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感悟顧隨先生詩歌的靈魂

【追 憶】

今年2月13日, 是顧隨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日。 回望這位文化老人的一生, 他為我們留下了哪些智慧礦藏?讓我們來傾聽幾位閱讀者和研究者的聲音。

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冷成金:顧隨先生一生波折, 但始終能以詩詞之心觀照生命, 春風化雨, 將君子之精神永留世間。 這種激勵感發的作用, 正是中國古典文學為我們留下的最寶貴的精神遺產, 這對今天探索詩歌的時代意義是一個有益的啟示。 顧隨一生致力於國民教育事業, 這是道德存續的最好方式, 也是我們教育工作者今天應秉持和傳承的精神所在。

南開大學文學院教授甯稼雨:我的導師劉葉秋先生是顧隨先生的弟子。 劉先生在世時, 我去北京總住在老師家中, 有幸聽到諸多關於顧隨做學問的故事。 好的老師講求言傳身教, 顧隨教學生, 是真正的傳道。 顧隨的言傳之妙, 自不待言, 他能夠用自己的人生態度影響自己的學生, 進而影響更多的人, 稱得上是真正的大師。 劉葉秋老師曾長時間居住在北京珠市口的一套老房子裡, 與師母及師母的大姐生活在一起, 只在街上搭建了一個2.7平方米的屋子作為書房, 但先生取諧音將書房命名為“貳密棲”, 既詼諧又詩意。 這種人生態度完全繼承了顧隨先生的風格。

人民文學出版社副總編輯周絢隆:古典詩詞與現代生活需要一個更好的對接方式。

中國傳統文化是一種極具親和力的文化, 從前幾年興起的“讀經熱”, 到最近文化類節目的熱播, 都已經讓國人認識到了傳統文化的形式之美, 但詩詞中包含的藝術紋理、人類情感、中國智慧還有待挖掘。 目前學術界的文學研究有一種過於技術化的傾向, 對如何提煉傳統文化精髓思考得不夠。 顧隨先生從不過多地在“記問之學”上打轉, 也不糾纏於“知人論世”的作者背景, 而是將自己的體驗與過往的文學結合, 讓生活成為詩歌最真實的注腳。 在他的詩歌和學問裡, 蘊含著文學最重要的主題:對人類有限之生活的悲憫敘寫, 對無限之精神的執著追求。 後者吸引智慧, 前者存有深情。

南京大學古代文學專業博士生趙鑫:“一個人要以無生之覺悟為有生之事業;以悲觀之心態過樂觀之生活。 ”顧隨先生的這句名言一直影響著我。 我讀顧隨的著作, 感受到的是一個學者的情感力量, 一個詩人的執著追求, 一個傳道者的歷史使命。 先生的詩歌雖有生命之悲情, 但毫無怨氣;先生的學問自成一體, 有一種撫慰心靈的深度和力量。 我時常浮想先生給眾弟子講詩時的情態, 那是怎樣的一種風采!先生傳授的是詩歌的靈魂和生命, 喚起的是學生內心深處最幽微的感受。 在我走進學術殿堂的道路上, 顧隨先生于我有引導之功。 他啟示我, 文學有無數種可能, 徜徉在古典文學的海洋裡, 腳踏實地的同時也要仰望星空,

除了翔實的考據之外, 不能忘卻對文字本身美好感受的捕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