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看重100元的威力

我們在講投資理財的時候, 常常避免不了一大堆的理論、法則、方式,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卻是一些你日常生活中最常忽視的生活習慣,

而它們可能決定你的投資理財觀。

開門第一課:看重一百元的威力

過去, 人們一直學習著如何賺更多的錢, 卻忘了基本功:如何花錢。

就像《猶太人致富金律》作者的妙喻:“想要增加收入, 卻不先瞭解金錢的本質, 好比新進演員研究克林伊斯威特, 卻不先學習演技一樣。 ”

在物價高漲的M型社會(龍哥注:M型社會即整個世界被分成了三塊, 左邊的窮人變多, 右邊的富人也變多, 但是中間這塊中產階級, 就忽然陷下去, 然後不見了), 每個人都知道, “要理財, 先要有財可理”, 也焦慮著, 如何去找出這筆“財”。

但多數人想的都是, 努力爭取加薪, 或者投資股票賺一筆, 卻很少人在乎眼前的“一百元”。

因為你懷疑:一百元有什麼用?但一百元,

在有錢人眼中, 有著巨大威力;窮人卻反而看不起一百元。

如果你知道, 每天省下一杯一百五十元的咖啡, 或者少搭一趟計程車, 三十年後, 你就能擁有一千萬元, 這樣, 你還會看不起一百元嗎?

如果你每天省下一百五十元, 每個月固定投資基金五千元, 只要年報酬率達10%。 這筆小錢, 三十年後就能讓你晉升千萬富翁之列。

“世界上最偉大的力量不是原子彈, 而是複利!”這是愛因斯坦的名言。 因此, 有錢人連一塊錢都要管理, 並且讓那一塊錢在未來賺更多的錢。

入門第二課:花一元要有三元的效益

年薪近千萬的遠東商銀個人金融事業群副總經理喻芝蘭, 她的先生是前臺大校長孫震之子, 她富有, 但用錢理智得驚人。

與小編碰面的這一天, 她穿著印著遠東商銀logo的白色T恤, Hang-Ten短褲, 背的是女兒不要的灰藍色雙肩包。 她看來似乎很省。

參加年終尾牙派對, 她模仿奧黛莉赫本, 從帽子、鞋子甚至到口紅, 都跟朋友借, 全身行頭不花一毛錢。

打開衣櫃, 她只有兩個皮包, 每個都用到壞才換。

再打開鞋櫃, 她的鞋子春夏秋冬四季加起來, 只有十多雙鞋。 “沒用的衣服堆在家, 以臺北市一坪四、五十萬的地價來說, 成本太昂貴。 ”

事實上, 喻芝蘭休閒時的全身行頭, 可能不超過一千五百元。 但是當她面向客戶、參加國際會議與演講, 她身上的套裝卻動輒十五萬元起跳。

一百倍差距的花錢方式背後, 其實有個清楚的邏輯。 她, 很清楚這筆錢的目的是什麼, 一件衣服買來是為了提升身價, 還是穿著舒適即可。

“要花錢之前, 我都問自己, 花的目的在哪裡?我能享受多久?”喻芝蘭說。

一塊錢, 要發揮三塊錢的效益。 這樣精算, 豈不麻煩?“不, 這樣會讓你把資源放在真的喜愛的地方, ”省下來的錢, 她可以用來買一張三千元的音樂會票, 毫不心疼。

她深信一句話:“管理金錢, 反而會增加你的自由。 ”

入門第三課:懂得儲蓄未來財

喻芝蘭自己有一套“三二一”法則, 這套法則的重點是:不花掉未來的財富。

她將收入分成:三份現在, 二份未來, 一份自己。 所謂的“現在三份”是指生活所需花費;“未來兩份”則是儲蓄將來所需, 如退休基金;“自己一份”是充實自己基金,買書與上課都包含在內。

每個月,她先扣掉“未來”的兩等份後,才開始支配其餘四等份,沒花完的就繼續移入“未來”的帳戶。

“越年輕,越不能省,假如扣掉生活費後,真的沒剩多少,乾脆全拿去學東西,”喻芝蘭就是靠自我充實基金,在當授信部門主管的時候,去上基金經理人研習班,建立了廣大的顧問人脈群。當她任職遠傳時,上了購並相關課程,兩年後當遠傳購並和信時派上用場。

“如果是把收入減掉支出,才去做儲蓄,你可能在花未來的錢而不自知。”

入門第四課:分清“想要”和“必要”

看出兩者的不同嗎?喻芝蘭投資在提升自我價值的比重,固定維持在月收入的17%左右。她與別人的差異,不僅是花錢的紀律,還有讓金錢“加值”的渴望。

股神巴菲特擁有五百二十億美元身價,卻不願意花錢買套昂貴的西裝,不是他吝嗇,而是“穿在我身上看來很廉價,那就沒有價值,”他說:“價格是你付出的,價值才是你得到的。”懂得區分它,不盲目被價格所引導,是巴菲特成為全球第二大富豪的有錢基因。

而這也是有錢人與窮人的差別:能否洞悉自我的欲望。

“你分得出想要還是必要的差異?”

