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王陽明、錢鐘書等筆下,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五大文化宣言,珍貴!

中國文化博大如海、精神似淵, 諸子百家並駕齊驅, 儒釋道三足鼎立, 大智之言不可勝數。 但就算如此, 如果要談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最能體現中國文化精髓的五句話, 也一定是這五大“四句教”。

只因這五大“四句教”, 不僅全面涵蓋了中國文化的五大面向, 而且道破了人生的五種終極安頓, 定要熟記於心, 必是回味不盡。

一、王陽明“心學四句教”

心靈之終極安頓

無善無噁心之體, 有善有惡意之動

知善知惡是良知, 為善去惡是格物

這四句教出自王陽明《傳習錄》下卷, 被稱為王陽明心學的最高概括, 濃縮了心學最精華的智慧。

心之體無善無惡, 這就是本來清淨, 無分別所以不執著, 而能安然自在。 人要與他人交往, 會受外在環境的制約, 要處理遇到的各種問題, 這就需要借助意識, 於是有了意念之動。 意念的特點和依靠是分辨, 善惡的區分由此產生, 區分清楚明白了,

便是良知。 人遵循良知而行便是格物, 所謂格物就是致知, 依所知而行, 便是王陽明心學的根本——知行合一。

很多人搞不明白這四句教, 是因為總覺得無善無惡與有善有惡是無法協調的矛盾。 那是因為沒搞明白, 兩者一個是體, 一個是用;一個是根本, 一個是權宜。

到底什麼是良知?世間善惡是非的標準, 不同的時代會發生不同的變化, 比如以前三妻四妾是不違道德的, 如今卻已不是。 但一個時代的道德有著相對的穩定性, 為一個時代的人心中所明瞭, 為人行事時自己心中是明白的, 縱然是惡人行惡, 他心中其實也自知是惡, 只是有更強大的執念左右著他, 而這份自知, 正是良知。

王陽明常將自己的學問稱為“致良知”之學。

致良知, 乃是人生的真正道、大修行。

所以陽明心學四句教的側重點還是落在安頓自心上的, 心不得安頓, 之後的一切都談不上, 永遠做不徹底。 但做本身卻是安頓自心的最好方式, 王陽明所謂事上磨練。 怎麼做?王陽明這四句話說白了, 只是告訴我們這樣一件平實的事:無事時心中少些雜念、但求清靜安穩, 有事時要明辨其中是非善惡, 然後守住自己的良心, 並遵從自己的良心去行事為人。

這不是勸誡, 因為王陽明心學的深刻, 這其實是在告訴我們:只有如此, 我們才是在安頓自己的心, 才能安頓好自己的心。

二、張橫渠“哲學四句教”

思維之終極安頓

有象斯有對, 對必反其為

有反斯有仇, 仇必和而解

這個四句教出自北宋大儒張載的《正蒙·太和篇》, 意思是一切事物都有對立的兩面, 對立的兩面運動變化的方向必然相反, 相反就會產生衝突和鬥爭, 而最後鬥爭的結果, 必定是趨向調和與和解。

這四句話之所以被稱為“哲學四句教”, 是因為它講的是客觀的規律;既然是客觀規律,

一切事物的發展就必然遵循這個軌跡。 搞懂和把握住了這個規律, 很多事情我們就能了然於胸——能考慮到世間處處可能有矛盾, 矛盾產生前能有所準備, 矛盾產生時能保持平靜, 展望未來時能充滿希望;對世間萬事的發展變化, 心中有數和通達。

這就是思維的力量。 正如那句我們常說的話, “想通了”。 想通了就能淡定、冷靜, 進而有條不紊、舉重若輕, 遊刃有餘地立身行事。 能夠安頓好思維中的惑與迷, 心才能豁然開朗, 人生才能光明通達。

三、錢鐘書“同一四句教”

