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從華語音樂史最佳專輯看羅大佑(上)

3月3日, 淘寶發佈《新增境外出版物代購類資訊禁售規則公示通知》。 從3月10日起, 在淘寶上買不到任何海外歐美日韓出版(包括港澳臺)的音樂cd、影視dvd、各類書籍、寫真集等等了。

這件事對我的影響是, 計畫入手的海外專輯買起來又少了一層便利。 而這其中很重要的一張, 也是我眼中華語流行樂最為精彩彙集的專輯。

第一季《我是歌手》齊秦致敬專場中, 羽泉在節目中說到, 作為職業歌手, 至少有一首代表作(指幾乎所有人都聽說過, 很多人鍾愛, 甚至會唱)可以在歌壇存在下去, 三首的話可以長期在這個行業裡站穩, 有五首以上代表作的人可以舉辦個人演唱會, 有十首二十首、三十首左右代表作的音樂人的華語樂壇三十年來屈指可數, 也就三五個人, 齊秦就是其中一個。

我想那如果一個人有近五十首代表作, 這個人只能是羅大佑了。 在華語樂壇, 是怎麼推崇羅大佑都不為過的。


有一個段子是, 一個成功的音樂人他最好的專輯一般的哪張?答:“精選集”。

而比精選集的金曲薈萃更讓人歡喜的大概是代表了音樂人自己品味選擇和作品認可的“自選集”。

所以情理之中地, 這張我眼中華語流行音樂史上的最佳專輯,

是《羅大佑自選集》。

《羅大佑自選集》分三輯, 一共39首歌。 前兩輯大多收錄羅大佑個人在專輯中發表過的經典作品, 按序如首張專輯《之乎者也》中的"童年"、"光陰的故事";第二張專輯《未來的主人翁》中的同名單曲"未來的主人翁"、"亞細亞的孤兒";第三張專輯《家》中的"穿過你的黑髮的我的手";第四張專輯《愛人同志》中的“你的樣子”;專輯《皇后大道東》的同名曲“皇后大道東”, 專輯《戀曲2000》的同名曲“戀曲2000”。

第三輯則集中收錄了羅大佑為他人而作的精彩佳作。 比如為齊豫寫的《船歌》、為鳳飛飛寫的《心肝寶貝》以及和陳淑樺演唱的《滾滾紅塵》。

接下來將花三篇文章, 從三類音樂作品、三層情感表達來跟大家一起賞析《羅大佑自選集》——這張我認為的華語音樂史上品質最高, 每個樂迷都值得擁有一張的合輯。

臺灣民歌運動的繼承者

相對于李雙澤、侯德健那一批華語流行音樂的拓荒一代以及他們所領導的“臺灣民歌運動”, 70年代中期開始以創作者的身份初涉樂壇, 而直到1982年才發行第一張個人專輯的羅大佑來得並不算早。 也自然地受到民歌運動風格的影響, 也寫了很多以詩為詞, 譜曲而歌的作品(尤其早期)。

出自首張專輯《之乎者也》, 同時也收錄入《羅大佑自選集》的“錯誤”和“鄉愁四韻”。 “錯誤”正是由鄭愁予的詩歌《錯誤》為詞, 羅大佑給譜上曲演唱。 而臺灣民歌運動早期重要的歌手李泰祥也演唱過不同譜曲版本的《錯誤》。

我達達的馬蹄是個美麗的錯誤

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

——《錯誤》鄭愁予

更有故事性的是另外這首由餘光中詩歌譜曲的《鄉愁四韻》。這首歌在當年還有一個更早出名的版本,同樣是民歌運動早期的重要人物,後來被譽為”民歌之父”的楊弦(當然,“民歌之父”這個稱號好幾個人都有)最早在1973年胡德夫演唱會上首次演唱了他譜曲版本的《鄉愁四韻》,後來收錄在1975年發表的《中國現代民歌集》中。

《中國現代民歌集》這張專輯當年在臺灣幾乎每個關注音樂的青年都有一張,彼時在台南學醫的羅大佑自然有知道這麼回事。但那時羅大佑已經開始自己創作生涯,也有為《鄉愁四韻》譜曲的打算。據他後來說在他寫這首歌之前故意沒有去聽楊弦的版本。後來在1974年,羅大佑就已經寫出了自己譜曲的《鄉愁四韻》。

而編曲上頗具風情的要算來自第三張專輯《家》中間的《吾鄉印象》,歌詞來自詩人吳晟。他的詩歌常被評價為充滿鄉村原野的泥土味。編曲的幽婉氣質讓人一猜就知道是出自日本音樂家之手——編曲人是三枝成彰。開頭大量古箏、笛聲和巴烏的加入,歌曲的古遠意境就被營造出來,結尾的鳥鳴更是錦上添花地還原了詩歌的泥土味。使得《吾鄉印象》的鄉愁不只是羅大佑或吳晟一人的鄉愁,而是一代代人的古早記憶和遠鄉夢想。

