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上海農商行董事長冀光恒:聚焦上海區域 爭取3到5年獨立上市

2016年是上海農商行上一個三年戰略規劃的結束, 在經濟增速放緩、新舊動能轉換、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帶來的結構性矛盾仍較突出等複雜外部環境下,

上海農商行交出了一份不錯的成績單。

截至2016年末, 上海農商銀行全行本外幣存款餘額5234億元, 比年初增幅近23%;本外幣各項貸款餘額3233億元, 增幅近14%。 淨利潤超58億元, 其中中間業務收入近26億元, 增幅超58%, 不良實現“三降”。

從2016年全國農商銀行的主要經營資料來看, 上海農商行的存款存量為第一位, 增量第一位;貸款存量為第一位, 利潤居全國農商行第二。

對於未來, 成為全國農商銀行系統排頭兵是上海農商行的戰略願景, 上海農商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冀光恒表示, 希望可以用三年左右的時間, 在資產規模、利潤、內控等方面都走到全國農商行的最前列。

上市視窗期打開後, 上海農商行也在推進自己上市的時間安排, 現在3-5年上市計畫期仍保持不變, 待時機成熟後將第一時間推進。

冀光恒表示:“2016年上海農商行的人均利潤指標已經達到90多萬, 希望今年可以超過100萬, 人均利潤指標和內控水準會影響到將來上市之後的股價。 對於上市希望可以做得較精緻,

市值總值不一定很大, 但是股價要有相對穩定可預期。 ”

專注經營上海區域

《21世紀》:上海農商行去年的業績表現不俗, 在銀行業增速回歸的背景下得益於哪些方面?

冀光恒:近年來, 國內商業銀行總體利潤增速放緩, 農商行目前普遍仍能保持一定增速, 主要原因在於, 農商行縣域, 郊區網點眾多、客戶群體黏性較高、服務“三農”小微品牌特色顯著, 貼近社區, 這些傳統競爭優勢因受經營地域限制, 客觀上延緩了經營及市場競爭環境變化倒逼業務經營模式轉型的壓力傳導。

現在很多銀行盈利下降, 一方面是利差收窄, 另一方面是雙向擠壓下區域不良爆發明顯。 而我們的經營重點在上海, 上海地區雖然轉型較早利差水準不高,

但是資產品質較好, 不良率非常低。 上海農商行也得益於上海穩健的區域經濟, 2016年不良貸款餘額、剪刀差餘額、不良貸款率實現“三降”。

《21世紀》:銀行業激烈競爭的環境下, 上海農商行有哪些競爭優勢, 又面臨哪些挑戰?

冀光恒:競爭優勢, 第一, 依託上海金融中心建設, 立足本地經濟, 立足於上海。 未來經營方面不會選擇在外地大規模擴張網點, 專心致志經營上海區域。

第二, 上海農商行在上海郊區有很強的競爭力, 近400家網點中有2/3在郊區或城郊結合部, 是上海地區營業網點最多的銀行之一, 個人業務和按揭業務突出, 要繼續保持業務長處, 專注自己的客戶。

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 首先我們的業務創新不夠, 在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的大背景下如何融入值得深思;其次是如何在防範風險、合規的前提下發展金融市場、資產管理業務;最後上海農商行“三農”貸款占比多年均保持在30%左右,

是全市涉農貸款占比最高的銀行, 是在上海傳統第一產業GDP占比不斷下降的情況下, 如何可持續發展名字中的“農”字。

新利潤中心

《21世紀》:你提到對金融市場業務的重視, 2016年報裡中同比增長58%, 盈利模式轉型的背景下, 下一步上海農商行打算怎麼發展?