為人之終極安頓

東海西海,心理攸同

南學北學,道術未裂

出自錢鐘書《談藝錄》的這四句教,前兩句告訴我們,縱然東西方文化再有不同,東方人和西方人畢竟都是人,心理上本沒有根本差別,只要肯相互體諒就完全有相互理解和會通的可能。後兩句告訴我們,縱然南學北學特質差異明顯,而天地宇宙本為一體,世間大道本來是一,因此完全存在統一的可能。

這四句教本意是談學問,卻告訴了我們一個最有用、最深刻的道理:世間的矛盾衝突那麼多,似乎沒有解決完的可能,卻並不是就應該是這個樣子,並不是道理和真相就是如此,而完全是人自己的問題。是人的心和思維出現了狹隘自大的問題,心和思維的問題解決了,割裂和矛盾就能得到化解和消弭。

如何解決?這就是此為為人大安頓的原因——錢鐘書先生的四句教裡,明白告訴了我們“心理攸同”這個根本點,帶給我們的最大啟迪,正是老祖宗一再教導我們的四個字——將心比心。

人人能將心比心,無論做學問還是人與人的交往,矛盾衝突就自能化解,關係就自能和諧。世間的問題看似複雜,其實抽絲剝繭回到原點,往往也是最簡單不過。大道至簡,從來不是口號和空話。

為人之道,守住和做好“將心比心”四個字,其實也就足夠了。

四、費孝通“和合四句教”

處世之終極安頓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

美美與共,世界大同

這個四句教是中國近現代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晚年所提出的,針對的是不同民族和國家的文化。意思是每種文化都有自己的美,要學會欣賞其他文化的美;不同文化的美能夠和諧並存,便能和合一體、世界大同。

假如每個民族和國家的人都能真正領會、接受和遵循這句話,那麼民族和國家的誤解和矛盾也就沒有了,至少會少很多。孔老夫子所說的“和而不同”,其實也是這個意思。

這個道理還適用于方方面面,比如不同的行業與職業,不同的出身和背景,以及不同的人。拿人來說,每個人都有他的優點和長處,都有值得別人讚美和欣賞的地方,人人能夠懂得和秉持此點,人與人的疏遠和矛盾也能緩和很多。

所以這正是最好、最有效的處世之道——沒有人會懷疑一個懂得欣賞和讚美別人的人,人緣是差的,人際關係是處理不好的。這絕不只是一種方法和手段,而是有著實實在在的深刻道理,能夠做到和做好的人,必定有著高明的思想水準和內心涵養。

憑此一點,人活世間何愁不得安頓。

五、張載“橫渠四句教”

活著之終極安頓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

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這句話還是出自北宋大儒張恒渠,而且可能是中國文化中最有名的一句話了,恐怕也是五大四句教裡分量最重的一個。

這四句話,氣象太大,格局太高,大和高到每個人都會觸動,卻沒有幾個人真的覺得跟自己有關係。絕大多數人還是會覺得,我連自己都沒混好,房子都買不上,對象都還沒有,銀行卡裡沒幾個錢,還為天地為人民為往聖為萬世?別鬧了。

可就算這個理想太過崇高,我們夠不著,但崇高本身並沒有錯吧?不能因為太崇高,就連崇高都不要了吧?

人活著,不論多與少、高與低,還是要有一點崇高的志趣和追求,否則這一輩子就為了錢和現實轉,未免也太悲哀了;臨終那一天,你確定不會悔恨?

