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設計>正文

交互實戰|Design sprint methods 在To B產品中的應用

在灣區很火的設計衝刺, 真的能有效快速解決專案中棘手問題嗎?我們在實際工作中開始了首次嘗試與應用。 讓我們一起來體驗一下Design sprint methods的設計過程吧~

傳統產品反覆運算過程中, 通常存在用戶需求缺乏有效論證反覆運算/創新效率低下等問題, 我們努力去想解決方案, 我們總希望能夠快速的獲取解決方案, 並且能夠驗證我們的方案是否符合用戶需求。 為了降低風險, 我們會降低資源成本去驗證我們的解決方案是否可行。

Design sprint methods是Google Ventures(穀歌風投)推廣並在內部實踐廣受歡迎的一個為期2~5天, 結合設計思維和敏捷開發的設計方法。 該方法可以加速和簡化產品的開發過程, 焦點是驗證用戶需求和協同創新, 力求最大化打造使用者真正需要的產品。

Designsprint methods主要分為6個階段:

理解(理解用戶的需求, 理解商業需求, 瞭解技術的可行性)定義(關鍵和重點是什麼?)發散(我們如何盡可能探索更多想法)決策(選擇目前來說最好的方案)原型(製作原型進行用戶測試)驗證(與用戶、商業利益相關者、技術專家進行方案的驗證測試)

Design sprint最初推出主要是針對To C產品, 而事實上To B與To C產品具有較大差異。

To B產品面向客戶, 通常會是企業,
而To C產品一般是個人使用者, 是用戶。 To B客戶相對來說比較理性, 而To C用戶多則較為感性。 To B產品一般偏向工具性, 是收費的, 為使用者提供服務通常需要巨大的成本。 客戶的決策權在企業管理層、技術團隊或使用者手上, 而最終用戶一般更具發言權, 因為效率的高與低會直接影響他們的使用。 其中效率和品質是決定因素。 而To C產品只要產品美觀, 好用, 用戶用起來舒服, 能夠解決用戶的某些需求, 就可以獲得不錯的體驗, 從而讓用戶滿意。 To B產品的目標使用者更具備專業性、更講究效率、他們的使用場景較為單一(主要是辦公場景)、他們的目的性也更加明確、對於工具性的To B產品他們更注重專業技術和產品最終效果。

網易易盾是網易雲旗下一站式To B安全服務,

覆蓋內容安全、業務安全和網路安全三塊內容, 其中內容安全主要為客戶提供智慧的文本、圖片、視頻反垃圾雲服務。 為了優化和改進易盾的圖片線上體驗功能當前存在的效率低下、體驗不流暢等問題, 專案組嘗試採用最新的design sprint方法, 並根據實際情況對標準的六個步驟做了適當調整, 取得了不錯的成效。

一、理解即理解使用者需求明確設計目標

我們可以通過商業目標、技術能力的快速訪談、用戶訪談、實地觀察、利益相關圖以及競品分析等手段, 來理解本次創新設計的用戶的需求, 商業需求以及技術的可行性。 通過訪談、實地觀察、親身體驗建立用戶同理心, 定位產品需求及挑戰。 我們以用戶為中心去思考問題,

並且我們的方案能夠解決他們真實的需求。 我們首先確定了想要著手解決的問題:提升網易易盾圖片線上體驗模組的可用性, 並針對這個問題從多個角度發散問題, 定位需求:

誰會關心線上技術體驗功能?怎樣的線上體驗是能讓客戶滿意的?我們想通過這個模組達成什麼目的?客戶想在這個模組瞭解什麼?