冀光恒:2017年, 將重點拓展資產管理、投行、信用卡、貴金屬、託管等中來源, 推動中間業務收入持續發展。

金融市場和資產管理業務是轉變盈利模式的方式之一。

一方面持續做強金融市場交易業務, 整合交易資源, 優化交易業務結構,推動從持有型向交易型轉變,提高金融市場業務占比,使之成為重要的利潤中心。

另一方面資產管理業務2016年末上海農商行產品規模超900億元,2017年行內組織架構調整之後,資產管理部升級為總行一級部室,把握產品發行與資產管理兩條主線,優化創新產品結構和業務模式,堅持大類資產組合管理,擴大資產來源,動態調整資產結構,形成資管提供產品助力前臺獲客、前臺助推資管做大規模的良性迴圈,使之成為多元化收入的主要貢獻者。

《21世紀》:現在監管環境趨緊,對農商行來說發展資產管理等業務是一個制約嗎?你怎麼看待?

冀光恒:法人機構要研究國家宏觀政策導向,特別是面對目前嚴格的監管,一定要主動適應,不投機取巧,才能在監管從嚴的過程中平安度過。

我認為流動性風險是銀行業從今往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需要特別關注的。因為銀行業通過杠杆和錯配已經把久期的這根筋繃得太緊了,而且是長時間的緊繃,在這個過程中,一旦風吹草動,整個市場會變得風聲鶴唳,這些監管和央行都給了清晰的信號。

上海農商行資管業務的存量不大,對於資管業務大家都看中了它帶來的豐厚中收,銀行要明晰資管的定位,是對傳統客戶服務的補充,要在完全把控事實風險的基礎上發展。

農業“跨界”

《21世紀》:關於“農”,在“三農”金融服務方面上海農商行有哪些創新的想法和做法?

冀光恒:在信貸投向方面,制定優先支持各類涉農信貸業務投向的指導性意見。延伸傳統“三農”業務的內涵,將業務拓展到農村宅基地置換、農村基礎建設、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家庭農場等農業生產領域、農業流通領域、農業配套服務等一系列現代農業的新“三農”領域。

在信貸規模管理方面,對涉農貸款實行優惠的信貸政策,對涉農貸款不設上限,充分滿足農業發展的信貸投放需求。

惠農措施方面,實行優惠利率,對財政擔保資金項下的農民合作社貸款執行基準利率;對於其他各類“三農”信貸業務也以優惠於一般企業的利率執行,讓利於農業和農民。

另外也在整合各類金融資源,發揮金融資源的聚合效應,搭建跨界經營的服務平臺。一是與安信農保合作推出小額信貸保證保險業務,目前在上海地區市場占比達到了95%左右。二是以上海市整建制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為契機,與市農委開展全面戰略合作,簽訂總對總的合作框架協議,設立專項授信額度。

推動“互聯網+農業”,以鑫滬商、網上商城為抓手,搭建涉農企業線上交易平臺,進一步密切銀企全面合作。

3-5年獨立上市

《21世紀》:農商行上市是現在市場較為關心的,上海農商行如何打算?

冀光恒:首次公開發行並上市募集資金是商業銀行補充(核心)資本缺口的重要方式。上市對於銀行來說不僅是資本補充,更主要的是通過上市能夠實現自身治理結構的蛻變。目前,監管機構對中小商業銀行上市政策上已無障礙,監管部門對地方農商行上市持積極態度,審核進度加速,停頓多年的中小商業銀行上市開閘。2016年全年已有江陰農商行、常熟農商行等8家中小商業銀行A股上市。據我們瞭解,截至目前,有超過20家農商行在籌備上市。

上海農商銀行與上述上市農商銀行相比,在公司治理、資產規模、經營業績、資產品質、市場影響和品牌形象等方面,都具有一定優勢。自2015年底便明確提出用3-5年時間穩步推進獨立上市。

《21世紀》:目前上市的進展情況如何?

冀光恒:關於推進上市的時間安排,原則是把握中小農村金融機構上市政策視窗期,“能早儘早”。

目前上海農商行上市的最大變數是單一大股東股權交易的調整還在等待相關監管部門審批,現在3-5年上市計畫期仍保持不變,等待股東的調整明朗化之後會第一時間推進上市計畫。

關於上市視窗期,我們認為到2020年之前都可以保持樂觀態度。一方面監管部門希望優質企業能夠在境內上市,給境內投資人提供更多更好的資產選擇;另一方面上海農商行在農商行序列中體量、業績、風控能力都具有優勢。

銀行的核心競爭力

歸根到底是人

《21世紀》:上海農商行新的核心發展戰略是什麼?

