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朗讀者》:在文化的自信與優雅間激蕩

近來以《詩詞大會》、《朗讀者》為代表的文化類節目悄然走紅, 不僅在全社會掀起閱讀、朗讀的熱潮, 同時引來更多人重新審視讀書的樂趣和價值,

更是國人文化自信增強與提升的最佳寫照。

何為文化自信?簡單來說, 就是泱泱中華在幾千年歷史中創造與傳承的優秀文化, 就是這些優秀在沉澱中發散出來的精魄, 它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對自身稟賦和擁有的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與積極實踐,

是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和發展希望, 是國家繁榮昌盛、興旺發達的重要支撐。

為何說以《朗讀者》為代表的文化綜藝熱就是文化自信的體現呢?這好比股票如同整個經濟市場的晴雨錶, 老百姓家中的電視機便是中國文化的風向標,

眼下哪個類型的電視節目最吃香最熱門, 恰恰折射的便是當前社會大眾心中所期盼的文化方向。 儘管在有些觀眾眼中, 《朗讀者》更像是檔精簡版的談話節目——它以“朗讀”作為外殼, 以嘉賓分享故事、傳遞回憶和溫情為內核的模式並沒有根本的改變。 但這檔節目的奇妙之處, 卻是傳世佳文的作者、各領域具有影響力的嘉賓以及電視機前的觀眾因同一篇文字, 跨越時空達成了情感上的共通與精神的交融:濮存昕選擇朗讀老舍的《宗月大師》, 是因為老舍在宗月大師幫助下上學讀書, 改寫人生軌跡的經歷, 與他童年在名醫幫助下扔掉了拐杖、重拾信心的過往有著驚人的相似;徐靜蕾在朗讀史鐵生作品《奶奶的星星》時,
觸及情深之處不禁淚流滿面。 這些催人淚下的場景, 恰巧從一個側面更好地說明了, 經典美文之所以能夠傳世的原因, 不僅僅是因為優雅文字本身給人帶來的閱讀愉悅, 更是它能夠讓所有人從中找到情感的共鳴, 並激發起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和自信。

要說文化類綜藝節目從最初的曲高和寡不溫不火, 到如今的悄然走紅大受追捧, 其中既有市場供給變化的客觀原因, 也有觀眾需求提升的主觀因素——隨著經濟的發展, 當老百姓在解決溫飽問題後, 娛樂成為了更高層次的需求;而當觀眾發現滿屏的真人秀無法滿足心靈的渴求時, 根植於民族文化血脈的文化綜藝節目便應運而生, 直擊人心。 《朗讀者》等節目是一個開始, 一個嘗試, 可以激起人們對詩詞的興趣。 文化影響人, 還是影響人的心靈、人的氣質, 這才是真正的影響。 以《朗讀者》為代表的綜藝節目, 通過開拓節目的人文視野、擴大節目的思想容量, 創新節目的模式套路, 將電視節目模式、文化傳播和情感交流需求相結合, 依託文字載體將長期潛伏在社會大眾內心深處的文化自信徹底啟動。

依託文字載體將長期潛伏在社會大眾內心深處的文化自信徹底啟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