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海南洋浦半島,有一750畝黑色石陣,村民卻因它發家致富!

導讀

洋浦半島位於海南省西北部, 是海南省重要的經濟開發區, 在這個半島之上卻存在著一個750畝的黑色石陣, 讓這個半島又增添了幾分神秘之感。

這些石頭是通體黑色的玄武岩, 造型奇特, 頂部平滑如鏡, 邊緣有大約2-3釐米的凸槽, 而在他周邊有個不起眼的小村鹽田村, 卻因為它發家致富。

如果你是初次來到這了, 看著星羅棋佈的黑色石頭, 肯定覺得這是一個神秘的石陣,

但是如果有當地人介紹, 你就會明白, 這些750畝的黑色石陣原來另有它用。

究竟這些石頭有什麼用途呢, 原來這些石頭是用來曬制海鹽的, 因為這些石頭是經過火山噴發而形成的, 石頭通體堅硬, 耐磨通透, 海水在上面極易蒸發滲透。

並不是每一個玄武岩石頭都能有這樣的用途, 村民經過挑選, 選擇一些空氣比較小, 連通性不是很好的石頭, 在表面雕鑿出凹槽, 然後在搬至海邊。

在這些石頭周邊還會有一個用來製作鹵水的土坑, 在漲潮時, 土坑內會有足夠的海水, 然後在有海水侵泡過泥土表面形成鹽泥, 人們將鹽泥倒入鋪有稻草的鹽池, 人在進入鹽池用腳踩踏, 這樣就會將泥中鹽分過濾出來。

過濾好的鹽水, 再由人工將水倒置打磨好的玄武岩石頭之上, 這樣在經過一天的暴曬之後, 在傍晚就能收到鹽了, 可別小看這些鹽槽, 一年可是能生產500多噸的食鹽。

鹽田村制鹽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200年前,而清朝乾隆皇帝為了獎勵曬鹽的鹽田人,曾書寫“正德鄉”御賜鹽田村。

如今這了已然成為中國鹽文化旅遊之地,遊人通過下到鹽田,耙、踩、灌、曬、刮、收,直接體驗曬鹽全過程的每道工序,用自己的汗水換取白花花海鹽,可謂是一件興事。

鹽田村制鹽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200年前,而清朝乾隆皇帝為了獎勵曬鹽的鹽田人,曾書寫“正德鄉”御賜鹽田村。

如今這了已然成為中國鹽文化旅遊之地,遊人通過下到鹽田,耙、踩、灌、曬、刮、收,直接體驗曬鹽全過程的每道工序,用自己的汗水換取白花花海鹽,可謂是一件興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