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歷史課堂(二六):幼年木訥王羲之靠什麼挖掘潛能成為書法家?

王羲之, 這個名字幾乎成了中國書法的代名詞。 梁武帝說他的書法“字勢雄逸, 如龍跳天門, 虎臥鳳闕”;唐太宗更是膜拜得不得了, “心慕手追, 此人而已, 其餘區區之類, 何足論哉”, 心裡所仰慕的, 手裡所模仿的, 都是王羲之老師, 其他書法家, 他根本沒放在眼裡。

王羲之

其實, 王羲之這位文藝青年, 不僅在書法上, 在其他方面也很有情懷。 他有他的迷茫、他的悲傷, 這不奇怪, 一個能將書法演繹得那麼出神入化的人, 怎麼可能不是一個情感豐富的人呢?

成長, 因一份牛心炙而改變的命運

王羲之是山東琅琊人, “琅琊”一詞現在因為一部電視劇火了, 其實漢晉時期, 經常有“琅琊王”這個封號, 讀這一段史書, “琅琊”會時不時蹦到眼前來。

王羲之是個高富帥, 他的祖先對東晉的建立有著決定性的作用。 他老爸王曠是淮南太守, 這個職位不出奇, 出奇的是如果沒有王爸爸,

東晉可能就沒有了。

王羲之

王羲之爸爸早在西晉時期就看出中原地區的戰亂苗頭, 一早帶著王氏家族南渡, 避將來的“五胡之亂”。 他不僅為一家著想, 也為整個晉王朝著想。 早在西晉王朝在北方撐不住的時候, 他就提議司馬睿遷到江淮以南去,

在南方安置晉政權, “元帝之過江也, 曠首創其議”。 司馬睿就是晉元帝。

原來這孩子自小有點傻傻的, 也不是說智力有問題, 而是不善言辭, “幼訥於言, 人未之奇”, 人們都不看好他。 這在以清談為風尚的東晉, 作為一個高富帥, 想要進入社會主流朋友圈, 恐怕是拿不到門票的。

王羲之

對於這樣的笨小孩, 有什麼好的教育方法呢?最好的辦法是積極的心理暗示, 古人在這方面似乎頗有研究。 王羲之13歲那年, 有一回去拜訪東晉的一位名叫周顗的高官。

周長輩覺得王羲之小朋友還是有料的, 只是沒有被發掘出來, 決定試一試。 當時東晉有一道很高大上的菜, 叫做“牛心炙”, 牛心做的, 一般人吃不到。 魏晉南北朝時期, 經常有一些菜不是平常人能吃的, 例如西晉初期, 因為物資緊張, 豬頸肉只有皇帝才有資格吃, 其他人吃是犯法的。 當然, 老百姓當時也沒有條件能吃到。

宴會上, 周顗當著各位賓客的面, 要人將牛心炙割了一份端給王羲之, 然後說:王羲之同學, 今天這道菜就是你的了。 在場的人目瞪口呆,

王羲之更是受寵若驚, 吃了一份牛心炙, 從此王郎是牛人。

王羲之

這事在社會上、在朋友圈裡傳開來, 大家都紛紛認為, 能吃到周顗家牛心炙的, 將來必定是牛人, 這孩子有前途, 於是, 王羲之出名了。 一個人成才與否, 與周邊人對待他的態度有極大的關係, 周顗帶動朋友圈裡的人重視王羲之,等於給了王羲之一個積極開朗的成長環境。所以說,在公開場合給孩子尊敬和榮耀,是極其重要的。

對王羲之而言,這一份牛心炙,等於一碗正能量雞湯,掃除了他心中的陰霾,讓他從此重視自己、看得起自己。王羲之後來坦腹東床的坦然,或許也跟這份牛心炙的能量分不開。

周顗帶動朋友圈裡的人重視王羲之,等於給了王羲之一個積極開朗的成長環境。所以說,在公開場合給孩子尊敬和榮耀,是極其重要的。

對王羲之而言,這一份牛心炙,等於一碗正能量雞湯,掃除了他心中的陰霾,讓他從此重視自己、看得起自己。王羲之後來坦腹東床的坦然,或許也跟這份牛心炙的能量分不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