之後我們對提出的問題進行整理歸納和取捨, 並通過用戶訪談, 問卷的收發, 獲取回饋, 定位核心問題。 確定目標使用者群體為:有反垃圾需求的UGC產品, 使用者核心需求:測試廣告圖片過濾的精准度。

二、定義設計的機會點

聚焦核心解決核心內容, 明確關鍵問題和重點。

我們主要針對初次使用我們圖片線上體驗功能的使用者, 通過用戶體驗旅程圖分析這部分使用者具體在體驗圖片廣告檢測過程中有機會點,把我們要解決的問題具體化,場景化。

以上是【廣告過濾線上體驗】體驗地圖,明顯看出中間部分關注度高,前後期較為平穩。因此我們把精力放在線上檢測過程及檢測結果部分,這兩處使用者關注重點體現在“效率”和“專業度”方面。由此我們最終定義線上體驗過程為輕鬆簡單、參與感強,滿意度高,圍繞“如何解決效率和專業性問題”展開我們的探索。

三、發散,也就是我們說的頭腦風暴

盡可能探索更多想法,把所有想到的想法全部羅列出來,發散思維盡可能找出更多的可能性。在此過程中要牢記我們核心在討論什麼問題,不要發散問題,而是針對問題發散解決方案,不批判別人提的想法是對是錯,如果你覺得你能在他的想法的基礎上有延伸或者補充,你可以進一步的去補充,不要害怕說出聽起來不可能的想法,腦洞越大越好。

每個成員先獨自思考解決方案,能想多少寫多少。然後共用大家想到的方案,以橫軸為可行性,縱軸為滿意度,聚合歸類所有的想法。最後自由發言,補充想法,提出建議。

圖示說明明確判斷標準明確檢測結果打分給原因圖片圈出有問題的地方明確打分區間提供隨機圖庫線上檢測允許上傳本地圖片對於檢測結果可以給回饋當前能夠諮詢客服瞭解更多允許申請試用可以回饋客戶其他要求

每個人根據自己提的點子,快速繪製具體的方案草圖,然後每個人自己繪製的草圖中選出自己最滿意的方案。

四、方案決策

通過投票的方式對小組的草圖方案進行投票,通過投票結果,然後對結果再進行討論分析,最終選擇目前來說最好的方案。

新方案具備以下幾個功能點:線上樣本的直接展示、樣本說明、檢測過程可信、檢測結果直觀、支援多種本地上傳方式。

以下為部分解決方案:

方案一:tab切換

方案二:滑鼠懸浮展示線上樣本圖庫

方案三:左側展示圖片樣本庫

根據投票方案2的贊成率最高,所以我們選用方案2作為最終解決方案。

五、低保真原型製作

這時候我們可以把抽象的想法變的具體化,變成實際可操作的低保真原型,供用戶使用。

為了減少切換我們把各種類型的體驗放置在左側導航,頂部為加了說明的樣例說明,把本地上傳圖片和線上樣本圖片放在一起,便於使用者選擇,懸浮線上圖片的時候出現線上圖庫圖片,非常直觀的展示。點擊本地上傳的時候用戶可以本地選擇或者粘貼url,或者直接拖動到輸入框三種方式。點擊開始檢測以後顯示檢測狀態,完成以後展示檢測結果,結果包含具體的原因和百分比。

以下為部分功能原型圖:

初始狀態

滑鼠懸浮

開始識別

檢測識別中

帶原因的檢測結果

六、驗證方案

與用戶、商業利益相關者、技術專家進行方案的驗證測試。通過測試我們可以發現問題,能知道我們下一步可以如何改進,是否能夠滿足用戶的需求,可以知道這個解決方案是不是真的可以運用到產品中。

我們尋找了5位元目標使用者,友好的歡迎語之後,為了與用戶建立默契可以先進行一些關於興趣等問題的閒聊,然後給用戶簡單介紹了一下背景問題測試內容,給使用者佈置了任務即使用線上廣告圖片的測試。在使用過程中發現用戶有疑問或者停頓的時候我們會迅速對他們提問,希望捕捉到用戶的首要想法。

測試前我們做一個打分板——表格的行是代表每個參與者,列是要研究的每一部分。測試過程中,在打分版上進行總結,把每位受訪者都“通過”的功能用大的綠色的點標記出來,不通過的就用紅色的點。

