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看一代名僧,婉拒一代才女

尋陸鴻漸不遇(陸羽, 字鴻漸)

移家雖帶郭, 野徑入桑麻。

近種籬邊菊, 秋來未著花。

扣門無犬吠, 欲去問西家。

報導山中去, 歸時每日斜。

——唐·皎然《尋陸鴻漸不遇》

約1200年前的一個秋天, 碧空萬頃, 日影玲瓏。 唐代著名詩僧皎然, 乘興出發, 找好友陸羽喝茶去。

他家離城不遠, 籬邊菊花未開, 敲門沒有狗吠, 見不到人影, 倒也幽靜。 陸羽到哪兒去了呢?鄰家說:陸羽到山裡去了, 這傢伙天天等到太陽落山才回來, 也不知道幹嘛去啦。

人人都說, 陸羽生性疏放, 流連山水, 一定是修仙去了。

經皎然的一再盤問, 那不過是他們一廂情願罷了。

陸羽不是去修仙, 是找俏女冠去了。 陸羽不止流連山水, 更流連玉真觀裡的曼妙才情。

陸鴻漸去哪兒啦?去會俏道姑!

陸羽在唐代, 久負盛名。 他精於茶道, 被尊為茶仙, 淡泊名利, 才高八斗, 常年隱居于山林之中, 到底是什麼樣的女道士, 讓他如此動容, 早出晚歸, 天天想見?

說到這個俏女冠, 確非凡品。 既然俏, 到底多俏?

陸羽笑笑說, 這女冠, 正是李季蘭。 唐代四大才女之一。

季蘭自幼在清幽僻靜的道觀長大, 如今出落得清新脫俗, 神情蕭散, 宛若天人;加上她聰穎過人, 專心翰墨, 琴彈得好, 詩作得妙, 多少文人騷客都傾慕無限, 自愧不如。

雖聽著道觀裡的清規戒律長大, 李季蘭又偏偏生性浪漫多情, 柔情萬種, 眉目間含情脈脈, 私下裡春心萌動。

觀中常有文人雅士遊覽, 見到這個清秀的小道姑, 常與她逗笑, 李季蘭也不生氣, 常以秋波暗送。

就算寫詩,

這位奇女子筆下也一掃女性作家的羞澀之態, 妙筆生花, 名滿天下的《相思怨》就出自她筆下:

人道海水深, 不抵相思半;

海水尚有涯, 相思渺無畔。

三落花有意, 流水無情

既非凡品, 豈能不見?經陸羽介紹, 皎然成了李季蘭的詩友。

先前, 李季蘭和陸羽, 因為兩人處境相似,

惺惺相惜, 又都才華滿溢, 情意相投, 成為知心密友。

如今來了皎然, 自是三人對坐清談, 煮雪烹茶, 彈琴聽雨, 詩詞酬答, 三人交談甚歡。 常常日出而去, 日落而歸。

天長日久, 李季蘭被皎然出類拔萃的才華、氣定神閑的俊逸深深吸引住了。 有別于其他香客的匍匐仰慕之態, 有別于陸羽的投桃報李的親昵,皎然,更像一晚清蓮,不冷不熱,似近非近,似遠非遠,讓她欲罷不能。

性浪漫多情的李季蘭,按捺不住內心的悸動,時而對他秋波暗送,時而借詩暗遞柔情。而皎然已修煉成性,心如止水,不生漣漪。這天,皎然終於寫下《答李季蘭》,婉拒對方的愛慕:

天女來相試,將花欲染衣;

禪心竟不起,還捧舊花歸。

大意:美麗的仙女,你是否來試探我的定性?我的心已靜如止水,你送的花兒我今原樣奉回。

面對皎然的唐僧式的“禪心不動”,李季蘭也如女兒國國王慨歎:

“禪心已如沾呢絮,不隨東風任意飛。”

落花有意,流水無情。李季蘭望著面前的皎然,固然有些黯然神傷,心中卻更添幾分敬意。愛慕之情,從此隨流年深埋心底……

有別于陸羽的投桃報李的親昵,皎然,更像一晚清蓮,不冷不熱,似近非近,似遠非遠,讓她欲罷不能。

性浪漫多情的李季蘭,按捺不住內心的悸動,時而對他秋波暗送,時而借詩暗遞柔情。而皎然已修煉成性,心如止水,不生漣漪。這天,皎然終於寫下《答李季蘭》,婉拒對方的愛慕:

天女來相試,將花欲染衣;

禪心竟不起,還捧舊花歸。

大意:美麗的仙女,你是否來試探我的定性?我的心已靜如止水,你送的花兒我今原樣奉回。

面對皎然的唐僧式的“禪心不動”,李季蘭也如女兒國國王慨歎:

“禪心已如沾呢絮,不隨東風任意飛。”

落花有意,流水無情。李季蘭望著面前的皎然,固然有些黯然神傷,心中卻更添幾分敬意。愛慕之情,從此隨流年深埋心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