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華金證券——新能源設備行業2016年及2017年一季度行業回顧:業績增速回落,靜待產銷放量

2016年新能車產銷量繼續增長,全年生產51.7萬輛,同比增長51.7%。

17年Q1產銷回落,分別同比略降7.7和4_7%。 我們發現新能車產銷量的變化,也迅速的反應到了公司業績層面之上。 我們從72家新能源汽車相關標的公司中選取了45家代表公司,分成了鋰資源、電池材料、動力電池、鋰電設備、電機電控、充電樁子板塊進行了業績統計。 我們認為在鋰電池材料板塊或是最先受益於產銷放量的板塊,中期和全年的業績彈性較大。 動力電池板塊業績也有望隨新能車產銷放量而迅速增長。

鋰資源:產業鏈最受益的板塊,增速有望保持:17年Q1的營收增速從16年10.53%迅速回落至1.16%,去年至今鋰產品價格回落,如電池級碳酸鋰由17.3萬元/噸回落自目前的約13.5萬元/噸,是營收增速快速降低的主要原因。

展望二季度,我們認為鋰產品價格會穩中向上,但去年二季度是鋰產品價格持續攀升的高位點,半年度的業績增速繼續走低是大概率事件,而下半年新能車有望大規模放量,在量升價穩的情況下,全年業績增速有望保持目前的水準。

電池材料:業績增速快速回落,產銷放量後或快速反彈:17年Q1的營收增速從16年113.5g%迅速回落至2.8%.業績增速快速下滑邏輯與鋰資源相似。 利潤增速回落速度遠大于營收增速的回落速度,主要原因是因為產品價格的下滑導致的毛利率快速下滑。

材料端的公司比資源端的公司多,競爭也更加激烈,在需求端不足價格向下的通道中,快速失去議價能力導致業績快速下滑。 反過來看,如果下半年新能車大規模放量,需求也將第一時間反應到該板塊的標的上,中報和全年業績或將快速反彈。

動力電池:17Q1出現負增長,靜待需求放量拉動業績增長:17年Q1的營收增速從16年51.13%回落至20.86%,17年Q1歸母淨利潤同比下滑16.6%。 動力電池在2016各企業大幅擴張產能後,整體產能呈現過剩的狀態。 一季度新能車產量負增長,直接和快速的影響到電池訂單的收入確認,而17年補貼的退坡又直接給電池價格繼續向下的壓力,上游原材料端的價格降幅不及電池價格的降幅,產業鏈上下游同時擠壓電池企業的利潤。

我們認為,行業雖然整體過剩,但主要是低端產能過剩,而高端產能是不足的。 在行業洗牌過後,小廠產能退出或被兼併,大廠繼續擴產能形成規模化效應,一旦新能車在下半年放量,龍頭電池企業仍能夠實現較好的增長。

鋰電設備:17Q1業績增速保持,印證鋰電行業仍在擴產景氣週期:17年Q1的營收增速從16年2.04%回落至66.17%,歸母淨利潤增速由5.55%降至81.12%。 鋰電設備是各子板塊中業績增速降幅最小的子板塊,該板塊所在產業鏈的位置距離新能車的銷售端較遠,材料的價格或是補貼等因素對該板塊的影響較小。 該板塊的變化我們認為是產業鏈的一個先行指標,從該板塊的業績資料可見,整個產業鏈仍處在景氣週期。

電機電控:業績增長與整車銷量節奏基本一致,高增長依賴產業並購:17年Q1電機電控板塊營收增速0.44%,高於其他板塊,主要是因為板塊內的均勝電子有一筆較大的並購所致。

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17.2g%,同樣受均勝電子的並購影響。 實際能夠反映板塊情況的如正海磁材和大洋電機等公司業績處於負增長,這與新能源汽17年Q1的產量較低有關。

充電設備:行業淡季加充電樁業績占比小,貢獻增量有限:17年Q1業績增速較低,營收同比增長13.4%,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0.36%。 目前該板塊的公司主要的收入還是來自電力設備,一季度是該行業的淡季。 並且一季度國網充電樁招投標的量也較少,業績貢獻較小,導致整體業績增速較低。

投資建議:一季度雖然產業鏈相關標的業績增速放緩,甚至出現負增長,但總體還是由於補貼退坡導致產銷下滑所致。

我們認為該影響會隨產業鏈的磨合逐漸減小,18年新增碳配額和碳積分兩項政策,產業鏈磨合結束後,產銷高增長的確定性非常高。 基於目前的政策環境及月度產銷量資料趨勢,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向好非常明確,海外特斯拉Model3跳過Beta測試,放量或將提前。 我們認為一場全球的汽車電動化浪潮或將來臨,具備核心技術的子行業龍頭公司將能夠強者恒強放量增長,推薦:產業鏈龍頭(國軒高科,東方精工,先導智能,正海磁材,杉杉股份):乘用車放量拉升高能量密度電池的應用,推薦三元鋰電及材料(億緯鋰能,當升科技,贛鋒鋰業,格林美,澳洋順昌,科恒股份)。

風險提示:新能源汽車產銷不及預期,政策大幅變動,行業競爭加劇。

風險提示:新能源汽車產銷不及預期,政策大幅變動,行業競爭加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