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廣播劇《呦呦青蒿》進校園:用聲音向全體科學家致敬

人民網寧波5月11日電 “呦呦鹿鳴, 食野之蘋。 我有嘉賓, 鼓瑟吹笙……”10日,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著名播音員于芳在寧波效實中學深情朗誦, 為以屠呦呦為原型的廣播劇《呦呦青蒿》分享會, 再添上美妙的一筆。

2015年10月, 屠呦呦因從中國傳統中藥中發現了治療瘧疾的青蒿素, 獲得了中國本土第一個原汁原味的諾貝爾科學獎, 同時成為全球華人中第一個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獲得者。

廣播劇《呦呦青蒿》以屠呦呦先生在諾獎頒獎典禮上的精彩演講為起合, 生動再現了屠呦呦39歲時臨危受命“523”專案, 帶領課題組從中國古老醫學中獲得靈感和啟發,

在經歷無數次試驗後, 最終發現、提取抗瘧藥物青蒿素並率先以身試藥的艱苦征程。

據瞭解, 該廣播劇創作歷時兩年多, 主創人員查閱近千萬字書籍資料, 進行大量實地采風和相關版權獲授等基礎工作, 以忠實記錄、細節考證的嚴謹創作方式, 輔以藝術表現的穿越手法, 展現“中醫藥是中華民族獻給全世界的一份禮物”這一深厚主題, 用聲音藝術向科學家致敬, 用時代精神啟動優秀傳統文化生命力。

“我看到了中國科學家不懈探索、自主創新、造福人類的治學精神和愛國情懷。 ”寧波效實中學一生物老師在分享會中說道。 今年87歲的張先翹老先生是屠呦呦的高中同窗, 他記憶中屠呦呦跟現在一樣低調少言語,

但學習上特別認真, 也是最重感情的那一個, 高中老師寫的信、班級春遊的大合照其他同學都已遺失, 她悉數都珍藏了幾十年。

據悉, 該廣播劇還按照國際評獎的要求, 在國內播出版基礎上, 重新合成一個國際版, 參評亞廣聯、歐廣聯等國際廣播組織的評獎, 在交流互鑒中提升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 (張巧淑)

(責編:趙倩、吳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