而且我還要鄭重地提醒一點——人最終的差距,也許正是源自一開始大家都窮時,人心中的格局和氣象。

唯有格局和氣象,足以安頓這一生。

毫不誇張地說,以上這五大四句教,即使不能完全代表中國文化,若能記住了、吃透了,中國文化的精髓所在和根本精神,也算是把握住了。

更何況,這其中還有著怎樣值得我們一生領悟和踐行的人生真諦。

三、錢鐘書“同一四句教”

為人之終極安頓

東海西海,心理攸同

南學北學,道術未裂

出自錢鐘書《談藝錄》的這四句教,前兩句告訴我們,縱然東西方文化再有不同,東方人和西方人畢竟都是人,心理上本沒有根本差別,只要肯相互體諒就完全有相互理解和會通的可能。後兩句告訴我們,縱然南學北學特質差異明顯,而天地宇宙本為一體,世間大道本來是一,因此完全存在統一的可能。

這四句教本意是談學問,卻告訴了我們一個最有用、最深刻的道理:世間的矛盾衝突那麼多,似乎沒有解決完的可能,卻並不是就應該是這個樣子,並不是道理和真相就是如此,而完全是人自己的問題。是人的心和思維出現了狹隘自大的問題,心和思維的問題解決了,割裂和矛盾就能得到化解和消弭。

如何解決?這就是此為為人大安頓的原因——錢鐘書先生的四句教裡,明白告訴了我們“心理攸同”這個根本點,帶給我們的最大啟迪,正是老祖宗一再教導我們的四個字——將心比心。

人人能將心比心,無論做學問還是人與人的交往,矛盾衝突就自能化解,關係就自能和諧。世間的問題看似複雜,其實抽絲剝繭回到原點,往往也是最簡單不過。大道至簡,從來不是口號和空話。

為人之道,守住和做好“將心比心”四個字,其實也就足夠了。

四、費孝通“和合四句教”

處世之終極安頓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

美美與共,世界大同

這個四句教是中國近現代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晚年所提出的,針對的是不同民族和國家的文化。意思是每種文化都有自己的美,要學會欣賞其他文化的美;不同文化的美能夠和諧並存,便能和合一體、世界大同。

假如每個民族和國家的人都能真正領會、接受和遵循這句話,那麼民族和國家的誤解和矛盾也就沒有了,至少會少很多。孔老夫子所說的“和而不同”,其實也是這個意思。

這個道理還適用于方方面面,比如不同的行業與職業,不同的出身和背景,以及不同的人。拿人來說,每個人都有他的優點和長處,都有值得別人讚美和欣賞的地方,人人能夠懂得和秉持此點,人與人的疏遠和矛盾也能緩和很多。

所以這正是最好、最有效的處世之道——沒有人會懷疑一個懂得欣賞和讚美別人的人,人緣是差的,人際關係是處理不好的。這絕不只是一種方法和手段,而是有著實實在在的深刻道理,能夠做到和做好的人,必定有著高明的思想水準和內心涵養。

憑此一點,人活世間何愁不得安頓。

五、張載“橫渠四句教”

活著之終極安頓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

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這句話還是出自北宋大儒張恒渠,而且可能是中國文化中最有名的一句話了,恐怕也是五大四句教裡分量最重的一個。

這四句話,氣象太大,格局太高,大和高到每個人都會觸動,卻沒有幾個人真的覺得跟自己有關係。絕大多數人還是會覺得,我連自己都沒混好,房子都買不上,對象都還沒有,銀行卡裡沒幾個錢,還為天地為人民為往聖為萬世?別鬧了。

可就算這個理想太過崇高,我們夠不著,但崇高本身並沒有錯吧?不能因為太崇高,就連崇高都不要了吧?

人活著,不論多與少、高與低,還是要有一點崇高的志趣和追求,否則這一輩子就為了錢和現實轉,未免也太悲哀了;臨終那一天,你確定不會悔恨?

而且我還要鄭重地提醒一點——人最終的差距,也許正是源自一開始大家都窮時,人心中的格局和氣象。

唯有格局和氣象,足以安頓這一生。

毫不誇張地說,以上這五大四句教,即使不能完全代表中國文化,若能記住了、吃透了,中國文化的精髓所在和根本精神,也算是把握住了。

更何況,這其中還有著怎樣值得我們一生領悟和踐行的人生真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