而整個羅大佑繼承民歌運動風格的音樂中,被我迴圈最多次的大概正是《自選集》中不插電版本的《歌》。

《歌》歌詞現在見到的署名一般都是徐志摩/羅大佑,實際上二人都並非原作者。原詩是一首英文詩,來自一位英國女詩人,徐志摩在1928年將此詩翻譯成中文,從此在華語世界流傳。

半個世紀後的1974年,20歲的羅大佑在上醫學院,彼時的羅大佑算不得用功學習的好學生,依然花很多時間在聽唱片、彈琴寫歌上。從前一起玩樂隊的朋友王振華替他牽線歌林唱片公司,接下了當時正在上升期的帥氣小生劉文正的電影《閃亮的日子》主題曲和插曲的撰寫工作,寫出了包括同名曲《閃亮的日子》、《神話》和《歌》三首作品,這也是羅大佑第一次發表作品。

注:劉文正在七八十年代的臺灣紅極一時,後來的伊能靜和巫啟賢也是他門下弟子,也是我爸很喜歡的一位藝人。電影《閃亮的日子》由劉文正和張艾嘉主演。

《歌》是先有了旋律,羅大佑一時找不到合適的詞填上,直到偶然讀到徐志摩翻譯的詩《懷念》,覺得十分合適於是就有了《歌》,一首關於死亡的,致愛人的美麗悼曲。

《歌》有眾多版本,最初的版本就由《閃亮的日子》的女主角張艾嘉(也是後來羅大佑此生重要的戀人)演唱。我最喜歡的版本則是《自選集》中羅大佑1995年的不插電版,難以靜下心來的夜晚迴圈聽太美妙。

上面提到的都是1982-84前三張專輯羅大佑早期作品中的民謠歌曲。實際上後來90年代羅大佑去往香港發展之後,音樂中的政治態度表達得越發強烈,90年代初,一連發行了《皇后大道東》、《首都》兩張政治氣氛頗濃的專輯。《皇后大道東》中對香港回歸前的迷茫、焦慮無措和矛盾的表達,《首都》政治波普風格的封面奠定這一張濃郁的政治嚴肅性,我們都留到下一篇再仔細說。

但可能很多人沒注意到,並未有太多政治著墨,而是以對故土臺灣的觀察和審視為主題的專輯《原鄉》,是在上段提及的兩張專輯之間發表的。不過專輯封面還是很有意思地不免留下了這一時期的羅大佑的烙印,既做了《首都》政治波普風格的探索前哨兵,又像大陸那一特殊時期的大字報畫風。

《原鄉》封面

不知道假假條樂隊的首磚專輯封面有沒有受到羅大佑《原鄉》的啟發。

發行於臺灣的專輯《原鄉》,11首歌中閩南語和國語各使用一半來演唱。

選入到《自選集》中的兩首,同名曲《原鄉》是閩南語的,“茫茫原鄉對唐山……離家千里過海路”,海峽一岸太平洋裡的一島上載著幾百萬人的無解的鄉愁。

國語那首是《母親》,羅大佑是旋律大師、是詩人、是哲學家。

母親的懷中是個藍藍的海洋

撫育了你 終於成青春的臉龐

——《母親》

不久前看到羅大佑去年的巡演在臺灣遇冷,票房慘澹,最終虧損上百萬的消息,心情很複雜。無論音樂性還是人文性上,羅大佑是極其豐富的,從1982年《之乎者也》到2004年《美麗島》,並不算長的活躍著的二十二年間,作品數量龐大,值得挖掘、傳世的作品也很多很多。

新一代樂迷大概會回頭去聽魔岩三傑和崔健,但卻沒有那麼多人去仔細挖掘探尋幾首大路貨之外精彩得像金礦寶山一樣的羅大佑。所以我很希望至少能盡我目前所能,好好聊一聊羅大佑。

第一部分就先講到這裡吧,接下來關於《羅大佑自選集》還有“千年戀曲,一闕悲歌”、“批判當下,預見未來的大師”以及“造星者羅大佑,寫給港臺巨星們唱紅的歌”之類的,講不好,小標題也有可能會改,運氣好的話會很快跟大家見面。



而臺灣民歌運動早期重要的歌手李泰祥也演唱過不同譜曲版本的《錯誤》。

我達達的馬蹄是個美麗的錯誤

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

——《錯誤》鄭愁予

更有故事性的是另外這首由餘光中詩歌譜曲的《鄉愁四韻》。這首歌在當年還有一個更早出名的版本,同樣是民歌運動早期的重要人物,後來被譽為”民歌之父”的楊弦(當然,“民歌之父”這個稱號好幾個人都有)最早在1973年胡德夫演唱會上首次演唱了他譜曲版本的《鄉愁四韻》,後來收錄在1975年發表的《中國現代民歌集》中。

《中國現代民歌集》這張專輯當年在臺灣幾乎每個關注音樂的青年都有一張,彼時在台南學醫的羅大佑自然有知道這麼回事。但那時羅大佑已經開始自己創作生涯,也有為《鄉愁四韻》譜曲的打算。據他後來說在他寫這首歌之前故意沒有去聽楊弦的版本。後來在1974年,羅大佑就已經寫出了自己譜曲的《鄉愁四韻》。

