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紅臉與白臉,灞陵橋頭的千古絕唱

天下有三座叫灞陵的橋, 即陝西西安、甘肅渭源和河南許昌的灞陵橋。

三國旅遊節上的漢魏風格

古長安的灞陵橋充滿了離愁別恨,

是傷感的意象, 教人不由自主地吟唱“昔我往矣, 楊柳依依”。 李白筆下的“年年柳色, 灞陵傷別”, 宋柳永詞中所吟唱的“參差煙樹灞陵橋”, 都是指長安城東的灞陵橋。 文人的離別執手相看無語凝咽, 甚至連風中的楊柳也成了傷心色。 灞陵橋自是背了無數黑鍋, 其實, 橋還是那座橋。 歡喜之人跑到上面看到春光明媚, 傷感之人則“問君能有幾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灞陵橋上嬉戲的遊人

渭源的灞陵橋始建於明洪武年間, 是徐達驅逐蒙元的古戰場, 也是渭河上游的第一座橋, 時人美其名曰“渭水長虹”。 “聞眺城邊渭水流, 長虹一道臥橋頭”, 這座灞陵橋在明朝軍隊的馬蹄聲裡落成, 如今依然雄偉豪邁。

武財神關公

許昌的灞陵橋其實以訛傳訛。 原本叫八裡橋, 在許昌市城西四公里的清泥河上, 因為三國名將關羽在橋上“辭曹挑袍”而名揚天下。 從此八裡橋變成了灞陵橋, 聽起來固然要威風許多, 以至吸引到看過《三國演義》的人跑來參觀, 在這裡青梅煮酒論英雄。

白臉的曹操

據《三國志》記載:“初, 曹公壯羽為人, 而察其心神無久留之意, ……及羽殺顏良, 曹公知其必去, 重加賞賜。 羽盡封其所賜, 拜書告辭, 而奔先主于袁軍。 左右欲追之, 曹公曰:‘彼各為其主, 勿追也。 ’”而《三國演義》中說, 曹操不僅不准部下追殺關公, 而且親自率領部將趕到灞陵橋頭給關羽贈袍送金為其餞行。 關羽恐其有詐, 便立馬於橋上, 用刀尖挑錦袍披掛於身, 勒刀回頭稱謝:“蒙丞相賜袍, 異日更得相會。 ”遂下橋往北, 順官道而去。

關公辭曹挑袍

這段歷史, 便是灞陵橋的聞名的原因。 曹操與關羽, 一個愛才, 一個忠義, 從此成了後人立世處事的楷模。 其實, 橋頭橋尾是最容易發生變故的地方, 鵲橋、斷橋、楓橋, 及至盧溝橋、廣濟橋、五裡橋, 要麼纏綿委婉, 要麼鐵血豪邁, 一攬子的故事, 足以讓人一詠三歎。

灞陵橋景區門樓

灞陵橋是我許昌旅遊的最後一個景點。十點多的陽光照在朱紅的景區門樓上,踅摸半天,才看清門額上刷著金粉的“關公辭曹處”字樣。演義裡的曹操是白臉的亂世梟雄,但在許昌人看來,曹操舉賢尚能,知人善用,“奉天子以令不臣”,是治世的英豪。當然,許昌因曹魏而興,再要說他的壞話,恐怕也過意不去。

關公辭曹

傑出的政治家向來以“厚黑”見長,曹操也不例外。說他愛才,關公便是明證,按說這樣一個可能給自己帶來麻煩的人物,除掉他是最省事的選擇,但曹操沒有,思想境界自非常人所能及,這才有了後來華容道上的“捉放曹”。要說他心胸寬廣,禮賢下士,可殺楊修、誅孔融,惹得天怒人怨,後人將他的臉描成白色,也不無道理。

汝等皆當效之

進門有尊《關羽辭曹丞相書》的青銅雕塑,表明關公“身在曹營心在漢”的理由。說起來,關羽是天生的英雄,為名所累,不過他做到了,所以彪柄青史,成為後世楷模。“上馬金、下馬銀”的生活,一般人恐怕早就投降了,即便武功蓋世,也不過莽夫一個,如蜀漢的魏延。

