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農民挖洞,意外發現朱元璋兒子陵墓,一頂帽子價值連城

1969年, 山東鄒城當地農民響應號召, 在九龍山地區挖掘防空洞, 沒想到意外發現一座古墓, 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 古墓的主人竟然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兒子!更大的驚喜還在後面, 這座古墓出土了大量文物, 其中一頂帽子, 讓考古專家們驚喜萬分!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且看【縱橫五千年】的編者獨孤雁一一道來!

古墓被發現後, 當地文物工作者立即對其進行保護性發掘, 發現這座古墓的主人名叫朱檀。 根據史書記載, 朱檀是朱元璋的第十子, 母親為郭甯妃, 洪武三年被封為魯王, 封地位於山東兗州。

朱檀對政治不太感興趣, “好文禮士, 善詩歌”, 另外他還對煉丹比較癡迷, 以身試藥, 結果“毒發傷目”。

因服用丹藥, 朱檀的健康很快惡化, 1389年這位魯王一命嗚呼, 年僅19歲。 朱元璋對兒子服用丹藥的行為, 感覺非常荒唐, 於是諡封朱檀為“荒”。 荒唐歸荒唐, 但畢竟是自己的兒子,

朱元璋不惜動用大量人力、物力, 為兒子營造陵寢。

朱檀的陵寢完全是在山上鑿石開壙, 然後用磚砌壘, 僅動用土石方約20萬立方米, 墓道全長50余米, 墓室全長20.6米, 而且據說陵墓的封土完全是從1公里外運來的, 這樣浩大的工程在需要兩三年才能完工, 如此大規模的動用勞動力, 在明初並不多見, 可見朱元璋對朱檀複雜的感情。

明朝在200多年後滅亡, 但魯荒王墓一直沒有被盜掘, 直到上個世紀70年代, 沉睡600多年的古墓才重新進入人們的視野。 考古工作者從中整理出土各類隨葬物品1100餘件, 其中有冠冕服飾、傢俱明器、筆墨紙硯、琴棋書畫、彩繪木俑, 當然最讓專家們驚喜的是一頂帽子, 因為這頂帽子是絕世僅有的一件珍品。

這頂帽子確切的名稱應該叫九旒(yǎn)冕!所謂九旒冕, 通俗而言就是禮帽, 是魯王朱檀在出席重大場合時佩戴的, 比如在助祭、謁廟、朝賀、受冊、納妃時。 九旒冕做工精良, 每旒有九珠, 為赤、白、青、黃、黑五色, 分別是珊瑚、玉、瑪瑙, 將其穿綴而成的。 如今存世的冕冠只有兩件,

一件是袁世凱仿造的, 而另一件就是魯王陵墓出土的九旒冕。

另外還有九縫皮弁、金鑲玉帶、珍本古籍等陪葬品, 均是價值連城的至寶, 不過若論文物價值與歷史價值而言, 九旒冕是唯一一件僅存於世的古代冕服實證, 是填補史闕,

研究古代冕服制度的珍貴實物!

另外咱們還得說說這位魯王的遭遇, 陵墓被打開後, 沉睡600多年的朱檀呈現在世人面前, 身著四團龍袍的魯王屍骨保存完整, 甚至還有髮髻, 如果保留到現在, 人們一定能復原其畫像。 不過非常可惜, 在那個特殊的年代, 他的屍骨連同髮髻被一起焚毀,如今只剩下那件龍袍和束髮用的金簪。

--------------------------------

品讀千年變革,感悟人生冷暖,更多精彩,請關注【縱橫五千年】

他的屍骨連同髮髻被一起焚毀,如今只剩下那件龍袍和束髮用的金簪。

--------------------------------

品讀千年變革,感悟人生冷暖,更多精彩,請關注【縱橫五千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