而編曲上頗具風情的要算來自第三張專輯《家》中間的《吾鄉印象》,歌詞來自詩人吳晟。他的詩歌常被評價為充滿鄉村原野的泥土味。編曲的幽婉氣質讓人一猜就知道是出自日本音樂家之手——編曲人是三枝成彰。開頭大量古箏、笛聲和巴烏的加入,歌曲的古遠意境就被營造出來,結尾的鳥鳴更是錦上添花地還原了詩歌的泥土味。使得《吾鄉印象》的鄉愁不只是羅大佑或吳晟一人的鄉愁,而是一代代人的古早記憶和遠鄉夢想。

而整個羅大佑繼承民歌運動風格的音樂中,被我迴圈最多次的大概正是《自選集》中不插電版本的《歌》。

《歌》歌詞現在見到的署名一般都是徐志摩/羅大佑,實際上二人都並非原作者。原詩是一首英文詩,來自一位英國女詩人,徐志摩在1928年將此詩翻譯成中文,從此在華語世界流傳。

半個世紀後的1974年,20歲的羅大佑在上醫學院,彼時的羅大佑算不得用功學習的好學生,依然花很多時間在聽唱片、彈琴寫歌上。從前一起玩樂隊的朋友王振華替他牽線歌林唱片公司,接下了當時正在上升期的帥氣小生劉文正的電影《閃亮的日子》主題曲和插曲的撰寫工作,寫出了包括同名曲《閃亮的日子》、《神話》和《歌》三首作品,這也是羅大佑第一次發表作品。

注:劉文正在七八十年代的臺灣紅極一時,後來的伊能靜和巫啟賢也是他門下弟子,也是我爸很喜歡的一位藝人。電影《閃亮的日子》由劉文正和張艾嘉主演。

《歌》是先有了旋律,羅大佑一時找不到合適的詞填上,直到偶然讀到徐志摩翻譯的詩《懷念》,覺得十分合適於是就有了《歌》,一首關於死亡的,致愛人的美麗悼曲。

《歌》有眾多版本,最初的版本就由《閃亮的日子》的女主角張艾嘉(也是後來羅大佑此生重要的戀人)演唱。我最喜歡的版本則是《自選集》中羅大佑1995年的不插電版,難以靜下心來的夜晚迴圈聽太美妙。

上面提到的都是1982-84前三張專輯羅大佑早期作品中的民謠歌曲。實際上後來90年代羅大佑去往香港發展之後,音樂中的政治態度表達得越發強烈,90年代初,一連發行了《皇后大道東》、《首都》兩張政治氣氛頗濃的專輯。《皇后大道東》中對香港回歸前的迷茫、焦慮無措和矛盾的表達,《首都》政治波普風格的封面奠定這一張濃郁的政治嚴肅性,我們都留到下一篇再仔細說。

但可能很多人沒注意到,並未有太多政治著墨,而是以對故土臺灣的觀察和審視為主題的專輯《原鄉》,是在上段提及的兩張專輯之間發表的。不過專輯封面還是很有意思地不免留下了這一時期的羅大佑的烙印,既做了《首都》政治波普風格的探索前哨兵,又像大陸那一特殊時期的大字報畫風。

《原鄉》封面

不知道假假條樂隊的首磚專輯封面有沒有受到羅大佑《原鄉》的啟發。

發行於臺灣的專輯《原鄉》,11首歌中閩南語和國語各使用一半來演唱。

選入到《自選集》中的兩首,同名曲《原鄉》是閩南語的,“茫茫原鄉對唐山……離家千里過海路”,海峽一岸太平洋裡的一島上載著幾百萬人的無解的鄉愁。

國語那首是《母親》,羅大佑是旋律大師、是詩人、是哲學家。

母親的懷中是個藍藍的海洋

撫育了你 終於成青春的臉龐

——《母親》

不久前看到羅大佑去年的巡演在臺灣遇冷,票房慘澹,最終虧損上百萬的消息,心情很複雜。無論音樂性還是人文性上,羅大佑是極其豐富的,從1982年《之乎者也》到2004年《美麗島》,並不算長的活躍著的二十二年間,作品數量龐大,值得挖掘、傳世的作品也很多很多。

新一代樂迷大概會回頭去聽魔岩三傑和崔健,但卻沒有那麼多人去仔細挖掘探尋幾首大路貨之外精彩得像金礦寶山一樣的羅大佑。所以我很希望至少能盡我目前所能,好好聊一聊羅大佑。

第一部分就先講到這裡吧,接下來關於《羅大佑自選集》還有“千年戀曲,一闕悲歌”、“批判當下,預見未來的大師”以及“造星者羅大佑,寫給港臺巨星們唱紅的歌”之類的,講不好,小標題也有可能會改,運氣好的話會很快跟大家見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