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業績增長卻暴跌,合生元到底發生了什麼?

首季收入按年增逾6%的合生元(01112), 今天大部分時間股價維持窄幅爭持, 但接近3時, 股價突然急跌兼成交急增, 最低見20.6元, 創半年低, 收報21.65元, 跌12.7%, 創2015年11月以來最大跌幅, 成交1074.7萬股, 涉資2.32億元。

據悉, 合生元今天下午舉行投資者電話會議, 提到集團早於2013年與P&G旗下合營PGT簽署全球合作協定, 讓PGT有權為集團旗下品牌Swisse的產品拓展全球市場。 會議並首次披露有關合作協定給予PGT一項選擇權, 可讓PGT可要求Swisse將其在中國的業務轉讓予PGT, 以及Swisse可繼續經營其中國業務, 並根據于行權日後從中國業務所得淨外銷售額向PGT支付特許權使用費。

該等選擇權可通過發出12個月事先通知而行使, 最早生效時間為2020年9月。

有與會者表示, 由於上述回購計畫集團早前並沒有提及, 結果令一眾投資者譁然, 估計股價因而大跌。

以下為一個投資者寫的紀要, 大致講清楚了合生元本次大跌原因, 作者為雪球網友“消失的誇克”。

紀要全文:

今天早上7點多, 合生元發佈了17年一季度的經營業績公告, 公告中, 簡單彙報了一季度的經營情況, 同時, 還提到了一項合作協定。 這項合作協定是Swisse在被收購前跟寶潔與特瓦的合資公司-PGT於2013年簽訂, 而後於2015年修訂的一份協議。 協定的內容主要是, PGT説明swisse做除了中國、澳洲、北美、紐西蘭以外的全球20多個市場, 到2019年9月, PGT有個選擇權, 可以選擇在2020年9月時,

(1)把swisse中國業務拿回去PGT自己做, 代價是每年支付給合生元swisse在中國前一年(固定是2019.9-2020.9)營業利潤的50%+往後每年銷售額增量的4%-7.75%; (2)不拿回去, 但合生元每年給PGT淨外銷售額的4.75%作為特許權使用費。

早上到公司以後, 我簡單看了下這份公告, 覺得對這個協議有不理解的地方, 比如什麼是淨外銷售額, 還有就是為什麼是合生元要給PGT特許權使用費, 諸如此類的問題。 有疑惑, 但是就這樣擱置了, 想著下午開業績會肯定會有投資者問相關的問題, 自己到時候再聽細節。

於是, 下午2點的時候, 撥入電話系統(當時提示有許多人連接, 所以等了好幾分鐘才進去)。 剛開始的時候, 大家都還客客氣氣, 幾個大行問了下奶粉的情況, 以及與PGT合作有關的,

比如協議具體是什麼意思, 大家都不是特別明白。 管理層一開始的時候就說, 這個協議, 他們覺得是個win-win的事, 說實話我也不太明白win-win在哪裡。

他們的回答, 除了解釋公告裡提到的內容, 其餘的更多細節, 也說由於保密協議不方便透露。 最後一個問題, 是xx資產的研究員問的, 也是關於和PGT合作的問題。 這位投資者剛開始語氣還比較正常, 但過了一會, 就提到他自己對於這個協議的理解, 越說越氣憤, 說這是一份不公平的協議。 也沒有說要限制PGT怎樣才能執行這個權利, 管理層還是說不方便透露。 語氣中沒有了之前很肯定地說這是一個win-win協議時的自信, 而是多了幾分不想回答了的心情。 實際上就在這個投資者的情緒越來越氣憤的時候,

