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宣亞國際“豪吞”映客,你忘了大明湖畔的趙薇大嬸了嗎?

今天, 映客“賣身”宣亞國際的消息在創投圈刷屏。

5月9日晚間, 宣亞國際發佈公告稱, 將收購直播平臺映客至少50%的股權, 本次交易方式初步確定為全部採用現金的方式購買標的公司的股權。

其實在今年4月份, 映客就傳出被A股上市公司“宣亞國際”收購, 還有傳言稱映客在尋求新的資本介入, 正與BAT中的某家接觸。 不過想到其70億的高額估值, 眾人皆猜測找到合適的“接盤俠”並非易事。

難怪消息一出, 即有人感慨:映客終於找到"接盤俠", 但卻離巨頭位置越走越遠。

更重要的問題是, 上市時間還不足三個月的宣亞國際真的是映客的“良配”嗎?這次“曲線上市”能讓映客絕處逢生嗎?

“沒想到現在映客竟要開始賣廣告!”

在直播行業上半場, 映客的表現一直可圈可點。

迅猛的融資速度説明映客快速砸開了市場大門, 長期蟬聯直播APP榜單冠軍。 同時, 映客也是直播行業內少見的綜合型選手,

從活躍使用者規模、活躍率以及產品的使用黏性來看, 映客都處線上直播行業的第一梯隊。

真正讓映客名聲大噪的是去年9月的一次股權轉讓交易。

2016年9月, 昆侖萬維全資子公司昆諾贏展擬將持有的映客3%股權轉讓給嘉興光信。 根據公告顯示的資訊, 映客在此期間完成了多輪融資, 昆侖萬維股份由原來的18%稀釋到了13.23%, 本次出售3%股份後, 昆侖萬維套現2.1億元。 根據這個資料計算, 當時映客的估值已經達到70億元人民幣。 但這份公告還顯示, 2015年映客總收入為3048.36萬元, 淨利潤只有167.28萬元。

在繁榮表面背後, 線上直播行業已經走向下半場, 據《2017中國直播行業生態報告》, 還剩下的直播平臺數量或已低於100家, 隨著大批直播平臺經過燒錢清場後被迫退出舞臺, 單打獨鬥的映客劣勢也已經明顯。

根據獵豹智庫的2017一季度中國直播類APP排行榜顯示, 映客已經從第一名跌至第四名。

同時, 整個直播業仍面臨著一系列的問題:監管加緊、內容同質化、刷單、燒錢、用戶留存日漸困難、盈利遙遙無期……

尤其是造血能力的確實, 幾乎是每一個直播平臺最大的痛。

按照設想, 原本C端的打賞、刷禮物應該是直播應用最理想的變現模式。 但從映客近期各種刷量“醜聞”來看, 背後則意味著實際流量式微。

有業內人士透露, 映客目前的刷量在150-200倍之間, 也就是說, 直播間內顯示有10000名使用者, 實際可能只有50人, 而在這些真實用戶中, 有付費意願的可能只有1%。

直播紅利期已過, 行業痛點依然如鯁在喉, 擺在映客面前的問題愈加棘手。 從目前映客選擇宣亞國際的結果來看, 奉佑生是決心攻克直播廣告市場這塊增長點。

事實上, 在去年10月, 一份映客直播商業化行銷白皮書就已經曝光。 當時, 映客推出了三個量級的商務合作產品包:600萬起價的王牌曝光套餐、1000萬起價的內容行銷套餐和2000萬起價的社交行銷套餐。

“沒想到現在映客竟要開始賣廣告!”有業內人士這樣感歎。

35億元現金從哪裡來?

根據昆侖萬維去年9月份的交易公告, 映客的估值在就已經達到70億元。 按此計算, 宣亞國際要花費35億元現金收購映客。

與之形成鮮明反差的是,根據宣亞國際2017年一季報,目前公司賬上有貨幣資金約3.3億元。

令人擔憂的是,公司2017年一季度經營性現金流為-2396萬元,與之對應的是2014年,2015年,此項均為正,這說明公司行銷模式有變,現金流狀況吃緊。

另外, 根據公司最新公告顯示,公司首次公開發行人民幣普通股(A 股)1,800萬股,每股發行價格為人民幣16.14元,募集資金總額為290,520,000.00元,扣除發行費用41,849,633.52元後的募集資金淨額為248,670,366.48元。

不僅如此,宣亞國際利用募集資金兩次對旗下公司增資,已經使用了大約1.4億元,剩餘募集資金大概只有1億元,顯然無法支撐起35億元的現金收購。

趙薇杠杆收購萬好萬家的前車之鑒

這不禁讓人想到了趙薇的那一場“蛇吞象現實版”。

趙薇旗下的龍薇傳媒擬用30.6億元收購1.85億股萬家文化股份讓給龍薇傳媒。上海證券交易所隨即對此項收購進行了問詢,要求說明本次收購自由資金和自籌資金的比例、自籌資金的物件、方式、成本以及計安排。資訊顯示,趙薇動用的自有資金只有6000萬,另外30億均來自借款。最後這項收購戛然而止,萬好萬家股價遭遇重創,股價受此影響下跌50%以上。

如今宣亞國際再次上演蛇吞象,對於一個賬上僅有3.3億元現金,一年營收也就4個多億元的公司,現在要動用十倍以上的現金收購。

市場人士猜測,資金很可能來自借款。不過,杠杆收購能否過得了上海證券交易所這關呢?

與之形成鮮明反差的是,根據宣亞國際2017年一季報,目前公司賬上有貨幣資金約3.3億元。

令人擔憂的是,公司2017年一季度經營性現金流為-2396萬元,與之對應的是2014年,2015年,此項均為正,這說明公司行銷模式有變,現金流狀況吃緊。

另外, 根據公司最新公告顯示,公司首次公開發行人民幣普通股(A 股)1,800萬股,每股發行價格為人民幣16.14元,募集資金總額為290,520,000.00元,扣除發行費用41,849,633.52元後的募集資金淨額為248,670,366.48元。

不僅如此,宣亞國際利用募集資金兩次對旗下公司增資,已經使用了大約1.4億元,剩餘募集資金大概只有1億元,顯然無法支撐起35億元的現金收購。

趙薇杠杆收購萬好萬家的前車之鑒

這不禁讓人想到了趙薇的那一場“蛇吞象現實版”。

趙薇旗下的龍薇傳媒擬用30.6億元收購1.85億股萬家文化股份讓給龍薇傳媒。上海證券交易所隨即對此項收購進行了問詢,要求說明本次收購自由資金和自籌資金的比例、自籌資金的物件、方式、成本以及計安排。資訊顯示,趙薇動用的自有資金只有6000萬,另外30億均來自借款。最後這項收購戛然而止,萬好萬家股價遭遇重創,股價受此影響下跌50%以上。

如今宣亞國際再次上演蛇吞象,對於一個賬上僅有3.3億元現金,一年營收也就4個多億元的公司,現在要動用十倍以上的現金收購。

市場人士猜測,資金很可能來自借款。不過,杠杆收購能否過得了上海證券交易所這關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