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揭秘新鳳霞與吳祖光婚戀有何傳奇

新鳳霞在《花為媒》中的劇照

在這部經典劇碼《花為媒》中, 這位釵頭鳳斜、霞姿月韻的女子, 就是被譽為“評劇皇后”的著名戲曲演員新鳳霞!周總理當年甚至盛讚她:“寧可三天不喝茶,

不能不看新鳳霞”。

周恩來接見新鳳霞

1949年新中國建立的時候, 新鳳霞已經是紅透半邊天的戲劇名伶, 但22歲的她尚待字閨中。 誰會是新鳳霞中意的郎君呢?在新鳳霞主演的電影《劉巧兒》中, 有這麼一句話:巧兒我要自己找婆家。

在現實生活中, 新鳳霞的婚姻又是否如她所扮演的角色“劉巧兒”那樣?

新鳳霞《劉巧兒》劇照

1951年春天, 在北京舉辦的一次文化會議上, 一位青年導演的發言, 引起了新鳳霞的注意。 這次會議, 竟會成為新鳳霞和吳祖光緣分的起點。

老舍:新鳳霞和吳祖光的媒人

當時給新鳳霞和吳祖光做媒的, 是文化名人老舍。 按理說, 當時的新鳳霞舞臺上正紅, 一般人都求之不得。 但是, 面對老舍的親自做媒, 吳祖光為何不冷不熱?

吳祖光的態度, 反而讓新鳳霞認定他是個正直可信、值得託付終身的人。

打定主意之後, 新鳳霞決定主動出擊。 那麼, 那個舞臺上光彩照人的“評劇皇后”, 是如何放下身段、勇敢追愛的呢?

酒樓會面、家中講稿, 新鳳霞放下矜持勇敢表白。 但儘管表達得如此直接, 吳祖光卻愣是沒聽出來。

新鳳霞和吳祖光

新鳳霞和吳祖光的婚訊傳開之後,

引來不少質疑之聲。 也難怪啊, 這事放在今天, 質疑的人也不會少。 也許有些心有嫉妒的人, 還想看他們的笑話呢?閃婚的新鳳霞和吳祖光, 如何開啟他們的新生活?

1957年, 吳祖光被錯劃為右派, 下放北大荒(黑龍江墾區)勞動。 評劇院領導建議新鳳霞跟吳祖光劃清界限, 新鳳霞說:王寶釧等了薛平貴18年, 我要等祖光28年。

1975年, 新鳳霞因腦血栓發病導致偏癱, 一代評劇皇后, 不得不告別為之奮鬥的評劇舞臺。 面對患病癱瘓的妻子, 吳祖光心裡暗暗發誓, 要幫助新鳳霞重新設計人生。

吳祖光與新鳳霞

新鳳霞(1927年1月26日—1998年4月12日),原名楊淑敏,小名楊小鳳。祖籍江蘇,生於蘇州,人販入津。著名的評劇演員,傑出的評劇表演藝術家。曾飾演青衣、花旦,評劇“新派”創始人。6歲學京劇,13歲習評劇,15歲任主演。1949年後歷任北京實驗評劇團團長,解放軍總政治部文工團評劇團副團長,中國評劇院演員。1998年4月12日,評劇表演藝術家新鳳霞在江蘇省常州市逝世,享年71歲。

《劉巧兒》是新鳳霞青年時代主演的一出在全國產生重大影響的劇碼。在這齣戲中,新鳳霞成功地塑造了劉巧兒的藝術形象,並創造了有其自己特點的評劇疙瘩腔唱法。

《劉巧兒》公演及拍成電影在全國放映後,在全國掀起了學唱劉巧兒的熱潮,人們通過《劉巧兒》瞭解了評劇,通過《劉巧兒》知道了新鳳霞,新鳳霞的名字從此走進了千家萬戶,新鳳霞演唱藝術從此確立並得到廣大評劇觀眾的喜愛。

繼《劉巧兒》之後,新鳳霞在根據魯迅同名小說改編創作的評劇《祥林嫂》中成功地塑造了在封建社會受盡摧殘迫害的勞動婦女祥林嫂的藝術形象,她的唱腔也展現了深層次的藝術魅力,進一步發展了新派演唱藝術。她所塑造的劉巧兒、祥林嫂、趙淑華、李秀英、春香、銀屏公主、珠瑪、無雙、小白菜、燕燕、劉金定、張五可、楊三娥、阮氏娟等一系列的藝術形象為評劇畫廊增添了一幅幅絢麗多彩的篇章,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藝術遺產。