青梅煮酒,劉備嚇得筷子掉了

前面是一堵以“關公辭曹”為主題的浮雕牆,人物生動,錦袍飄揚。背後是曹操教訓部下的說辭:“不忘故主,來去明白,真丈夫也,汝等皆當效之。”從做人的原則上來說,關公可謂登峰造極,後輩難以忘其項背,所以他成了武聖人,與文聖人孔子齊名。

新灞陵橋

往裡是青梅亭,有曹劉“青梅煮酒論英雄”雕塑,這種嫁接的細節,其實沒什麼意義。穿過寫著“活”字的朱樓門,就是灞陵橋。橋頭為石塊壘成的關公雕像,立馬提刀,威風凜凜。從碑刻銘文來看,明朝時候,才將這座橋追認為“關公辭曹挑袍處”。旁邊有餞行亭,是曹操不食前言,親自賜袍贈金為關公餞行的所在。想來,當時二人也各懷心事,留戀、悔恨、傷感、惱怒,或者都有吧?

關帝廟

話又說回來,放走關羽,絕非世人眼中的“誠信”所能詮釋。曹操是高明的政治家,眼界豈是尋常山野村夫所能明白?他的對手是深藏不露的劉備,關羽無非一介武夫,但殺關羽就等於將劉備逼上絕路,不和他死磕才怪,曹操豈能幹這等傻事?有則段子說,沒有劉備,關羽就是個編筐的,張飛就是個賣肉的。說明這個團隊可以沒有關羽,但不能沒有劉備。事實證明,曹操放虎歸山得到了豐厚回報。

關帝廟內的石獅子

如今所見的灞陵橋為1990年重建的仿漢觀賞橋。過橋右手邊是關帝廟,最早的灞陵橋殘餘就在關帝廟裡面,按照史料記載,這裡才是真正的“關公辭曹處”。時人修舊如新,建成風雨橋的模樣,將老灞陵保護起來。即使舊橋,始建年月也無法考證,現存石料上有些牛馬人物浮雕,光滑圓溜,想必經過千百年時光的打磨,還在見證歷史的風雲。

舊灞陵橋

出關帝廟,前面有座氣勢雄偉的牌坊。曹操沒有難為關羽,但前路漫漫,關羽的冒險之旅才剛剛開始。走過這座門,接下來便是驚天動地的“出五關斬六將”,再後來的“單刀赴會”“水淹七軍”,更是將他的人生推向頂峰。最後雖然“敗走麥城”,但絲毫不減其忠義仁勇。

出了這個門,就得過五關

我拜訪過洛陽的“關林”,裡面有埋葬關羽首級的墳堆。他在麥城兵敗被殺,孫權將其首級送與曹操,企圖嫁禍。曹操何等樣人?自然明白孫權的良苦用心,而且他敬重關羽,便將計就計,將其首級配上沉香木身軀,用王侯之禮安葬于洛陽城南十五裡,建廟祭祀,這就是現在的關林。細數起來,曹操與關羽,亦敵亦友,既相互算計,又相互敬重,真可謂神一樣的對手。

三國文化旅遊節

一陣風吹過,暖洋洋的,灞陵橋邊的楊柳飄舞飛揚,婀娜多姿。顯然,夏天已經來臨,而我也將作別這座與三國有關的歷史名城。

最後欣賞一下鈞瓷

✌小重山,主要作品《伊朗,五月的薔薇》《去印度、與諸神同行》《去緬甸,帶上佛的微笑》《背包東南亞》《奔向湄公河》等。

灞陵橋景區門樓

灞陵橋是我許昌旅遊的最後一個景點。十點多的陽光照在朱紅的景區門樓上,踅摸半天,才看清門額上刷著金粉的“關公辭曹處”字樣。演義裡的曹操是白臉的亂世梟雄,但在許昌人看來,曹操舉賢尚能,知人善用,“奉天子以令不臣”,是治世的英豪。當然,許昌因曹魏而興,再要說他的壞話,恐怕也過意不去。

