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60年前那場“約架”,點燃金庸創作激情,寫出15部武俠小說

徐曉東比武踢館, 引發了國人對傳統武術的質疑。 然而, 同樣是比武, 60年前的那場“約架”後, 引發了金庸的創作熱潮, 一口氣寫了十幾部熱門武俠小說, 風靡全世界。

高手比武, 引發金庸創作

1954年, 香港太極派拳師吳公儀, 澳門白鶴派拳師陳克夫, 各自宣稱其本派拳技之優點, 相約在澳門比武, 引起了香港民眾的普遍關注。 這場比武的結果是, 吳公儀很快擊敗了陳克夫。 不久, 陳文統以筆名梁羽生, 查良鏞將自己名字的最後一個字拆開, 以筆名金庸開始在報刊連載武俠小說。 梁羽生的第一部作品是《龍虎鬥京華》, 而金庸的第一部作品則是《書劍恩仇錄》。

進入武俠小說寫作領域之後, 梁羽生和金庸都獲得了很大成功, 兩人因此成為新派武俠小說的開山鼻祖, 金庸更是一發而不可收拾。 香港一文化人曾經回憶, 金庸擅長在每天連載的結尾處製造懸念和小高潮,

讓人迫不及待地希望看到第二天的《明報》。 1972年9月, 金庸宣佈“掛印封刀”, 不再創作新的武俠小說。 此後, 他花了10年時間, 整理共15部“金庸武俠小說全集”。

根據金庸作品改變的電視劇、電影的流傳, 至今無人企及。 在幾十年時間裡, 金庸作品被一再翻拍, 牢牢佔據電視機的螢屏, 一批批明星因為主演金庸武俠劇而成名。

在圖書方面, 金庸作品暢銷幾十年, 銷售過億冊, 大概也只有特殊時期下“毛選”所創造的記錄能與之相比。

鄧小平接見金庸

鄧小平亦是金庸粉絲

上世紀70年代前期, 金庸的小說在內地尚未公開發行。 恢復工作的鄧小平從江西返回北京後不久, 就托人從境外買了一套金庸小說。 可以說, 鄧小平是金庸小說在中國內地的最早讀者之一。 1978年, 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 中國開始推行改革開放政策, 一些海外知名人士紛紛接到邀請, 訪問內地。 1981年, 作為《明報》社長的金庸先生也接到了邀請。 金庸向邀請方提出:能否在訪問內地期間拜訪鄧小平先生?他一直很欽佩鄧小平的風骨,

欽佩他剛強不屈的性格。

這一資訊很快就上達鄧小平處, 他在一份有關金庸來訪的報告上批示:願意見見查先生。 這一年7月16日, 金庸攜夫人和兒女踏上了訪問內地的旅程。 18日上午, 鄧小平已經等在福建廳門口, 他握住金庸的手說, “歡迎查先生回來走走!你的小說我讀過, 我們已經是老朋友了。 ”

當天晚上, 中央電視臺在新聞節目中播發了鄧小平會見金庸的消息。 也就是在鄧小平會見金庸後不久, 金庸小說在大陸“開禁”, 並很快成為暢銷書。

金庸武俠劇成為70後80後兒時的記憶

1984年到1985年是金庸武俠小說在內地的出版高峰, 可以說大部分的書都是在這兩年出版的。 在出版資源並不豐富的80年代, 內地數十家出版社出版了金庸的武俠小說, 其同一作品出現了多種不同版本。

在形形色色的金庸武俠小說中, 有根據香港明河社版影印的繁體版《倚天屠龍記》, 《笑傲江湖》, 多達7個版本的《射雕英雄傳》, 寶文堂書店精心製作、出版的《天龍八部》、《鹿鼎記》……這些武俠小說的傳播, 以及由翁美玲、黃日華等主演的《射雕英雄傳》,劉德華、陳玉蓮主演的《神雕俠侶》等電視劇的播放,使得金庸作品風靡神州大地。但關於金庸作品在民間的傳播和官方的態度並未達成一致,由此也引起了一些爭議。

而7個版本的《射雕英雄傳》,使得當時的“新聞聯播”特別舉此例痛陳武俠小說“氾濫”。在內地,關於金庸武俠小說的價值和意義的爭論也由此展開。及至一些中央領導稱之為“成年人的童話”,並被媒體廣泛傳播之後,金庸作品才獲得了傳播的正當性和合法性。

當時,國人版權意識淡薄,加上中國沒有加入國際版權保護公約,給金庸支付報酬的出版者極少。因此,金庸在《金庸作品集“三聯版”序》寫道,“1994年以前在內地得到正式授權的只有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一家,其餘都是盜版。”該社曾經出版了金庸武俠小說的首部作品《書劍恩仇錄》,並給金庸支付了10萬元版稅。

1994年5月,北京三聯書店以極其精美的形式,將36冊一套的金庸作品集進行捆綁銷售,一經上市,便成為愛書人熱衷購買之物,迅速佔據了內地巨大的銷售市場,此後每年都維持著穩定的銷量。

不僅如此,金庸武俠劇也從未冷場,一茬接一茬的重拍使得金庸作品一直維持在穩定的溫度,幾十年來成為僅次於《西遊記》的熱播劇。

以及由翁美玲、黃日華等主演的《射雕英雄傳》,劉德華、陳玉蓮主演的《神雕俠侶》等電視劇的播放,使得金庸作品風靡神州大地。但關於金庸作品在民間的傳播和官方的態度並未達成一致,由此也引起了一些爭議。

而7個版本的《射雕英雄傳》,使得當時的“新聞聯播”特別舉此例痛陳武俠小說“氾濫”。在內地,關於金庸武俠小說的價值和意義的爭論也由此展開。及至一些中央領導稱之為“成年人的童話”,並被媒體廣泛傳播之後,金庸作品才獲得了傳播的正當性和合法性。

當時,國人版權意識淡薄,加上中國沒有加入國際版權保護公約,給金庸支付報酬的出版者極少。因此,金庸在《金庸作品集“三聯版”序》寫道,“1994年以前在內地得到正式授權的只有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一家,其餘都是盜版。”該社曾經出版了金庸武俠小說的首部作品《書劍恩仇錄》,並給金庸支付了10萬元版稅。

1994年5月,北京三聯書店以極其精美的形式,將36冊一套的金庸作品集進行捆綁銷售,一經上市,便成為愛書人熱衷購買之物,迅速佔據了內地巨大的銷售市場,此後每年都維持著穩定的銷量。

不僅如此,金庸武俠劇也從未冷場,一茬接一茬的重拍使得金庸作品一直維持在穩定的溫度,幾十年來成為僅次於《西遊記》的熱播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