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芒果台國粹綜藝七十二層奇樓撲街,盜墓筆記後南派三叔跌落神壇?

文 | 大條

5月5日, 芒果台聯手南派三叔、盛唐時空兩方“匠心巨制”的首創懸疑綜藝IP終於開播。 吳亦凡、陳偉霆、任達華、吳磊、大張偉、王小利等兼具人氣演員和小鮮肉的首發團隊無疑更增期待度。 卻不料號稱頂級團隊強強聯手, 預創收視頂峰的《七十二層奇樓》開播第一期就壯烈撲街。

去年一年創造了113個收視全天第一的芒果台, 打著借原創綜藝《七十二層奇樓》出奇制勝的好算盤, 卻首播當天就遭收視滑鐵盧, 0.736的全國收視率, 同時段排名11位, 被第一《奔跑吧》以3.284的收視無情碾壓。

在芒果TV上, 《七十二層奇樓》播放量至今僅有6767.7萬, 而同時段播出的《奔跑吧》僅在騰訊上的播放量就已達到了2.5億。

第一期播出將近一周後, 豆瓣上仍因評價人數不足而沒有評分。 “劇本痕跡明顯”、“節目環節設定尷尬”、“毫無探險懸疑味道”等負面評論幾乎刷爆豆瓣評論區。

不可否認, 近幾年我國綜藝市場雖百花齊放,

但流量和口碑擔當卻多是引進國外版權, 缺少自主創造性的綜藝。 此次, 芒果台和南派三叔等三方打著“原創”和“文化探秘”強勢出擊, 但事實證明品質不過關, 原創也賺不到同情分。

芒果台聯手南派三叔拉大旗作虎皮, 卻只唱了一出空有其表的“盜墓IP”大戲

出師不利, 成了《七十二層奇樓》撲街的徵兆。 自從中國第一檔制播分離的節目《中國好聲音》(現名《中國新歌聲》)走火之後, 各大衛視也紛紛轉型。 制播分離作為廣播電視產業化的標誌, 在受眾對綜藝節目水準的要求日漸提高的環境下, 各大衛視都在廣開管道, 拓寬節目生產平臺, 實施制播分離來生產具有競爭力的綜藝節目。

作為衛視崛起典範的“電視湘軍”湖南衛視,

除了《旋風孝子》外, 其餘綜藝採用的都是自製的模式, 而此次《七十二層奇樓》與盛唐時空、南派泛娛樂合作, 素有“綜藝一哥”之稱的湖南衛視轉型之際, 卻落了一副“層樓終究誤芒果”的下場。

從當初的芒果TV、愛奇藝兩方平臺共同播出,

到現在愛奇藝半路下車, 線上直播平臺僅剩芒果TV, 相比於《跑男》騰訊、愛奇藝、樂視三方火力全開, 《七十二層奇樓》只靠芒果自家放送就讓人擔憂了。

節目內容本身的雞肋, 其實是《七十二層奇樓》撲街的首要原因。 去年十月開始宣傳時就定位於懸疑IP綜藝節目的《七十二層樓》, 預告走的也是懸疑刺激的探險風。 但現在節目的定位詞卻只主打“文化探秘”節目, 關於懸疑的吆喝聲小了不小, 估計在節目環節設定如同小孩子過家家的吐槽下, 製作方也不好意思用“懸疑”再做文章了。

估計和自家粉絲一樣, 南派三叔對自己打造探險題材的能力毫不質疑。 然而理想豐滿, 現實骨感, 號稱奇思妙想層出不窮, 鴻篇巨制的《七十二層樓》除了在奇樓場景搭建、機關重重上證明了三叔的腦洞之“奇”外, 節目的環節設計“奇”毫無關係, 空有精妙絕倫的場景。

節目剛開始, 三叔就賣了一個“失敗的關子”。 吳亦凡、任華達等人剛進入隧道, 就收到“三叔被綁架”的視頻, 而之後場景切換顯示有“神秘人”一直在觀察著MC團隊的一舉一動, 隨後沒多久三叔就按捺不住出境的欲望,暴露神秘人即為自己,懸疑感頓時消失。

雖然在第一期節目中,小組不僅遇到了 “奇樓” 裡的重重機關,更有奇樓外 “板凳村”奇遇,且為了通關MC團隊十八般武藝盡顯,但劇本痕跡的明顯,讓這些整個節目充滿了“假”和“秀”的成分。一個好的通關項目,在嘉賓絞盡腦汁的時刻,觀眾也應被代入到緊張感中,而懸疑部分的設定,也並不是嘉賓天縱奇才過關斬將,卻缺少思考與破解過程。

