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武松該出來打虎了

推薦:古人的灑脫:“說停就停”與“無可無不可”

文/ 陳二虎

【作者簡介】陳二虎, 筆名紅葉, 蒙古族中的契丹人。 翁牛特旗作家協會副秘書長。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佈】

武松與潘金蓮 ¥14.8 購買

據說:有人正在開發“快活林”旅遊景點, “快活”是人生的終極目的;據說:“三碗不過岡”美酒, 經過專家們不懈的努力, 讓幾近失傳, “有上千年歷史的景陽岡陳釀佳酒”重見天日, 已恢復生產;據說:開發武松系列能更好地服務社會主義建設, 拉動經濟。

據說……

多少據說, 讓神州處處林立一處處不倫不類的“假古董”, 有模有樣的欺騙世人的眼睛, 商品經濟意識濃厚的今天, 都在利用資源, “斷子絕孫”般開發, 刺激消費, 招徠遊客, 嘈雜媚俗而庸俗的世態, 古風古韻, 蕩然無存。 畸形的發展必來源於畸形的心理。

《水滸》, 一部家喻戶曉的傳世名著, 被喻為“天下奇書”, 是文學史上的里程碑, 雅俗共賞, 婦孺皆知, “幾乎家置一編, 人懷一篋”, 癡者迷者頗多, 並且影響著我們的現代, 當代的作家, 學者, 也形成了“水滸”的各種探源與研究, 諸如版本問題?章回問題?《水滸》作者問題等等。

各位看官, 但自古以來文學是文學, 歷史是歷史, 雖然許多文學源於歷史, 這是不爭的事實,

但小說終歸是虛構創作的產物, 更形象地講“故事”, 但不能去當作信史呀。

我們這個國度, 很講究官本位的, 也就習慣了“對號入座”, 於是, 便有好事者偏偏拿“小說”說“事”去演繹歷史, 無端地生出怪談奇聞。

《水滸》中的人物, “打虎英雄”武松頗受人喜歡與推崇, 金聖歎最“崇拜”武松這一形象, 在其《讀第五才子書法》中將其列為“上上人物”之首的位置, “直是天神”, 用流行點的話說是第一條好漢。

筆者覺得, 有關武松, 時值今日還是熱議人物, 與打虎有關, 與王婆有關, 與西門慶有關, 更與武大郎和潘金蓮有關。 《水滸》改編成電視劇, 都加重了“潘金蓮”的“戲”, 那是看點呀。

由之, 圍繞武松開始興風作浪, “穿鑿附會”地“考證”出許多“力作”, 著實有點滑稽的可笑。

據某某(一定是專家)記載:當年陽谷縣官庫中“千真萬確”地“收藏”了武松打死的那張虎皮……

據某某(考古的專家):經實地“考察尋訪”, 找到武松當年打虎的景陽岡, 就是山東省陽穀縣東四十裡(我還說六十裡呢?)處, 那裡曾經“古木參天, 沙丘起伏”, 適應虎的出沒,

打虎必在此處……

據分析(專家分析)當年武松喝的是“低度”“榨制”的, 決不是度數高的蒸餾酒, 所謂“海量”也是在“可控”範圍。 武松喝了十八大碗, 如高度, 任他“神人”, 也會爛醉如泥, 還打什麼老虎?!

反之, 有人說(還是專家):武松打的不是老虎, 應該是貓科動物中的山狸貓(那只悲哀的山狸貓, 武松都醉成那樣,你怎麼被他擒住!!)。

看了上面,有人不願意了(必是專家,別人沒有發言權):武松是從打狗悟出打虎,他家養了一隻大黃狗……

以上都是胡說(動物專家出來證實):貓科動物(虎是最大的貓科動物),“若人力按其頭,彼之四爪可上攫(攫,筆者查了一下字典,意為用爪抓取),與牛不同也!”難道武松那打虎的姿勢證明打了誰家的小牛犢?(罪過呀罪過,難怪武松攤官司)

以上都是猜測,據(應該更是著名的)考證:當年施耐庵寫“武松打虎”是經過經心(精心)準備,其“創作過程”是這樣的(哎喲媽呦,愈演愈烈,傳奇倍出):“施耐庵寫到‘武松打虎’一節時,寫了幾次都覺得不好。”(你怎麼知道的呀,老施向你介紹創作過程了?!)於是,走訪打虎的獵戶,聽他們講述老虎的形狀等等,等等,並且(必須的)身臨其境,目睹老虎,並且攀上一棵樹等老虎(難怪老施寫出《水滸》會算),等的久了,睡著了,夢中聽到一聲吼叫,(到底什麼吼叫?)“把他驚醒,險些從樹上掉下來(真玄)他使勁擠了擠眼睛(多形象呀)”於是看到老虎了,那虎在山坡上“竄上跳下兇猛地捕著山鹿野羊及其它野獸”(哇,好多食物,真豐富),讓施耐庵好一陣觀察“博,剪,跳,甩”諸多精彩表演……

假如這寫成一篇“傳說”很生動的,但這是“考證”呀!

