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共用單車再為實體經濟“打雞血”500萬訂單能否啟動鳳凰老廠

文/熊出墨請注意

協力廠商資料研究機構比達諮詢發佈的《2016 中國共用單車市場研究報告》顯示, 截至 2016 年年底, 國內共用單車市場整體用戶數量已達到 1886 萬,

預計 2017 年, 共用單車市場使用者規模將繼續保持大幅增長, 年底將達到 5000 萬的使用者規模。

共用單車的火爆也讓傳統自行車行業迎來復蘇。 5月5日, 上海鳳凰公告稱, 公司控股子公司上海鳳凰自行車有限公司擬與ofo共用單車運營方東峽大通(北京)管理諮詢有限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定》, 在未來一年內, ofo將向鳳凰自行車提供總量不少於500萬輛的採購計畫。 該採購計畫將為上海鳳凰提供4000萬元的收益。

按照估算, 每生產一輛ofo自行車僅能讓上海鳳凰獲利8元, 這並不是很高的數字, 但在此次合作中, ofo將在鳳凰生產的小黃車上添加鳳凰標識, 並且首批投放北京、上海以及周邊地區。 這也是共用單車首次加入傳統自行車製造廠商的品牌元素。

在楚楚看來, 至此共用單車的玩法正在改變, ofo正在通過深入供應鏈的模式來促進傳統自行車產業升級, 而搭上共用單車發展機遇的傳統自行車行業正在迎來新一輪的復蘇。

傳統自行車行業回歸復興

上海鳳凰是中國老牌自行車品牌及製造商, 迄今已有120年歷史。 在上世紀70年代, 在中國擁有一輛“鳳凰牌“自行車那時相當有面子的事兒, 但隨著汽車的普及, 傳統自行車市場的飽和, 也讓這個百年品牌面臨轉型陣痛。

近年來, 上海鳳凰扣非後歸屬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一直處於虧損狀態。 上海鳳凰董事長王朝陽表示, 最近幾年, 自行車行業發生劇烈變革, 消費群體從中年人向青年人、兒童轉型, 商業模式和經營模式迎來大考, 從業者每天都在做生死抉擇。

不過, 從去年開始, 上海鳳凰的年報有了明顯的改善。 2016年上海鳳凰實現營業收入6.3億元, 同比增長37%, 實現了最近5年來的首次營業收入正增長, 淨利潤5288.61萬元, 同比增長達13倍。

而這背後很大一個原因就是得益於國內共用單車行業的火爆。

據王朝陽介紹, 國內目前自行車市場上每年擁有約8000萬輛的產量, 其中, 超過七成用於出口, 國內消化產量約2000輛, 共用單車的火爆為我國自行車行業帶來的產能為2000萬-3000萬輛。

如此大規模的採購潮, 帶動的是整個行業的復興。 拿鳳凰為例, 500萬輛年產能可能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有可能, 但在幾年前是無法想像的, 除了鳳凰以外, 飛鴿、富士達等傳統生產商都被啟動了起來。

以富士達為例, 其董事長辛建生就對外表示, 為了助推ofo快速發展, 富士達將單獨為ofo成立體系完善的共用單車加工基地, 確保每年至少1000萬輛的生產能力。

此外, 由於摩拜自建工廠產能有限, 也會尋求傳統自行車廠進行代工,

富士達此前就為摩拜提供生產線, 預計年產量可達560萬輛。

而據ofo方面透露, 與該平臺合作的“飛鴿”品牌自行車, 在短短4個月, ofo的訂單就達到了其年產能的1/3。 要知道在此前幾年, 飛鴿曾因為訂單下降節約成本, 更換了生產場地。

深圳市喜德盛自行車有限公司董事長譚偉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企業有年產500萬台的產能, 去年生產銷售了300萬台運動自行車, 目前, 一個月的產能已經增加了1萬輛, 在短短幾個月內, 共用單車的訂單量已經占到公司總訂單量的1/3。

不過, 傳統自行車行業在迎來復蘇的同時, 壓力也遠未消失。 比如, 一位天津自行車行業的從業人士就告訴楚楚, 能夠與共用單車平臺合作的基本都是有實力的大廠, 小型廠商基本沒有,這就造成了傳統自行車行業的兩極分化。

助力傳統自行車行業產業升級

搭上互聯網+的浪潮,對傳統自行車廠商來說是非常難得的產業升級機遇。中國自行車協會理事長馬中超認為,共用單車讓自行車行業換了打法,從過去只重生產,逐漸過渡到開始注重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

拿上海鳳凰為例,鳳凰講發揮其在自行車研發、生產製造、產品創新、新材料研發以及供應鏈管理體系的優勢,而ofo會講智慧技術以及資料化賦能到自行車上,助力其實現產業升級。與此同時,雙方會將貼有“ofo&鳳凰牌”標識的共用單車投放到北京、上海以及周邊區域,這不僅能夠有助於提升鳳凰品牌,讓這個擁有120年歷史的老字型大小重獲新生。