更甚的是在節目的“小人國任務”環節中。幾位大老爺們用微型道具給人偶模型洗衣服、做飯、放電影、幫助村民躲避自然災害,滿屏濃濃的小孩子過家家氣息,讓人啼笑皆非,中途嘉賓陳偉霆莫名離隊,也讓觀眾摸不著頭腦。

MC風格定位的混亂是《七十二層樓》失敗的又一原因。先不說為了博得收視率,《跑男》先是模仿《Running man》“週一情侶”強行打造“鄭凱安吉拉CP”,奈何在兩方各自名花名草有主、化學反應尷尬的情況下以失敗告終,就連央視之前打造的勵志型綜藝《挑戰不可能》都知道讓“華少阮經天CP”在節目裡賣賣腐。

反觀《七十二層奇樓》,在三叔極強的故事劇本下,MC已經成了“提線木偶”,情感流露機械,一切皆服務于三叔的故事節奏。比起湖南衛視綜藝《真正男子漢》中擅長突出MC人設,以MC自然互動打動觀眾的手段,《七十二層奇樓》幾乎全敗。

《七十二層奇樓》第一期已經到位的MC中,團隊人物設定各種重疊,成員定位和個性彰顯都比較模糊,而且類似《奔跑吧》中核心人物鄧超一樣的團隊領袖缺失,更是《七十二層奇樓》的主要問題。

遍觀《七十二層奇樓》中的MC,先天資源可以說是得天獨厚,陳偉霆和吳亦凡可以組兄弟CP擔任領頭,負責解密和顏值擔當;任達華則是演技擔當,營造探秘氛圍以及知心大哥的角色;而劉能和大張偉兩個諧星就充當搞笑和段子擔當;吳磊作為全組年齡最小的成員,進可攻退可守,可以塑造團寵人設,成為暖心擔當。但反觀現在的人設,著實混亂到讓人尷尬。

劇官微稱,接著《七十二層奇樓》還有趙麗穎、劉暢、娃爾三人加盟,本來臃腫不堪的MC團隊如果調整不好,就是滿盤皆輸的下場。作為節目組中唯一一個女性嘉賓,且曾在採訪中直言真人秀節目的劇本安排讓自己不舒服的趙麗穎,很大可能是《七十二層奇樓》為“CP組合”做的安排。

從文人到商人,南派三叔的尷尬綜藝路是始于“初心”還是“純粹圈錢”?

相信沒有看過小說《盜墓筆記》的人也可能看過電視劇和電影《盜墓筆記》,兩者都沒有看過,那也可能聽過南派三叔這個大名。

作為懸疑探險小說中的領軍人物,南派三叔靠其金牌IP《盜墓筆記》躋身暢銷作家行業,並通過IP效應成功跨界影視,網劇版《盜墓筆記》開視頻網站付費模式的先河;影版《盜墓筆記》在吐槽聲中穩賺10億多票房,之後的《老九門》》更是成為全網史上首部獨網播放量破百億的自製劇。

雖然被吐槽好像正要把自己打造成下一個郭敬明,但南派三叔對自己的發展之路可是野心勃勃,毫不含糊。靠《盜墓筆記》一個文學大熱IP遲早坐吃山空,且不管三叔自己到底有沒有江郎才盡,相比“填坑”,三叔顯然更愛賺錢,所以在網路大IP被盡情開發的大背景下,三叔搭著順風車開始佈局自己的“盜墓帝國”。

雖然南派三叔主張自己不是個聰明人,更談不上天才,在《盜墓筆記》的填坑中,也顯得心有餘而力不足,但作為一個商人,他卻是火力全開,技能滿點。2011年,南派三叔成立了南派三叔“漫工廠”工作室,開始借由漫畫途徑孵化《盜墓筆記》的IP,至今已上線出版了《藏海花》、《沙海》等多部漫畫。

2014年,南派三叔以12億的資本註冊成立南派泛娛有限公司,其在近兩年的投資範圍涵蓋了文化傳媒、影視製作動漫設計、技術開發等多個方面。雖然針對影視界、漫畫界的投資,南派三叔都稱是源於自身對這個行業的熱愛,甚至涉足綜藝界設計《七十二層奇樓》時,南派三叔也稱自己的初衷是“以泛娛樂之力,讓古老文化重新流行起來,世代傳承下去”。