測試調研後,梳理並整理統計解決了的問題和未能解決的問題,並將它們記錄到白板上。最終測試結果表明我們的選定方案是行之有效的,5位元目標使用者均完成了我們的測試要求,整個操作流程基本沒遇到挫折,使用體驗流暢,並大都給出了滿意的回饋。

總結

To C 產品用於驗證引導設計的用研方法已經非常詳盡,大都需要投入較多人力與時間週期。To B產品由於其自身的特性,相對較少投入精力和時間成本在用研階段。Designsprint 作為一種結合了設計思維和敏捷開發的驗證方法,顯得尤為高效。

在開始做設計之前我們要清楚的瞭解到真正的問題所在,確定目標之後才開始。設計過程中要學會獨立思考,可以通過投票的方式進行決策,切記不要在測試之前完成所有方案的細節。最終的方案要在目標使用者身上做原型測試,獲取到真實的用戶回饋,最後對方案進行優化和修改。

設計衝刺設計方法能讓我們團隊成員把才能、時間和精力,盡力發揮到極致。當我們養成習慣之後,我們會發現團隊的工作方式會隨之改變,我們會尋找問題的答案,會專注於解決用戶真實的問題。

參考文獻:

傑克·納普,《設計衝刺》,2016-08-01,浙江大學出版社@特贊 | Tezign,穀歌創投的5天衝刺法下,2015-01-18,http://www.zaodula.com/archives/12571.htmlDemian Borba,詳析ADOBE XD的團隊內部使用的設計思考流程,2016-09-06,http://www.uisdc.com/adobe-xd-team-thought-flowNadya Direkova & the Google SprintMasters,治癒拖延症的「設計衝刺」大法,2016-01-09,http://www.digitaling.com/articles/21695.html

作者:黃霞君,UEDC視覺設計師,2012年6月浙江工業大學交互設計方向畢業,進入網易資訊安全部。曾參與易信移動端設計和網易雲音樂iPad版設計,現主要負責網易易盾和資訊安全部設計相關工作。

本文來源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合作媒體@網易UEDC,作者@黃霞君

通過用戶體驗旅程圖分析這部分使用者具體在體驗圖片廣告檢測過程中有機會點,把我們要解決的問題具體化,場景化。

以上是【廣告過濾線上體驗】體驗地圖,明顯看出中間部分關注度高,前後期較為平穩。因此我們把精力放在線上檢測過程及檢測結果部分,這兩處使用者關注重點體現在“效率”和“專業度”方面。由此我們最終定義線上體驗過程為輕鬆簡單、參與感強,滿意度高,圍繞“如何解決效率和專業性問題”展開我們的探索。

三、發散,也就是我們說的頭腦風暴

盡可能探索更多想法,把所有想到的想法全部羅列出來,發散思維盡可能找出更多的可能性。在此過程中要牢記我們核心在討論什麼問題,不要發散問題,而是針對問題發散解決方案,不批判別人提的想法是對是錯,如果你覺得你能在他的想法的基礎上有延伸或者補充,你可以進一步的去補充,不要害怕說出聽起來不可能的想法,腦洞越大越好。

每個成員先獨自思考解決方案,能想多少寫多少。然後共用大家想到的方案,以橫軸為可行性,縱軸為滿意度,聚合歸類所有的想法。最後自由發言,補充想法,提出建議。

圖示說明明確判斷標準明確檢測結果打分給原因圖片圈出有問題的地方明確打分區間提供隨機圖庫線上檢測允許上傳本地圖片對於檢測結果可以給回饋當前能夠諮詢客服瞭解更多允許申請試用可以回饋客戶其他要求

每個人根據自己提的點子,快速繪製具體的方案草圖,然後每個人自己繪製的草圖中選出自己最滿意的方案。

四、方案決策

通過投票的方式對小組的草圖方案進行投票,通過投票結果,然後對結果再進行討論分析,最終選擇目前來說最好的方案。

新方案具備以下幾個功能點:線上樣本的直接展示、樣本說明、檢測過程可信、檢測結果直觀、支援多種本地上傳方式。

以下為部分解決方案:

