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千億目標隨風去,娃哈哈帝國究竟怎麼了?

對80後來說, 娃哈哈不單只是簡單的飲料, 承載的是滿滿的童年回憶, 小時候又哭又鬧不聽話, 媽媽拿來一瓶娃哈哈打開塞進你手裡, 你就立馬破涕為笑了。 雖然還是原來的配方, 還是原來的味道, 可是越來越多95後甚至是00後都覺得娃哈哈很土, 根本不想喝了。

娃哈哈從1987年成立至今, 已經迎來了它的三十歲生日, 可這三十歲生日過得並不踏實, 它的業績已經出現明顯的下滑趨勢。 根據胡潤研究院發佈的2016年度《胡潤百富榜》, 其中宗慶後家族以1120億元的財富排名第五, 雖然排名依然靠前, 但是財富值較上一年度的1350億元,

縮水230億。

而宗慶後曾經在2010年給娃哈哈定下的要實現1000億的目標至今也沒有實現, 娃哈哈帝國的現狀和發展前途都顯得不那麼地樂觀, 那麼娃哈哈帝國的業績下滑到底有什麼原因呢?

輝煌的曾經:連續11年位居首位的中國最大飲料企業

杭州娃哈哈集團有限公司成立於1987年, 前身是杭州市上城區校辦企業經銷部, 娃哈哈在剛起家的時候, 是一個只有3個人的小公司, 還是通過借來14萬元開始起家的, 經過幾年的發展, 娃哈哈成為了當時中國規模最大、效益最好的飲料企業。

在全國29省市建有58個基地150餘家分公司, 擁有總資產300億元, 員工30000人。 24年來, 在宗慶後的領導下, 公司以一流的技術、一流的設備, 一流的服務,

打造出一流的品質, 先後投資100多億元從美國、法國、德國、日本、義大利等國引進360餘條世界一流的自動化生產線, 主要生產含乳飲料、飲用水、碳酸飲料、果汁飲料、茶飲料、保健食品、罐頭食品、休閒食品等8大類100多個品種的產品。

2010年集團實現營業收入550億元, 利稅112億元, 上交稅金46億元。 當時, 娃哈哈集團的飲料產量、銷售收入、利稅、利潤等各項指標已連續13年位居中國飲料行業首位。 公司位列2010中國企業500強141位, 中國製造業企業500強64位, 中國企業效益200佳第25位, 飲料加工業第1位。 在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中, 娃哈哈營業收入居第八位、利潤第一位、納稅第二位。

2010年, 娃哈哈的業績雖然已經進入500億俱樂部, 那時創始人宗慶後發出豪言, 要達到1000億的目標。 可現在轉眼7年已經過去了,

創造千億營收的目標不但沒有實現, 業績還在2012年出現了拐點。 下圖是2009—2015娃哈哈集團營業收入情況, 從2013到2015, 一直呈現出下降的趨勢。

即便現在, 宗慶後依然堅持每年出差200多天, 去走訪經銷商和銷售現場但是在各大中小城市的超市貨架上,

除了娃哈哈瓶裝水、營養快線和八寶粥之外, 幾乎很難找到它的其他單品。 和其他品牌各種各樣的飲料相比, 曾經飲料界的龍頭老大娃哈哈顯得異常落寞。

缺少創新單品

短少新的大單品是娃哈哈集團業績下滑的一個重要緣由, 在如今新品不斷推出、競爭異常激烈的飲料市場, 娃哈哈已經很多年都沒有推出過新的明星產品了。 像娃哈哈純淨水、AD鈣奶、營養快線、營養液、蓮子八寶粥等爆品, 都是非常陳舊的單品了。 而人們對娃哈哈的印象依然停留在這些陳舊的單品上。

隨著品牌的老化和創新不足, 這些單品的優勢已經無法延續, 並慢慢地被同類產品所趕超。 娃哈哈原有的爆品不再受歡送, 而新的大單品卻遲遲沒有呈現, 以至在娃哈哈一向引以為榮的鄉鎮市場, 娃哈哈也賣不動了。 貨架上的娃哈哈產品越來越難找到。