但粉絲一片“初心不再”的評論,貌似並不買帳。

其實在懸疑探險的IP帝國建設中,南派三叔早就盯上了綜藝這個版塊,2015年湖北衛視的真人秀節目《一起出發》,就是南派三叔的第一次綜藝試水。該節目由李易峰工作室投資、南派三叔擔任策劃,當時“尋寶探秘”的節目主題也與《七十二層奇樓》味道相同,其主要模式也與當時大多真人秀節目“明星嘉賓+任務闖關”的模式相差無幾。

在2015年國內真人秀綜藝井噴,且《奔跑吧》、《極限挑戰》等大牌衝擊的情況下,三叔的第一次試水折戟沉沙。不過兩年時間,他又重整旗鼓捲土重來,明星陣容比《一起出發》更強大,而且這次三叔學聰明了,他打上了情懷牌。

《七十二層奇樓》最大的賣點就是原創、懸疑探險、以及貫穿始終的精神內核以及制勝法寶“文化探秘”。2015年廣電總局曾發出通知,“真人秀節目要擺脫對境外節目模式的依賴心理,堅決糾正一窩蜂式的盲目引進;要植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大力推動創新創優,挖掘展示思想文化內涵和社會意義。”

三叔和湖南衛視、盛唐時空無疑打著響應廣電號召的好算盤,試圖成為原創綜藝中的一股清流,殺出重圍。湖南衛視廣告部主任文威在之前的發佈會上也表示:“《七十二層奇樓》完全擺脫了當下市面上已有節目模式套路,充滿正能量和中國傳統文化內涵的匠心之作,不僅凝結了中華文明五千年來的智慧,更充分體現了中國的文化自信。作為一家深受觀眾喜愛尤其是得到了廣泛年輕人群關注、有責任擔當的主流媒體,這也是湖南衛視定制《七十二層奇樓》的初衷。”

宣傳時說的是將文化打散重組,利用明星們在節目中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首次完成了文化元素對於觀眾的感官衝擊。但一期節目下來,《七十二層奇樓》主打的" 文化探秘 "更像是錦上添花的部分,雖在節目中添加了“三叔講堂”對專業文化知識進行解讀,但真正對傳統文化的涉入,還是流於表面。

在板凳村,探秘團在尋找線索的途中與當地村民發生了很多互動,石墨的大叔要求MC模仿苦竹寨傳統民謠《雞婆下蛋》;納鞋墊的阿姨要求合唱非物質文化遺產花鼓戲《劉海砍樵》,大張偉與村民對唱土家民歌《六口茶》。看似文化元素齊全,但呈現的只有一個名字,一個代表作,不系統,也缺乏感染力。在MC的尬演以及混亂的節目效果營造下,文化元素只更像是個“裝飾品”。

南派三叔非專業綜藝編劇出身,不影響他對故事的總設計,不影響他搭建佈景,但卻限制了他對綜藝元素的整體掌控,以及為了讓節目飽滿有靈魂而進行的架構。對於以懸疑探險類IP見長的南派三叔,文化傳承到底是初心,還是只是噱頭,不好說。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南派三叔跨界綜藝仍和兩年前一樣,野心太大而吃相難看。

奮鬥目標是漫威和迪士尼模式的南派三叔,在把《盜墓筆記》IP做成王炸品牌的野心之路上從未停止過,這也不難理解為什麼會有人說南派三叔已經快要成為下一個郭敬明瞭。南派三叔一度封筆,是否江郎才盡?不知道。但從文學界到影視界、從漫畫界到綜藝界,文人錢難賺,但商人不一樣,寫作有時盡,資本無邊界。

南派三叔的轉型,前有郭敬明、後有韓寒,對影視和IP的野心,也是近年來作家們的思路和趨勢。幾分鬥志幾分圈錢,看其這幾年的影視作品就可見一斑,南派三叔曾在採訪中強調要“提高作品的視覺藝術表現力”,但觀其近年來影視作品表現,也就那樣。

說到底,南派三叔的“盜墓帝國”和漫威、迪士尼來比還差了幾百條街,而沒有誠意的跨界,不管打著多好的旗號,說白了都是耍流氓,不注重品質的作家不是一個好商人。

隨後沒多久三叔就按捺不住出境的欲望,暴露神秘人即為自己,懸疑感頓時消失。

雖然在第一期節目中,小組不僅遇到了 “奇樓” 裡的重重機關,更有奇樓外 “板凳村”奇遇,且為了通關MC團隊十八般武藝盡顯,但劇本痕跡的明顯,讓這些整個節目充滿了“假”和“秀”的成分。一個好的通關項目,在嘉賓絞盡腦汁的時刻,觀眾也應被代入到緊張感中,而懸疑部分的設定,也並不是嘉賓天縱奇才過關斬將,卻缺少思考與破解過程。