冀光恒:上海農商銀行2017-2019年發展戰略規劃確立,全面實施“獨立上市、傳統升級、新興發力、管理轉型、人才驅動”五大核心戰略。

明確了“力爭成為紮根本地、服務高效的上市公眾銀行,成為全國農商銀行系統排頭兵”的戰略願景。

《21世紀》:發展戰略中有一項是人才驅動,留住和培養人才的過程中薪酬激勵做了哪些調整?

冀光恒:激勵應拉開差距,對薪酬我們認為存量的調整更重要,收入全面向前臺傾斜,行銷崗位、正副職拉開差距,讓直接責任人的責任和收益匹配。

按照銀行的經營情況,難以大幅提高員工薪酬,但是通過存量和少量的增量進行結構調整,實施透明化考核,可以起到激勵作用。

銀行的核心競爭力歸根到底是人,要先帶“隊伍”,業績是副產品,員工可以身體上感覺累,但不能心感覺累,這樣內部形成正能量,每個員工都是企業的看板。

《21世紀》:在集團綜合化經營方面的下一步打算是什麼?

冀光恒:對於集團化擴展,首先要關注三個條件,一是管控能力,二是資本承受能力,三是監管准入情況。除了前面提到的村鎮銀行,對於其他類型的金融牌照,2015年6月我們投資設立長江聯合金融租賃有限公司,並於2016年12月支持金租公司增資擴股,持股比例由30%提升至40%。希望下一步繼續擴大對它的投資,進行增資擴股,支持其做優做強。

此外,推動設立科投公司、直銷銀行、消費金融公司等也都是考慮方向。

優化交易業務結構,推動從持有型向交易型轉變,提高金融市場業務占比,使之成為重要的利潤中心。

另一方面資產管理業務2016年末上海農商行產品規模超900億元,2017年行內組織架構調整之後,資產管理部升級為總行一級部室,把握產品發行與資產管理兩條主線,優化創新產品結構和業務模式,堅持大類資產組合管理,擴大資產來源,動態調整資產結構,形成資管提供產品助力前臺獲客、前臺助推資管做大規模的良性迴圈,使之成為多元化收入的主要貢獻者。

《21世紀》:現在監管環境趨緊,對農商行來說發展資產管理等業務是一個制約嗎?你怎麼看待?

冀光恒:法人機構要研究國家宏觀政策導向,特別是面對目前嚴格的監管,一定要主動適應,不投機取巧,才能在監管從嚴的過程中平安度過。

我認為流動性風險是銀行業從今往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需要特別關注的。因為銀行業通過杠杆和錯配已經把久期的這根筋繃得太緊了,而且是長時間的緊繃,在這個過程中,一旦風吹草動,整個市場會變得風聲鶴唳,這些監管和央行都給了清晰的信號。

上海農商行資管業務的存量不大,對於資管業務大家都看中了它帶來的豐厚中收,銀行要明晰資管的定位,是對傳統客戶服務的補充,要在完全把控事實風險的基礎上發展。

農業“跨界”

《21世紀》:關於“農”,在“三農”金融服務方面上海農商行有哪些創新的想法和做法?