股價也開始下跌。

2點58分電話會議結束, 股價就開始狂跌。 我不知道是不是這位投資者所在的機構拋盤, 還是大家都覺得不滿意。 就我自己而言, 在聽電話會議的過程中, 也不是很滿意, 想想當時花80億收購過來的東西, 覺得這在中國是個很大的市場, 而2020年以後有可能會被拿走, 每年還只能收到不是很多的錢(實際上, 如果2019.9-2020.9這一年swisse的營業利潤15億, 公司只能確定收到每年7.5億, 而後每年銷售額增量這個沒法掌控), 面臨幾個問題:

1)Swisse當時收購, 公司負債50億, 2017年-2019年, 每年償還2億票據的利息和6億借款, 2020-2021年, 每年償還2億利息。 也就是說, 2017-2019年之間, 公司每年10多億的經營現金淨流入要有8億拿來還債, 2020-2021年是2億。 2020年開始公司財務上能輕鬆點,

這個時候如果Swisse運營得好估值可以給得比現在高一點, 可是這個時候卻有可能被PGT拿走

2)如果PGT拿走中國區業務過去自己經營, 而代價中固定部分是2019.9-2020.9 swisse在中國營業利潤的50%, 那麼合生元在2017-2020年之間, 做大Swisse中國區業務, Swisse被拿走, 可以多收一點錢, 可是卻交給PGT經營了, 中國區業務做得不好, PGT可能不拿走, 合生元自己留著。

這是不是聽起來怎麼都對自己不是個好事?

管理層在今天發的這份公告中說, 公司於5月11日通過一項四年的銷售及行銷投資計畫, 擴大Swisse在中國的銷售。 然後又說, 在作出決定前, 考慮到這份協議。 接著說了協定內容。 我不是很明白, “考慮這份協議”這事兒, 是怎麼跟擴大Swisse在中國的銷售掛鉤的, 這個表述讓人疑惑。 公司想披露這個協定內容, 硬生生扯了個理由,意圖是什麼呢?

不過,管理層當時強調雙贏,也說有些細節不便披露,如果後續有些別的資訊(比如PGT在海外市場達到多少銷售可以執行這個選擇權)讓我重估這份協議和這次事件,可能會有不一樣的考慮。

雪球網友horas的評論:

選擇權在寶潔那裡,投資者看重合生元的價值就是看好swisse的銷量會很好,而如果合生元把swisse做的很爛,寶潔肯定選B,可做的爛,說明投資者投合生元就錯了嘛,討論寶潔的這個選項意義不大。投資相信swisse會做的好,可做的好寶潔必然選擇A方案,對於寶潔是立於不敗之地。對於合生元管理層,看這句話“二零一七年五月十一日,董事會通過一項四年的銷售及行銷投資計畫,以實行我們擴大Swisse在中國成人營養及護理用品銷售之策略”,這是想說這兩年把營業利潤搞大,讓寶潔即使選A也能每年領多一些的工資。可對投資人來說,即使業務好,也被生生拿走一半的蛋糕,不讓人氣憤麼。 硬生生扯了個理由,意圖是什麼呢?

不過,管理層當時強調雙贏,也說有些細節不便披露,如果後續有些別的資訊(比如PGT在海外市場達到多少銷售可以執行這個選擇權)讓我重估這份協議和這次事件,可能會有不一樣的考慮。

雪球網友horas的評論:

選擇權在寶潔那裡,投資者看重合生元的價值就是看好swisse的銷量會很好,而如果合生元把swisse做的很爛,寶潔肯定選B,可做的爛,說明投資者投合生元就錯了嘛,討論寶潔的這個選項意義不大。投資相信swisse會做的好,可做的好寶潔必然選擇A方案,對於寶潔是立於不敗之地。對於合生元管理層,看這句話“二零一七年五月十一日,董事會通過一項四年的銷售及行銷投資計畫,以實行我們擴大Swisse在中國成人營養及護理用品銷售之策略”,這是想說這兩年把營業利潤搞大,讓寶潔即使選A也能每年領多一些的工資。可對投資人來說,即使業務好,也被生生拿走一半的蛋糕,不讓人氣憤麼。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