更甚的是在節目的“小人國任務”環節中。幾位大老爺們用微型道具給人偶模型洗衣服、做飯、放電影、幫助村民躲避自然災害,滿屏濃濃的小孩子過家家氣息,讓人啼笑皆非,中途嘉賓陳偉霆莫名離隊,也讓觀眾摸不著頭腦。

MC風格定位的混亂是《七十二層樓》失敗的又一原因。先不說為了博得收視率,《跑男》先是模仿《Running man》“週一情侶”強行打造“鄭凱安吉拉CP”,奈何在兩方各自名花名草有主、化學反應尷尬的情況下以失敗告終,就連央視之前打造的勵志型綜藝《挑戰不可能》都知道讓“華少阮經天CP”在節目裡賣賣腐。

反觀《七十二層奇樓》,在三叔極強的故事劇本下,MC已經成了“提線木偶”,情感流露機械,一切皆服務于三叔的故事節奏。比起湖南衛視綜藝《真正男子漢》中擅長突出MC人設,以MC自然互動打動觀眾的手段,《七十二層奇樓》幾乎全敗。

《七十二層奇樓》第一期已經到位的MC中,團隊人物設定各種重疊,成員定位和個性彰顯都比較模糊,而且類似《奔跑吧》中核心人物鄧超一樣的團隊領袖缺失,更是《七十二層奇樓》的主要問題。

遍觀《七十二層奇樓》中的MC,先天資源可以說是得天獨厚,陳偉霆和吳亦凡可以組兄弟CP擔任領頭,負責解密和顏值擔當;任達華則是演技擔當,營造探秘氛圍以及知心大哥的角色;而劉能和大張偉兩個諧星就充當搞笑和段子擔當;吳磊作為全組年齡最小的成員,進可攻退可守,可以塑造團寵人設,成為暖心擔當。但反觀現在的人設,著實混亂到讓人尷尬。

劇官微稱,接著《七十二層奇樓》還有趙麗穎、劉暢、娃爾三人加盟,本來臃腫不堪的MC團隊如果調整不好,就是滿盤皆輸的下場。作為節目組中唯一一個女性嘉賓,且曾在採訪中直言真人秀節目的劇本安排讓自己不舒服的趙麗穎,很大可能是《七十二層奇樓》為“CP組合”做的安排。

從文人到商人,南派三叔的尷尬綜藝路是始于“初心”還是“純粹圈錢”?

相信沒有看過小說《盜墓筆記》的人也可能看過電視劇和電影《盜墓筆記》,兩者都沒有看過,那也可能聽過南派三叔這個大名。

作為懸疑探險小說中的領軍人物,南派三叔靠其金牌IP《盜墓筆記》躋身暢銷作家行業,並通過IP效應成功跨界影視,網劇版《盜墓筆記》開視頻網站付費模式的先河;影版《盜墓筆記》在吐槽聲中穩賺10億多票房,之後的《老九門》》更是成為全網史上首部獨網播放量破百億的自製劇。

雖然被吐槽好像正要把自己打造成下一個郭敬明,但南派三叔對自己的發展之路可是野心勃勃,毫不含糊。靠《盜墓筆記》一個文學大熱IP遲早坐吃山空,且不管三叔自己到底有沒有江郎才盡,相比“填坑”,三叔顯然更愛賺錢,所以在網路大IP被盡情開發的大背景下,三叔搭著順風車開始佈局自己的“盜墓帝國”。

雖然南派三叔主張自己不是個聰明人,更談不上天才,在《盜墓筆記》的填坑中,也顯得心有餘而力不足,但作為一個商人,他卻是火力全開,技能滿點。2011年,南派三叔成立了南派三叔“漫工廠”工作室,開始借由漫畫途徑孵化《盜墓筆記》的IP,至今已上線出版了《藏海花》、《沙海》等多部漫畫。