新鳳霞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1975年,她因腦血栓發病導致偏癱而不得不告別為之奮鬥的評劇舞臺。

1979年,新鳳霞得到了徹底的平反。她以驚人的毅力,挺起她那受過傷害的身體,邁著蹣跚的步伐,又一次向新的藝術領域開拓進取。她講學授藝,著書立說,教學不止,筆耕不輟。新鳳霞拖著沉重的身體,坐在輪椅上給她的弟子、學生說戲,示範演唱,克服行動的不便,多次到劇場觀看學生的演出,以鼓勵和提攜後人。在她無私的教誨下,谷文月、劉秀榮、王曼玲、趙三鳳、戴月琴、高闖等一大批弟子、學生成為光大新派藝術的優秀傳人,成為今天評劇事業的骨幹與中堅。新鳳霞桃李滿天下,是我國戲曲界擁有眾多子弟傳人的功績卓越的戲曲教育家。

新鳳霞是著名國畫大師齊白石的親傳弟子,因殘疾告別舞臺後,新鳳霞仍滿懷著對生活的酷愛潑墨作畫。她的國畫作品同她的演唱藝術一樣樸實無華清新淡雅。1994年總政文化部專門為新鳳霞在軍博舉辦了個人畫展。

吳祖光與新鳳霞

新鳳霞(1927年1月26日—1998年4月12日),原名楊淑敏,小名楊小鳳。祖籍江蘇,生於蘇州,人販入津。著名的評劇演員,傑出的評劇表演藝術家。曾飾演青衣、花旦,評劇“新派”創始人。6歲學京劇,13歲習評劇,15歲任主演。1949年後歷任北京實驗評劇團團長,解放軍總政治部文工團評劇團副團長,中國評劇院演員。1998年4月12日,評劇表演藝術家新鳳霞在江蘇省常州市逝世,享年71歲。

《劉巧兒》是新鳳霞青年時代主演的一出在全國產生重大影響的劇碼。在這齣戲中,新鳳霞成功地塑造了劉巧兒的藝術形象,並創造了有其自己特點的評劇疙瘩腔唱法。

《劉巧兒》公演及拍成電影在全國放映後,在全國掀起了學唱劉巧兒的熱潮,人們通過《劉巧兒》瞭解了評劇,通過《劉巧兒》知道了新鳳霞,新鳳霞的名字從此走進了千家萬戶,新鳳霞演唱藝術從此確立並得到廣大評劇觀眾的喜愛。

繼《劉巧兒》之後,新鳳霞在根據魯迅同名小說改編創作的評劇《祥林嫂》中成功地塑造了在封建社會受盡摧殘迫害的勞動婦女祥林嫂的藝術形象,她的唱腔也展現了深層次的藝術魅力,進一步發展了新派演唱藝術。她所塑造的劉巧兒、祥林嫂、趙淑華、李秀英、春香、銀屏公主、珠瑪、無雙、小白菜、燕燕、劉金定、張五可、楊三娥、阮氏娟等一系列的藝術形象為評劇畫廊增添了一幅幅絢麗多彩的篇章,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藝術遺產。

新鳳霞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1975年,她因腦血栓發病導致偏癱而不得不告別為之奮鬥的評劇舞臺。

1979年,新鳳霞得到了徹底的平反。她以驚人的毅力,挺起她那受過傷害的身體,邁著蹣跚的步伐,又一次向新的藝術領域開拓進取。她講學授藝,著書立說,教學不止,筆耕不輟。新鳳霞拖著沉重的身體,坐在輪椅上給她的弟子、學生說戲,示範演唱,克服行動的不便,多次到劇場觀看學生的演出,以鼓勵和提攜後人。在她無私的教誨下,谷文月、劉秀榮、王曼玲、趙三鳳、戴月琴、高闖等一大批弟子、學生成為光大新派藝術的優秀傳人,成為今天評劇事業的骨幹與中堅。新鳳霞桃李滿天下,是我國戲曲界擁有眾多子弟傳人的功績卓越的戲曲教育家。

新鳳霞是著名國畫大師齊白石的親傳弟子,因殘疾告別舞臺後,新鳳霞仍滿懷著對生活的酷愛潑墨作畫。她的國畫作品同她的演唱藝術一樣樸實無華清新淡雅。1994年總政文化部專門為新鳳霞在軍博舉辦了個人畫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