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潘光偉:銀行業在支持“一帶一路”建設中有三大防風險優勢

中國銀行業協會專職副會長潘光偉介紹相關情況。 中國網 宗超/攝

中國網財經5月11日訊 今日, 國新辦就銀行業支持“一帶一路”舉措成效舉行發佈會,

中國銀行業協會專職副會長潘光偉在回答記者問時表示, 銀行業在支持“一帶一路”建設的過程當中, 既是發展機遇, 也面臨著一定的風險和挑戰。

潘光偉表示, 風險主要是三個方面。 首先是信用風險, 主要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的專案期限比較長, 投資需求量大, 部分專案經濟效益不明顯, 傳統的商業銀行貸款期限都比較短, 有的5-10年, 所以存在著一定的期限錯配的問題。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政治、經濟情況不太一致, 有的企業履約還款的能力存在著不確定性, 所以有信用風險。

其次是市場風險, 主要是因為近年來世界各國央行的貨幣政策、匯率政策不一致, 這樣, 溢出效應比較明顯, 國際資本市場、外匯市場、大宗商品市場的動盪、變動比較大,

對銀行業管控市場風險能力提出了挑戰。

協力廠商面是合規風險, 隨著我國的銀行業“走出去”, 可能面臨更多的是如何遵守國際監管規則和當地的法律法規。 近年來,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的監管機構對一些國際性的大銀行都開出了天價的罰單, 對我國銀行業來說, “走出去”更加要注重遵守當地和國際上相關的銀行監管法律法規, 特別是反洗錢、反恐等方面的監管規定。

不過, 潘光偉指出, 對風險要辨證看待, 銀行業就是經營風險的行業。 “我自己個人的看法, 在應對風險方面, 我們國家的銀行業金融機構有這麼幾個獨到的優勢。 ”

第一, 我國銀行業有體制上的優勢, 國家政府和監管部門可以建立一個相互協調的機制,

可以整合各種資源。

第二, 銀行業金融機構、監管機構在同風險賽跑, 在防範化解風險過程中成長壯大了, 我國的體制或者銀行業內部管控機制不是僵化的, 具有較好的矯正、糾錯機制。

第三, 近年來, 我國銀行業有非常好的內控、合規和風險管控的技術。 潘光偉表示, “像銀監會, 在香港金管局的協作下, 有一個非現場1104的監管系統, 一個很好的監管系統, 我們的風險管理技術有獨到的優勢。 更重要的是, 銀行業金融機構有一個很好的習慣, 可以從過去的失敗中汲取經驗教訓, 我們先當學生, 後當老師, 我們是善於學習的。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