方案一:tab切換

方案二:滑鼠懸浮展示線上樣本圖庫

方案三:左側展示圖片樣本庫

根據投票方案2的贊成率最高,所以我們選用方案2作為最終解決方案。

五、低保真原型製作

這時候我們可以把抽象的想法變的具體化,變成實際可操作的低保真原型,供用戶使用。

為了減少切換我們把各種類型的體驗放置在左側導航,頂部為加了說明的樣例說明,把本地上傳圖片和線上樣本圖片放在一起,便於使用者選擇,懸浮線上圖片的時候出現線上圖庫圖片,非常直觀的展示。點擊本地上傳的時候用戶可以本地選擇或者粘貼url,或者直接拖動到輸入框三種方式。點擊開始檢測以後顯示檢測狀態,完成以後展示檢測結果,結果包含具體的原因和百分比。

以下為部分功能原型圖:

初始狀態

滑鼠懸浮

開始識別

檢測識別中

帶原因的檢測結果

六、驗證方案

與用戶、商業利益相關者、技術專家進行方案的驗證測試。通過測試我們可以發現問題,能知道我們下一步可以如何改進,是否能夠滿足用戶的需求,可以知道這個解決方案是不是真的可以運用到產品中。

我們尋找了5位元目標使用者,友好的歡迎語之後,為了與用戶建立默契可以先進行一些關於興趣等問題的閒聊,然後給用戶簡單介紹了一下背景問題測試內容,給使用者佈置了任務即使用線上廣告圖片的測試。在使用過程中發現用戶有疑問或者停頓的時候我們會迅速對他們提問,希望捕捉到用戶的首要想法。

測試前我們做一個打分板——表格的行是代表每個參與者,列是要研究的每一部分。測試過程中,在打分版上進行總結,把每位受訪者都“通過”的功能用大的綠色的點標記出來,不通過的就用紅色的點。

測試調研後,梳理並整理統計解決了的問題和未能解決的問題,並將它們記錄到白板上。最終測試結果表明我們的選定方案是行之有效的,5位元目標使用者均完成了我們的測試要求,整個操作流程基本沒遇到挫折,使用體驗流暢,並大都給出了滿意的回饋。

總結

To C 產品用於驗證引導設計的用研方法已經非常詳盡,大都需要投入較多人力與時間週期。To B產品由於其自身的特性,相對較少投入精力和時間成本在用研階段。Designsprint 作為一種結合了設計思維和敏捷開發的驗證方法,顯得尤為高效。

在開始做設計之前我們要清楚的瞭解到真正的問題所在,確定目標之後才開始。設計過程中要學會獨立思考,可以通過投票的方式進行決策,切記不要在測試之前完成所有方案的細節。最終的方案要在目標使用者身上做原型測試,獲取到真實的用戶回饋,最後對方案進行優化和修改。

設計衝刺設計方法能讓我們團隊成員把才能、時間和精力,盡力發揮到極致。當我們養成習慣之後,我們會發現團隊的工作方式會隨之改變,我們會尋找問題的答案,會專注於解決用戶真實的問題。

參考文獻:

傑克·納普,《設計衝刺》,2016-08-01,浙江大學出版社@特贊 | Tezign,穀歌創投的5天衝刺法下,2015-01-18,http://www.zaodula.com/archives/12571.htmlDemian Borba,詳析ADOBE XD的團隊內部使用的設計思考流程,2016-09-06,http://www.uisdc.com/adobe-xd-team-thought-flowNadya Direkova & the Google SprintMasters,治癒拖延症的「設計衝刺」大法,2016-01-09,http://www.digitaling.com/articles/21695.html

作者:黃霞君,UEDC視覺設計師,2012年6月浙江工業大學交互設計方向畢業,進入網易資訊安全部。曾參與易信移動端設計和網易雲音樂iPad版設計,現主要負責網易易盾和資訊安全部設計相關工作。

本文來源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合作媒體@網易UEDC,作者@黃霞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