所謂的“想要”是指:我想感覺好,讓別人仰慕。所以我買跑車或是名牌皮包。“必要”則指,生存的必需品,如食物、居所、子女教育、退休養老金等。

當你區分出欲望的種類後,還要將自己的欲望排列出優先順序,才能照著順序聰明花錢。但很多人連第一個步驟的區分都不會。

“你知道自己要什麼後,就知道不要什麼。”橙果設計董事長蔣友柏說。出身蔣家,又是從事設計工作,很多人猜想他對名牌一擲千金,其實不然。“我不需要用名牌來證實自己,你以為穿了LV,自己就變成LV嗎?”蔣友柏不迷信名牌。

穿著T恤與卡其休閒褲的他,從口袋裡忽然掏出一個小零錢包,跟一些鈔票,鈔票從一百元到一千元,整齊的夾好。信用卡與提款卡呢?“我沒有。”這個習慣,跟元大集團的馬家三父子等有錢人一樣。

更特別的是,馬家父子口袋裡永遠都是一疊整齊的新鈔。元大金控總經理馬維建說,他只要一拿到舊鈔,就馬上叫秘書拿到銀行存起來。“你不覺得看到新鈔,會捨不得花掉嗎?這是省錢的好方法耶。”

最後一堂課:養成管理金錢的習慣

珍惜一百元的力量、有儲蓄未來財的概念、區分出欲望的類別後,就要開始計算成本效益,做出抉擇,然後“反覆練習”,這是要成為有錢人,最後一個步驟。

比如說。你現在計畫買一輛七十萬元的車。但你是否算過,十年下來,停車費、油錢等支出約一百三十五萬元。

如果你不買車,把錢拿去投資報酬率約12%的基金,然後以七千元獲利搭計程車。十年後,你仍握有七十萬元的正資產,還省下停車、養車的心力支出。

算下來,你為車子付出的機會成本超過兩百萬元。但人是習慣的動物,多數人嫌計算很煩,而敗在“習慣”這一關。然而要牢記:管理金錢的習慣,遠比你擁有的錢財數目更重要。

本文轉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

錢哥送你一本電子書

《如何在30歲前賺到1000萬》

關注【說錢】回復“千萬”

免費領取,先到先得!

喜歡此文,歡迎留言、點贊支持錢哥!

如退休基金;“自己一份”是充實自己基金,買書與上課都包含在內。

每個月,她先扣掉“未來”的兩等份後,才開始支配其餘四等份,沒花完的就繼續移入“未來”的帳戶。

“越年輕,越不能省,假如扣掉生活費後,真的沒剩多少,乾脆全拿去學東西,”喻芝蘭就是靠自我充實基金,在當授信部門主管的時候,去上基金經理人研習班,建立了廣大的顧問人脈群。當她任職遠傳時,上了購並相關課程,兩年後當遠傳購並和信時派上用場。

“如果是把收入減掉支出,才去做儲蓄,你可能在花未來的錢而不自知。”

入門第四課:分清“想要”和“必要”

看出兩者的不同嗎?喻芝蘭投資在提升自我價值的比重,固定維持在月收入的17%左右。她與別人的差異,不僅是花錢的紀律,還有讓金錢“加值”的渴望。

股神巴菲特擁有五百二十億美元身價,卻不願意花錢買套昂貴的西裝,不是他吝嗇,而是“穿在我身上看來很廉價,那就沒有價值,”他說:“價格是你付出的,價值才是你得到的。”懂得區分它,不盲目被價格所引導,是巴菲特成為全球第二大富豪的有錢基因。

而這也是有錢人與窮人的差別:能否洞悉自我的欲望。

“你分得出想要還是必要的差異?”

所謂的“想要”是指:我想感覺好,讓別人仰慕。所以我買跑車或是名牌皮包。“必要”則指,生存的必需品,如食物、居所、子女教育、退休養老金等。

當你區分出欲望的種類後,還要將自己的欲望排列出優先順序,才能照著順序聰明花錢。但很多人連第一個步驟的區分都不會。

“你知道自己要什麼後,就知道不要什麼。”橙果設計董事長蔣友柏說。出身蔣家,又是從事設計工作,很多人猜想他對名牌一擲千金,其實不然。“我不需要用名牌來證實自己,你以為穿了LV,自己就變成LV嗎?”蔣友柏不迷信名牌。

穿著T恤與卡其休閒褲的他,從口袋裡忽然掏出一個小零錢包,跟一些鈔票,鈔票從一百元到一千元,整齊的夾好。信用卡與提款卡呢?“我沒有。”這個習慣,跟元大集團的馬家三父子等有錢人一樣。

更特別的是,馬家父子口袋裡永遠都是一疊整齊的新鈔。元大金控總經理馬維建說,他只要一拿到舊鈔,就馬上叫秘書拿到銀行存起來。“你不覺得看到新鈔,會捨不得花掉嗎?這是省錢的好方法耶。”

最後一堂課:養成管理金錢的習慣

珍惜一百元的力量、有儲蓄未來財的概念、區分出欲望的類別後,就要開始計算成本效益,做出抉擇,然後“反覆練習”,這是要成為有錢人,最後一個步驟。

比如說。你現在計畫買一輛七十萬元的車。但你是否算過,十年下來,停車費、油錢等支出約一百三十五萬元。

如果你不買車,把錢拿去投資報酬率約12%的基金,然後以七千元獲利搭計程車。十年後,你仍握有七十萬元的正資產,還省下停車、養車的心力支出。

算下來,你為車子付出的機會成本超過兩百萬元。但人是習慣的動物,多數人嫌計算很煩,而敗在“習慣”這一關。然而要牢記:管理金錢的習慣,遠比你擁有的錢財數目更重要。

本文轉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

錢哥送你一本電子書

《如何在30歲前賺到1000萬》

關注【說錢】回復“千萬”

免費領取,先到先得!

喜歡此文,歡迎留言、點贊支持錢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