2014年,南派三叔以12億的資本註冊成立南派泛娛有限公司,其在近兩年的投資範圍涵蓋了文化傳媒、影視製作動漫設計、技術開發等多個方面。雖然針對影視界、漫畫界的投資,南派三叔都稱是源於自身對這個行業的熱愛,甚至涉足綜藝界設計《七十二層奇樓》時,南派三叔也稱自己的初衷是“以泛娛樂之力,讓古老文化重新流行起來,世代傳承下去”。

但粉絲一片“初心不再”的評論,貌似並不買帳。

其實在懸疑探險的IP帝國建設中,南派三叔早就盯上了綜藝這個版塊,2015年湖北衛視的真人秀節目《一起出發》,就是南派三叔的第一次綜藝試水。該節目由李易峰工作室投資、南派三叔擔任策劃,當時“尋寶探秘”的節目主題也與《七十二層奇樓》味道相同,其主要模式也與當時大多真人秀節目“明星嘉賓+任務闖關”的模式相差無幾。

在2015年國內真人秀綜藝井噴,且《奔跑吧》、《極限挑戰》等大牌衝擊的情況下,三叔的第一次試水折戟沉沙。不過兩年時間,他又重整旗鼓捲土重來,明星陣容比《一起出發》更強大,而且這次三叔學聰明了,他打上了情懷牌。

《七十二層奇樓》最大的賣點就是原創、懸疑探險、以及貫穿始終的精神內核以及制勝法寶“文化探秘”。2015年廣電總局曾發出通知,“真人秀節目要擺脫對境外節目模式的依賴心理,堅決糾正一窩蜂式的盲目引進;要植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大力推動創新創優,挖掘展示思想文化內涵和社會意義。”

三叔和湖南衛視、盛唐時空無疑打著響應廣電號召的好算盤,試圖成為原創綜藝中的一股清流,殺出重圍。湖南衛視廣告部主任文威在之前的發佈會上也表示:“《七十二層奇樓》完全擺脫了當下市面上已有節目模式套路,充滿正能量和中國傳統文化內涵的匠心之作,不僅凝結了中華文明五千年來的智慧,更充分體現了中國的文化自信。作為一家深受觀眾喜愛尤其是得到了廣泛年輕人群關注、有責任擔當的主流媒體,這也是湖南衛視定制《七十二層奇樓》的初衷。”

宣傳時說的是將文化打散重組,利用明星們在節目中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首次完成了文化元素對於觀眾的感官衝擊。但一期節目下來,《七十二層奇樓》主打的" 文化探秘 "更像是錦上添花的部分,雖在節目中添加了“三叔講堂”對專業文化知識進行解讀,但真正對傳統文化的涉入,還是流於表面。

在板凳村,探秘團在尋找線索的途中與當地村民發生了很多互動,石墨的大叔要求MC模仿苦竹寨傳統民謠《雞婆下蛋》;納鞋墊的阿姨要求合唱非物質文化遺產花鼓戲《劉海砍樵》,大張偉與村民對唱土家民歌《六口茶》。看似文化元素齊全,但呈現的只有一個名字,一個代表作,不系統,也缺乏感染力。在MC的尬演以及混亂的節目效果營造下,文化元素只更像是個“裝飾品”。

南派三叔非專業綜藝編劇出身,不影響他對故事的總設計,不影響他搭建佈景,但卻限制了他對綜藝元素的整體掌控,以及為了讓節目飽滿有靈魂而進行的架構。對於以懸疑探險類IP見長的南派三叔,文化傳承到底是初心,還是只是噱頭,不好說。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南派三叔跨界綜藝仍和兩年前一樣,野心太大而吃相難看。

奮鬥目標是漫威和迪士尼模式的南派三叔,在把《盜墓筆記》IP做成王炸品牌的野心之路上從未停止過,這也不難理解為什麼會有人說南派三叔已經快要成為下一個郭敬明瞭。南派三叔一度封筆,是否江郎才盡?不知道。但從文學界到影視界、從漫畫界到綜藝界,文人錢難賺,但商人不一樣,寫作有時盡,資本無邊界。

南派三叔的轉型,前有郭敬明、後有韓寒,對影視和IP的野心,也是近年來作家們的思路和趨勢。幾分鬥志幾分圈錢,看其這幾年的影視作品就可見一斑,南派三叔曾在採訪中強調要“提高作品的視覺藝術表現力”,但觀其近年來影視作品表現,也就那樣。

說到底,南派三叔的“盜墓帝國”和漫威、迪士尼來比還差了幾百條街,而沒有誠意的跨界,不管打著多好的旗號,說白了都是耍流氓,不注重品質的作家不是一個好商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