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40天12億!共用充電寶再創燒錢紀錄!

共用充電寶的火正在越燒越熱, 資本驅動的趨勢也越來越明顯。 據公開資料統計, 今年3月31日以來, 共用充電寶行業宣佈獲得融資的有Hi電、來電科技、街電、小電等等。

40天時間, 11筆融資, 近35家機構入局, 融資金額約為12億元人民幣, 是2015年共用單車剛出現時獲得融資額的近5倍。

這是一輪共用經濟的資本狂歡, 但過快的融資顯然會帶來問題, 金沙江創業投資基金合夥人朱嘯虎曾經公開表示, 如果融資太容易就意味著商業模式足夠簡單, 也意味著有很高的可複製性, 同時他也提到:“創業公司需要控制融資節奏。 ”

而他本人以及金沙江創投在短短十天, 投資了共用充電寶公司小電科技的兩輪融資。

商業模式不清晰, 融資背景成為最大籌碼

在過去的 40 天裡, 小電科技完成了3輪融資, 最新一輪融資3.5億人民幣, 由紅杉資本領投, 具體估值還未透露。

像小電這樣的小場景充電設備,

一台機器的成本為800元人民幣, 可以容納6台充電寶, 充電寶的成本在50到80元不等, 投放地點為餐廳, 由於這項服務可以作為餐廳的增值服務之一, 目前還沒有餐廳對此進行收費, 而未來這項機器上的電子顯示幕還計畫搭載代駕、餐廳排隊取號等協力廠商服務。

與小電切入的小場景不同, 另一家共用充電寶創業公司來電科技切的是“大場景”——商場、車站、醫院等公共場所。 接近兩米高的充電寶設備可以容納40台充電寶, 除去充電寶, 一台設備的成本在1萬2到2萬元人民幣之間, 搭載一個更大, 操作性也更豐富的電子顯示幕。 而目前在北京, 這樣一台大型充電寶設備需要支付每月1000元的租金。

來電創始人袁炳松接受採訪時表示,

一台充電寶平均45天就可以收回成本, 但是前提是不考慮櫃檯成本和場地費用。 但同時, 共用充電寶公司更大的成本來自于人員、地推、行銷和後期維護等費用。 “如果把所有的成本都算上, 短期內是不可能實現盈利的。 ”一位融資顧問說。

充電寶能否會成為下一個單車、網約車、外賣、團購?決定的關鍵因素顯然並不是資本。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