊便開始生根發芽了。

究其原因, 我們這一代人開始覺醒, 原生家庭, 並不是一道簡單的代數運算, 無法加減乘除。

筆者對心理學很有興趣(曾經試圖用心理學的角度解釋國家行為體間的戰爭行為, 功力不夠, 只好作罷), 但礙於專業的局限, 在這一方面也只能摸著石頭過河。 年初, 和愛人一起去上父母效能訓練的工作坊, 才發現有些問題是需要解決的, 而解決的方法需要夫妻二人共同努力。

對這一方面的興趣, 得益于我的愛人, 她的畢業論文讓我第一次用另一種角度去看中國社會中父母與子女的關係。 當時, 她研究的是中國的失獨家庭, 顧名思義, 就是失去了子女的原生家庭(我這樣理解, 不知是否正確)。

這裡不會談到中國既往的人口政策是正確還是錯誤, 但幾十年的政策實行, 造就了一種非常中國化的社會關係——父母還是父母, 子女永遠是子女。 (巨嬰國)這句話看上去沒什麼問題, 父母本來就是父母, 子女也本來就是子女。 然而, 當我們進入一個特定的語境時, 就有問題了。 原生家庭的子女, 終有一天要成長為新生家庭的父母, 這時, 原生家庭的父母應該轉變角色, 成為新生家庭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 他們是新生家庭的週邊重要組成部分。 而新生家庭的核心組成部分應該是新爸爸、新媽媽和孩子。

這裡, 可能會有人要反駁我, 難道是要人們割捨對原生家庭的一切連結?當然不是, 而是要打破原生家庭中的父母和子女間不健康的道德邏輯,

從而構建一個合理、正確、理性的感情邏輯。

有這樣一個案例, 一位老太太, 為了讓女兒女婿回老家陪伴, 只因小輩不同意, 就對簿公堂。 令人擔憂的結果是, 法院完全支持這位老太, 判子女回去陪著, 美其名曰“孝”。 強扭的瓜很甜!殊不知,

法律對原生家庭關係的直接干預, 造成了這對脆弱關係的再一次撕裂。 那張照片上, 老太得意笑容的背後, 是子女的無奈。

這樣真的是所謂的中華傳統美德麼?

不可否認, 五千年的中華文化留給後人很多精神財富, 孝順父母、尊敬長輩, 當然位列其中。

然而, 一些人卻將親情和愛的傳遞變成了赤裸裸的借貸關係, 即“我養育了你, 你欠我的, 現在是你回報我的時候, 回來陪著我天經地義, 這就是孝順。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類似的話。

而很多時候, 我們適應了這樣的互動, 往往出於親情的考慮, 最終做出了讓步, 在互動的過程中, 永遠是“輸家”, 原生家庭總可以“旗開得勝”。 甚至當新生家庭中討論原生家庭問題時, 雙方會進入一種歇斯底里的狀態, 造成了小家庭關係的不穩定。

另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 就是原生家庭與新生家庭的邊界模糊。 實際上, 有一個詞, 就是在抹殺原生家庭和新生家庭的界線, 這個詞叫“大家庭”。

有些長輩, 動輒用“大家庭”的觀念介入小家庭事務中, 在這樣的觀念框架之下,子女毫無獨立自主的決定可言。甚至原生家庭中的七大姑八大姨都可以指手畫腳,而這樣的現象還很普遍。

原生家庭,對子女而言,是愛的開始。但一些父母,將親子關係變成了負擔。筆者並沒有在這裡否認父輩對我們的愛和付出,但從根本意義上無論是父母的愛,還是子女對愛的回應,都應該是本能的、無條件的、輕鬆的。

最後,筆者提一件小事,曾經有媒體報導,一些老人深受電信詐騙之苦,但最終他們卻將問題的矛頭和根源指向了一個話題——老人被騙,是因為子女陪得不夠。

我想說,這是一個非常可笑的歸因邏輯,難道子女的陪伴夠了,老人就不會被騙了麼?這個逆否命題都不成立,更何況原命題乎?當然子女對父母的愛,是必要的、毫無疑問的。

借一句話,親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在這樣的觀念框架之下,子女毫無獨立自主的決定可言。甚至原生家庭中的七大姑八大姨都可以指手畫腳,而這樣的現象還很普遍。

原生家庭,對子女而言,是愛的開始。但一些父母,將親子關係變成了負擔。筆者並沒有在這裡否認父輩對我們的愛和付出,但從根本意義上無論是父母的愛,還是子女對愛的回應,都應該是本能的、無條件的、輕鬆的。

最後,筆者提一件小事,曾經有媒體報導,一些老人深受電信詐騙之苦,但最終他們卻將問題的矛頭和根源指向了一個話題——老人被騙,是因為子女陪得不夠。

我想說,這是一個非常可笑的歸因邏輯,難道子女的陪伴夠了,老人就不會被騙了麼?這個逆否命題都不成立,更何況原命題乎?當然子女對父母的愛,是必要的、毫無疑問的。

借一句話,親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