關公辭曹

傑出的政治家向來以“厚黑”見長,曹操也不例外。說他愛才,關公便是明證,按說這樣一個可能給自己帶來麻煩的人物,除掉他是最省事的選擇,但曹操沒有,思想境界自非常人所能及,這才有了後來華容道上的“捉放曹”。要說他心胸寬廣,禮賢下士,可殺楊修、誅孔融,惹得天怒人怨,後人將他的臉描成白色,也不無道理。

汝等皆當效之

進門有尊《關羽辭曹丞相書》的青銅雕塑,表明關公“身在曹營心在漢”的理由。說起來,關羽是天生的英雄,為名所累,不過他做到了,所以彪柄青史,成為後世楷模。“上馬金、下馬銀”的生活,一般人恐怕早就投降了,即便武功蓋世,也不過莽夫一個,如蜀漢的魏延。

青梅煮酒,劉備嚇得筷子掉了

前面是一堵以“關公辭曹”為主題的浮雕牆,人物生動,錦袍飄揚。背後是曹操教訓部下的說辭:“不忘故主,來去明白,真丈夫也,汝等皆當效之。”從做人的原則上來說,關公可謂登峰造極,後輩難以忘其項背,所以他成了武聖人,與文聖人孔子齊名。

新灞陵橋

往裡是青梅亭,有曹劉“青梅煮酒論英雄”雕塑,這種嫁接的細節,其實沒什麼意義。穿過寫著“活”字的朱樓門,就是灞陵橋。橋頭為石塊壘成的關公雕像,立馬提刀,威風凜凜。從碑刻銘文來看,明朝時候,才將這座橋追認為“關公辭曹挑袍處”。旁邊有餞行亭,是曹操不食前言,親自賜袍贈金為關公餞行的所在。想來,當時二人也各懷心事,留戀、悔恨、傷感、惱怒,或者都有吧?

關帝廟

話又說回來,放走關羽,絕非世人眼中的“誠信”所能詮釋。曹操是高明的政治家,眼界豈是尋常山野村夫所能明白?他的對手是深藏不露的劉備,關羽無非一介武夫,但殺關羽就等於將劉備逼上絕路,不和他死磕才怪,曹操豈能幹這等傻事?有則段子說,沒有劉備,關羽就是個編筐的,張飛就是個賣肉的。說明這個團隊可以沒有關羽,但不能沒有劉備。事實證明,曹操放虎歸山得到了豐厚回報。

關帝廟內的石獅子

如今所見的灞陵橋為1990年重建的仿漢觀賞橋。過橋右手邊是關帝廟,最早的灞陵橋殘餘就在關帝廟裡面,按照史料記載,這裡才是真正的“關公辭曹處”。時人修舊如新,建成風雨橋的模樣,將老灞陵保護起來。即使舊橋,始建年月也無法考證,現存石料上有些牛馬人物浮雕,光滑圓溜,想必經過千百年時光的打磨,還在見證歷史的風雲。

舊灞陵橋

出關帝廟,前面有座氣勢雄偉的牌坊。曹操沒有難為關羽,但前路漫漫,關羽的冒險之旅才剛剛開始。走過這座門,接下來便是驚天動地的“出五關斬六將”,再後來的“單刀赴會”“水淹七軍”,更是將他的人生推向頂峰。最後雖然“敗走麥城”,但絲毫不減其忠義仁勇。

出了這個門,就得過五關

我拜訪過洛陽的“關林”,裡面有埋葬關羽首級的墳堆。他在麥城兵敗被殺,孫權將其首級送與曹操,企圖嫁禍。曹操何等樣人?自然明白孫權的良苦用心,而且他敬重關羽,便將計就計,將其首級配上沉香木身軀,用王侯之禮安葬于洛陽城南十五裡,建廟祭祀,這就是現在的關林。細數起來,曹操與關羽,亦敵亦友,既相互算計,又相互敬重,真可謂神一樣的對手。

三國文化旅遊節

一陣風吹過,暖洋洋的,灞陵橋邊的楊柳飄舞飛揚,婀娜多姿。顯然,夏天已經來臨,而我也將作別這座與三國有關的歷史名城。

最後欣賞一下鈞瓷

✌小重山,主要作品《伊朗,五月的薔薇》《去印度、與諸神同行》《去緬甸,帶上佛的微笑》《背包東南亞》《奔向湄公河》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