冀光恒:在信貸投向方面,制定優先支持各類涉農信貸業務投向的指導性意見。延伸傳統“三農”業務的內涵,將業務拓展到農村宅基地置換、農村基礎建設、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家庭農場等農業生產領域、農業流通領域、農業配套服務等一系列現代農業的新“三農”領域。

在信貸規模管理方面,對涉農貸款實行優惠的信貸政策,對涉農貸款不設上限,充分滿足農業發展的信貸投放需求。

惠農措施方面,實行優惠利率,對財政擔保資金項下的農民合作社貸款執行基準利率;對於其他各類“三農”信貸業務也以優惠於一般企業的利率執行,讓利於農業和農民。

另外也在整合各類金融資源,發揮金融資源的聚合效應,搭建跨界經營的服務平臺。一是與安信農保合作推出小額信貸保證保險業務,目前在上海地區市場占比達到了95%左右。二是以上海市整建制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為契機,與市農委開展全面戰略合作,簽訂總對總的合作框架協議,設立專項授信額度。

推動“互聯網+農業”,以鑫滬商、網上商城為抓手,搭建涉農企業線上交易平臺,進一步密切銀企全面合作。

3-5年獨立上市

《21世紀》:農商行上市是現在市場較為關心的,上海農商行如何打算?

冀光恒:首次公開發行並上市募集資金是商業銀行補充(核心)資本缺口的重要方式。上市對於銀行來說不僅是資本補充,更主要的是通過上市能夠實現自身治理結構的蛻變。目前,監管機構對中小商業銀行上市政策上已無障礙,監管部門對地方農商行上市持積極態度,審核進度加速,停頓多年的中小商業銀行上市開閘。2016年全年已有江陰農商行、常熟農商行等8家中小商業銀行A股上市。據我們瞭解,截至目前,有超過20家農商行在籌備上市。

上海農商銀行與上述上市農商銀行相比,在公司治理、資產規模、經營業績、資產品質、市場影響和品牌形象等方面,都具有一定優勢。自2015年底便明確提出用3-5年時間穩步推進獨立上市。

《21世紀》:目前上市的進展情況如何?

冀光恒:關於推進上市的時間安排,原則是把握中小農村金融機構上市政策視窗期,“能早儘早”。

目前上海農商行上市的最大變數是單一大股東股權交易的調整還在等待相關監管部門審批,現在3-5年上市計畫期仍保持不變,等待股東的調整明朗化之後會第一時間推進上市計畫。

關於上市視窗期,我們認為到2020年之前都可以保持樂觀態度。一方面監管部門希望優質企業能夠在境內上市,給境內投資人提供更多更好的資產選擇;另一方面上海農商行在農商行序列中體量、業績、風控能力都具有優勢。

銀行的核心競爭力

歸根到底是人

《21世紀》:上海農商行新的核心發展戰略是什麼?

冀光恒:上海農商銀行2017-2019年發展戰略規劃確立,全面實施“獨立上市、傳統升級、新興發力、管理轉型、人才驅動”五大核心戰略。

明確了“力爭成為紮根本地、服務高效的上市公眾銀行,成為全國農商銀行系統排頭兵”的戰略願景。

《21世紀》:發展戰略中有一項是人才驅動,留住和培養人才的過程中薪酬激勵做了哪些調整?

冀光恒:激勵應拉開差距,對薪酬我們認為存量的調整更重要,收入全面向前臺傾斜,行銷崗位、正副職拉開差距,讓直接責任人的責任和收益匹配。

按照銀行的經營情況,難以大幅提高員工薪酬,但是通過存量和少量的增量進行結構調整,實施透明化考核,可以起到激勵作用。

銀行的核心競爭力歸根到底是人,要先帶“隊伍”,業績是副產品,員工可以身體上感覺累,但不能心感覺累,這樣內部形成正能量,每個員工都是企業的看板。

《21世紀》:在集團綜合化經營方面的下一步打算是什麼?

冀光恒:對於集團化擴展,首先要關注三個條件,一是管控能力,二是資本承受能力,三是監管准入情況。除了前面提到的村鎮銀行,對於其他類型的金融牌照,2015年6月我們投資設立長江聯合金融租賃有限公司,並於2016年12月支持金租公司增資擴股,持股比例由30%提升至40%。希望下一步繼續擴大對它的投資,進行增資擴股,支持其做優做強。

此外,推動設立科投公司、直銷銀行、消費金融公司等也都是考慮方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