根據上海鳳凰的公告,東峽大通同意與鳳凰自行車聯合籌建共用單車華東地區研發中心,對包括不限於車架、外觀、塗裝工藝、零部件、智慧硬體等全部產品環節進行開發。同時,雙方將共同籌建共用單車華東地區品質管理中心,建立品質管制標準體系,並設定具備可操作性的量化查核指標,以保證生產產品的品質。

王朝陽認為,鳳凰自行車搭上了共用出行的風口,未來著重模式創新,通過不斷演變,會帶來更多可能。實際上,上海鳳凰與ofo在半年前就開始了深度合作,首批2萬輛單車已經投放在美國矽谷及英國倫敦,成為國內首個進軍海外共用單車市場的製造企業。

此外,ofo還與700bike、富士達等廠商達成了合作,從產品研發到供應鏈整合等,由此看來,ofo正在用這種方式協同供應鏈一起實現產業升級。

在馬中超看來:“ofo以自身海量單品的特點,發展了實體經濟,帶動了實體經濟的轉型。”

互聯網+賦能

共用單車能夠快速獲得資本行業的青睞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其商業模式:傳統自行車售出以後就完成與消費者的互動,而ofo、摩拜等共用單車在用戶使用的第一天開始,接下來會產生多次互動的機會,自行車只是一個連接工具,一個服務的產品,背後的使用者的資料、騎行軌跡等“互聯網+”的內容,才是巨大的商業價值所在。

此前,ofo與中國電信、華為合作,三方共同研發新一代基於物聯網NB-loT技術的智慧鎖。其中,華為負責晶片及軟體服務的研發,中國電信負責提供適合NB-IoT的商用網路,而ofo則負責智慧電子鎖設備的研發;之後ofo還與北斗導航達成合作,在單車上加裝具有衛星導航定位技術的北斗智慧鎖。據悉,北斗導航定位技術可以優化了ofo的電子圍欄技術,助力實現使用者規範停車以及平臺的精細化運營。

試想下,一旦將這些創新技術連接到傳統自行車上,會摩擦出怎樣的火花?這恐怕才是對整個傳統自行車行業來說最大的賦能吧。

文/熊出墨請注意

約稿、合作、爆料suniyoyo@163.com

小型廠商基本沒有,這就造成了傳統自行車行業的兩極分化。

助力傳統自行車行業產業升級

搭上互聯網+的浪潮,對傳統自行車廠商來說是非常難得的產業升級機遇。中國自行車協會理事長馬中超認為,共用單車讓自行車行業換了打法,從過去只重生產,逐漸過渡到開始注重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

拿上海鳳凰為例,鳳凰講發揮其在自行車研發、生產製造、產品創新、新材料研發以及供應鏈管理體系的優勢,而ofo會講智慧技術以及資料化賦能到自行車上,助力其實現產業升級。與此同時,雙方會將貼有“ofo&鳳凰牌”標識的共用單車投放到北京、上海以及周邊區域,這不僅能夠有助於提升鳳凰品牌,讓這個擁有120年歷史的老字型大小重獲新生。

根據上海鳳凰的公告,東峽大通同意與鳳凰自行車聯合籌建共用單車華東地區研發中心,對包括不限於車架、外觀、塗裝工藝、零部件、智慧硬體等全部產品環節進行開發。同時,雙方將共同籌建共用單車華東地區品質管理中心,建立品質管制標準體系,並設定具備可操作性的量化查核指標,以保證生產產品的品質。

王朝陽認為,鳳凰自行車搭上了共用出行的風口,未來著重模式創新,通過不斷演變,會帶來更多可能。實際上,上海鳳凰與ofo在半年前就開始了深度合作,首批2萬輛單車已經投放在美國矽谷及英國倫敦,成為國內首個進軍海外共用單車市場的製造企業。

此外,ofo還與700bike、富士達等廠商達成了合作,從產品研發到供應鏈整合等,由此看來,ofo正在用這種方式協同供應鏈一起實現產業升級。

在馬中超看來:“ofo以自身海量單品的特點,發展了實體經濟,帶動了實體經濟的轉型。”

互聯網+賦能

共用單車能夠快速獲得資本行業的青睞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其商業模式:傳統自行車售出以後就完成與消費者的互動,而ofo、摩拜等共用單車在用戶使用的第一天開始,接下來會產生多次互動的機會,自行車只是一個連接工具,一個服務的產品,背後的使用者的資料、騎行軌跡等“互聯網+”的內容,才是巨大的商業價值所在。

此前,ofo與中國電信、華為合作,三方共同研發新一代基於物聯網NB-loT技術的智慧鎖。其中,華為負責晶片及軟體服務的研發,中國電信負責提供適合NB-IoT的商用網路,而ofo則負責智慧電子鎖設備的研發;之後ofo還與北斗導航達成合作,在單車上加裝具有衛星導航定位技術的北斗智慧鎖。據悉,北斗導航定位技術可以優化了ofo的電子圍欄技術,助力實現使用者規範停車以及平臺的精細化運營。

試想下,一旦將這些創新技術連接到傳統自行車上,會摩擦出怎樣的火花?這恐怕才是對整個傳統自行車行業來說最大的賦能吧。

文/熊出墨請注意

約稿、合作、爆料suniyoyo@163.com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