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我國長篇小說的奠基人——羅貫中的才能

羅貫中的才能

羅貫中生活的元代中後期, 是一個名族矛盾和階級矛盾更加尖銳的時代。 羅貫中抱著不與元朝統治者苟合的態度,

置身於下層人名之中, 從群眾文化裡汲取營養。

羅貫中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是在杭州度過的。 在杭州定居, 對他後來成為小說家、戲劇家有重要的影響。 元朝時的杭州是南方的貿易港口、經濟中心, 這裡的市民文化相當發達。 元代後期, 雜劇作家大多集中在杭州。

在樣一個環境裡, 羅貫中細心觀察和揣摩著, 其卓越的文學才華在民間藝術園地裡得到錘煉, 昇華。

《殘唐五代史演義傳》是羅貫中的早期著作之一, 它的藝術成就不同他後來的作品所達到的高度相比, 但它由逐年敘述歷史事件向著重塑造人物形象的轉變,

是我國長篇敘事作品逐步成熟的表現, 這也是羅貫中對我國古典長篇章回小說藝術發展的貢獻。

在元末轟轟烈烈的農民大起義爆發後, 一直關注現實社會問題的羅貫中作出了一生中最重大的政治決定:投身義軍, 擔任了義軍領袖張士誠的謀士。

羅貫中不是一個循規蹈矩的傳統知識份子, 據史書記載, 他曾經“有志圖王”。 從羅貫中加入張士誠的義軍來看, 他是有自己的政治抱負和雄心的。 直接投身於武裝鬥爭的洪流, 使羅貫中強烈地感觸到時代的脈搏。

《三國志通俗演義》

通過羅貫中的雜劇《宋太祖龍虎風雲會》這部著名作品, 我們可以窺見他的政治抱負和社會理想。 在《風雲會》一書中作者塑造了一個文武雙全、智勇兼備、胸懷天下、心念萬民的聖君形象—趙匡胤 。 由此可見, 他理想中的明君應該是這樣的。 也正是基於此, 當他發現現實中的張士誠不是這樣的一個聖主時, 羅貫中離開了張士誠, 結束了他短暫的政治活動。

結束了農民軍生活的羅貫中把滿腔的熱切傾注到文學中, 通過小說創作出豐富的文學形象表達他對人生、對社會的見解。 據傳羅貫中曾寫過《十七史演義》, 但可惜的是, 流傳至今的僅剩下《三國志通俗演義》、《隋唐兩朝志傳》、《殘唐五代史演義傳》、《三遂平妖傳》等數種。 其中,最著名的是《三國志通俗演義》。

羅貫中的《三國志通俗演義》是在長期流傳的三國故事的基礎上創作的,但是,他的“空城計”不是簡單地將原來有的三國故事連綴成篇,而是以自己的思想為指導,構建出全新的三國世界。

空城計

羅貫中從民間故事中汲取養分,注重去偽存真、去粗取精。在這部小說中,他成功地處理了歷史真實與藝術虛構的關係,借助藝術表現,賦予歷史人物以血肉,因此前人稱這部小說是“氣憤實事,三分虛構”,應當是很恰當的。

在《三國志通俗演義》中,羅貫中以其宏大的手筆、驚人藝術變現力,為我們描繪了氣勢磅礴的戰爭以及形象鮮明的各色人物。《三國志通俗演義》的問世,標誌著中國文學史上一個新的里程,把我國的長篇從小說藝術推向了成熟。

羅貫中在明初生活了十多年後於75歲時逝世。在中國文學史上,他是一位佔有顯著地位的文學家,他的《三國志通俗演義》與《西遊記》、《紅樓夢》、《水滸傳》並稱為中國四大古典名著,經久不衰,有著永恆的藝術魅力。

其中,最著名的是《三國志通俗演義》。

羅貫中的《三國志通俗演義》是在長期流傳的三國故事的基礎上創作的,但是,他的“空城計”不是簡單地將原來有的三國故事連綴成篇,而是以自己的思想為指導,構建出全新的三國世界。

空城計

羅貫中從民間故事中汲取養分,注重去偽存真、去粗取精。在這部小說中,他成功地處理了歷史真實與藝術虛構的關係,借助藝術表現,賦予歷史人物以血肉,因此前人稱這部小說是“氣憤實事,三分虛構”,應當是很恰當的。

在《三國志通俗演義》中,羅貫中以其宏大的手筆、驚人藝術變現力,為我們描繪了氣勢磅礴的戰爭以及形象鮮明的各色人物。《三國志通俗演義》的問世,標誌著中國文學史上一個新的里程,把我國的長篇從小說藝術推向了成熟。

羅貫中在明初生活了十多年後於75歲時逝世。在中國文學史上,他是一位佔有顯著地位的文學家,他的《三國志通俗演義》與《西遊記》、《紅樓夢》、《水滸傳》並稱為中國四大古典名著,經久不衰,有著永恆的藝術魅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