真的佩服這些“大家”,不服不行,都是有“證”的,很有發言權。

最最“牛”的是有人把打虎者武松的兄嫂徹底“考試”清楚:著文立說為武大郎,潘金蓮昭雪翻案,“鳴冤叫屈”,讓老施攤“官司”,那武松的兄長武大郎絕決不是施耐庵寫的“三寸丁穀樹皮”,而且英俊高大瀟灑的“相貌堂堂的美男子”,潘金蓮也絕決不是“淫蕩”之婦,是一位“長得美麗作風正派的賢妻良母”,你老施為什麼如此“糟蹋”呀!嗚呼,我都要哭了。

我想說的是:諸位大師,別忘了《水滸》是一部小說,不是“史記”,武松打虎也好,武大郎與潘金蓮也罷,都是文學形象,如此穿鑿附會,硬說成真實的歷史,確是毫無意義,滑天下之大稽!!

真的該請武松出來打虎了,虎在橫行呀!

(武松該出來打虎了)

推薦:自從成了漢奸夫人,張愛玲的愛情就殘了

武松都醉成那樣,你怎麼被他擒住!!)。

看了上面,有人不願意了(必是專家,別人沒有發言權):武松是從打狗悟出打虎,他家養了一隻大黃狗……

以上都是胡說(動物專家出來證實):貓科動物(虎是最大的貓科動物),“若人力按其頭,彼之四爪可上攫(攫,筆者查了一下字典,意為用爪抓取),與牛不同也!”難道武松那打虎的姿勢證明打了誰家的小牛犢?(罪過呀罪過,難怪武松攤官司)

以上都是猜測,據(應該更是著名的)考證:當年施耐庵寫“武松打虎”是經過經心(精心)準備,其“創作過程”是這樣的(哎喲媽呦,愈演愈烈,傳奇倍出):“施耐庵寫到‘武松打虎’一節時,寫了幾次都覺得不好。”(你怎麼知道的呀,老施向你介紹創作過程了?!)於是,走訪打虎的獵戶,聽他們講述老虎的形狀等等,等等,並且(必須的)身臨其境,目睹老虎,並且攀上一棵樹等老虎(難怪老施寫出《水滸》會算),等的久了,睡著了,夢中聽到一聲吼叫,(到底什麼吼叫?)“把他驚醒,險些從樹上掉下來(真玄)他使勁擠了擠眼睛(多形象呀)”於是看到老虎了,那虎在山坡上“竄上跳下兇猛地捕著山鹿野羊及其它野獸”(哇,好多食物,真豐富),讓施耐庵好一陣觀察“博,剪,跳,甩”諸多精彩表演……

假如這寫成一篇“傳說”很生動的,但這是“考證”呀!

真的佩服這些“大家”,不服不行,都是有“證”的,很有發言權。

最最“牛”的是有人把打虎者武松的兄嫂徹底“考試”清楚:著文立說為武大郎,潘金蓮昭雪翻案,“鳴冤叫屈”,讓老施攤“官司”,那武松的兄長武大郎絕決不是施耐庵寫的“三寸丁穀樹皮”,而且英俊高大瀟灑的“相貌堂堂的美男子”,潘金蓮也絕決不是“淫蕩”之婦,是一位“長得美麗作風正派的賢妻良母”,你老施為什麼如此“糟蹋”呀!嗚呼,我都要哭了。

我想說的是:諸位大師,別忘了《水滸》是一部小說,不是“史記”,武松打虎也好,武大郎與潘金蓮也罷,都是文學形象,如此穿鑿附會,硬說成真實的歷史,確是毫無意義,滑天下之大稽!!

真的該請武松出來打虎了,虎在橫行呀!

(武松該出來打虎了)

推薦:自從成了漢奸夫人,張愛玲的愛情就殘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