產品設計一味跟風模仿其他爆品

另外在產品的設計上, 娃哈哈的跟風模仿問題也非常嚴重。 雖然在90年代, 因為當時的中國處在野蠻增長時期, 當時市面上什麼新飲料賣得好滋味還行,娃哈哈90%可能性都會出同款,娃哈哈還因此得了個“飲料界騰訊”的外號。

這種低成本、快速開發生產的“山寨貨”產品策略曾為娃哈哈帶來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到現在這種試圖通過一味模仿其他產品來實現產品發展的策略已經行不通了。

介面新聞曾經統計出,娃哈哈系列產品模仿其他爆款的情況,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娃哈哈對其他單品模仿情況確實異常普遍。

龐大的銷售體系成為障礙

娃哈哈龐大高效的銷售體系,曾經是它的中心優勢。娃哈哈全國銷售人員大約有3000人左右,除此之外還有拓展隊員2000多人。這5000人被分為客戶經理、商超經理和拓展經理。曾經這個龐大的銷售隊伍能讓娃哈哈的產品快速推到各級經銷商。

但是當越來越多的娃哈哈產品變得難賣時,原來強勢的銷售體系也在遭到應戰,經銷商和銷售團隊之間開始呈現各種矛盾。娃哈哈部分市場廠商關係不和諧現象也出現,部分市場存在嚴重的銷售人員欺騙經銷商、或經銷商欺騙銷售人員的情況。而且部分銷售人員紀律性差,工作不積極。

此外,由於娃哈哈銷售人員老化,做銷售活動經常顯得沒創意,整個公司文化像是“國企縮影,官僚氣息濃重”。雖然娃哈哈也在不斷招聘大學生注入新的血液,但他們很多無法適應,也不能解決實質問題,流失率很高。這也是娃哈哈一個相當大的問題。

有人曾調侃稱,在中國代言品牌的沒有比娃哈哈代言人時間更長的了。確實,王力宏作為娃哈哈的第一位代言人,一直延續到今日。娃哈哈的代言人一直都是明星王力宏,從來沒有換過別的明星或名人,這也是飲料界產品代言中非常稀有現象。

當時市面上什麼新飲料賣得好滋味還行,娃哈哈90%可能性都會出同款,娃哈哈還因此得了個“飲料界騰訊”的外號。

這種低成本、快速開發生產的“山寨貨”產品策略曾為娃哈哈帶來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到現在這種試圖通過一味模仿其他產品來實現產品發展的策略已經行不通了。

介面新聞曾經統計出,娃哈哈系列產品模仿其他爆款的情況,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娃哈哈對其他單品模仿情況確實異常普遍。

龐大的銷售體系成為障礙

娃哈哈龐大高效的銷售體系,曾經是它的中心優勢。娃哈哈全國銷售人員大約有3000人左右,除此之外還有拓展隊員2000多人。這5000人被分為客戶經理、商超經理和拓展經理。曾經這個龐大的銷售隊伍能讓娃哈哈的產品快速推到各級經銷商。

但是當越來越多的娃哈哈產品變得難賣時,原來強勢的銷售體系也在遭到應戰,經銷商和銷售團隊之間開始呈現各種矛盾。娃哈哈部分市場廠商關係不和諧現象也出現,部分市場存在嚴重的銷售人員欺騙經銷商、或經銷商欺騙銷售人員的情況。而且部分銷售人員紀律性差,工作不積極。

此外,由於娃哈哈銷售人員老化,做銷售活動經常顯得沒創意,整個公司文化像是“國企縮影,官僚氣息濃重”。雖然娃哈哈也在不斷招聘大學生注入新的血液,但他們很多無法適應,也不能解決實質問題,流失率很高。這也是娃哈哈一個相當大的問題。

有人曾調侃稱,在中國代言品牌的沒有比娃哈哈代言人時間更長的了。確實,王力宏作為娃哈哈的第一位代言人,一直延續到今日。娃哈哈的代言人一直都是明星王力宏,從來沒有換過別的明星或名人,這也是飲料界產品代言中非常稀有現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