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在北京過端午節,你不可不知道的風俗習慣!

端午節又稱五月節, 因為從五月初一到五月初五都被北京人認為是端午節。

北京有著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 那麼在北京過端午節、都有什麼習俗呢?

端午食棕

北京地區的粽子是用葦葉包裹的黃米小棗粽子, 以密雲縣產的小棗最有名。 許多人家自己包粽子, 用江米和黃米與小棗合在一起, 叫二米粽子。 食品店裡出售的粽子以南味為主, 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 一個地方一種飲食習慣。

黃米小棗粽子

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 相傳起源于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 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 他們爭先恐後, 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 之後每年五月初五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賽龍舟

懸艾葉菖蒲

民諺說“清明插柳, 端午插艾”, 在端午節, 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 民間信仰認為五月為毒月, 初五又是毒日, 家家都灑掃庭除, 以菖蒲、艾條插於門楣, 懸於堂中用來驅邪。 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或者虎型形, 稱為艾人。

家家門堂懸艾葉菖蒲

佩香囊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 傳說中有辟邪驅瘟之意, 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 香囊內有朱砂、雄黃、香藥, 外包以絲布, 清香四溢, 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 作各種不同形狀, 結成一串, 形形色色、玲瓏可愛。

端午配香囊

遊天壇

辛亥革命以後, 北京人在端午節以去昔日皇家園林遊玩為時尚, 以去天壇最受歡迎, 人們認為此地能“辟毒”, 所以遊人較多, 其他皇家園林也是人們愛去的地方。 除此之外, 什刹海、金魚池、高粱橋、二閘等均是端午遊玩之地。

端午游天壇

下方評論說說今年你是在北京過的第幾個端午節了?小編是第二個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