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京東大鼓傳人李壽祥:唱出濃濃生活氣兒

原標題:唱出濃濃生活氣兒(追夢·傳承)

李壽祥(左一)在講授京東大鼓。

“哪有學不成的東西, 只看下不下功夫而已。 ”

——李壽祥

“火紅的太陽剛出山,

朝霞鋪滿了半邊天, 公路上走過來人兩個, 一個老漢一個青年呐……”天津寶坻南關大街的文化館裡, 傳出一陣陣京東大鼓唱腔, 引來不少路人駐足聆聽。

走進文化館, 推開“京東鼓苑”金字牌匾下古色古香的大門, 只見一方小小的舞臺, 幾位演員正在演唱, “唱腔要優美動聽, 必須準確理解人物, 分析每句詞表達的情感……”一位中等身材、精神矍鑠的老人在現場指導。 他就是京東大鼓傳人李壽祥。

2006年, 京東大鼓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李壽祥卻憂心忡忡。 京東大鼓的傳承全靠民間愛好者, 天津市的專業團體裡, 沒有京東大鼓的專業演員, 各曲藝學校也沒有京東大鼓的專業和課程, 而業餘愛好者年齡偏大,

數量越來越少。 此外還有樂隊問題, 很少有人會演奏三弦了。

“不能讓這麼好的東西失傳。 ”2011年, 李壽祥在區文化館創辦了京東大鼓培訓班, 後改為京東大鼓藝術培訓中心, 開始了他免費教學的生涯。

結緣

今年73歲的李壽祥是寶坻黃莊鎮北裡自沽人。 寶坻地處九河下梢, 水患和貧窮成了他童年深刻的記憶。 迫于生計, 鄉民重視一技之長, 以便外出謀生, 加上自古樂觀積極的天性, 撂地獻藝成為風氣, 寶坻因此成為評劇之鄉和京東大鼓的發祥地。

李壽祥的父親會拉板胡, 李壽祥耳濡目染, 七八歲就能登臺演奏板胡;13歲時, 他結識了被譽為京東大鼓“三杆大旗”之一魏西庚的親傳弟子王永山, 從此戀上了京東大鼓。

李壽祥介紹,

京東大鼓發源於北京以東、唐山以西, 繁衍發展在寶坻、香河、三河、薊州、平谷一帶, 後來逐漸擴大到華北、東北等地。 清乾隆年間是京東大鼓成熟階段, 京東大鼓的名稱形成於民國時期。

京東大鼓是名副其實的草根藝術, 其曲調是由民間地頭調、靠山調形成的。 在城市裡演唱大鼓, 開始也是走街串巷, 後來才進入小劇場和茶社, 在農村演出更簡單, 在村頭或誰家小院裡, 擺上鼓就能唱。 民國年間, 寶坻人魏西庚、劉文斌和齊文洲師兄弟三個, 分別在城市和農村唱紅了京東大鼓, 被稱為京東大鼓的“三杆大旗”。

李壽祥跟王永山學了3年的三弦和演唱, 技藝日漸成熟。 當時表演的京東大鼓以“蔓子活”為主, 即演唱長篇章回小說, 一部大書要唱十天半個月。

“京東大鼓演員, 拿起扇子醒木就能上臺說評書, 但評書演員不一定拿起鼓板就能唱大鼓。 ”李壽祥說。 而因嗓子的條件所限, 李壽祥後來專攻三弦。 1962年, “三杆大旗”之一的齊文洲退休回到寶坻, 李壽祥有機會給他伴奏, 齊先生給他講京東大鼓藝術, 講板式、講調門、講規矩, 讓李壽祥豁然開朗。

堅持

在李壽祥看來, 京東大鼓的唱腔滾柔滾滑, 鼓詞接地氣, 能真正反映人民生活、表達樸實情感, 且音域寬廣、唱腔靈活, 適合群眾文藝生活。 而且很多曲目故事性強, 語言幽默風趣, “都是勸人向善, 能讓人們看到美好、看到希望, 而不是有些人說的代表陳舊的價值觀。 ”李壽祥說。

為了讓更多人瞭解、喜歡京東大鼓, 李壽祥跑農村,

進社區, 訪名家, 五易其稿, 終於完成10余萬字的專業書籍《寶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京東大鼓》, 並編寫了《京東大鼓傳統唱段選》《京東大鼓基礎知識》和《大三弦演奏基礎知識》等。 他還搜集了大量散落在民間的唱腔、鼓譜等資料, 參與創作《清風滿樓》《書記巧斷家務事》等多個京東大鼓唱段並獲獎。

早期的京東大鼓, 都是用木板或鼓打出節奏說唱, 明末清初大三弦的出現, 使京東大鼓藝術逐步成熟與完善。 在培訓中心, 李壽祥特別留意三弦的演奏人。 李壽祥知道, 民族樂器中, 學大三弦最吃功夫, 演奏起來也最累, 因此有“千日的琵琶百日笙, 大三弦一輩子學不成”的說法。

“哪有學不成的東西, 只看下不下功夫而已。 ”在李壽祥的悉心教導下, 不少學員的三弦彈得有模有樣。學員來自各行各業,上至古稀長者,下至學前班的小朋友,李壽祥都認真地教,遇到好苗子,還開小灶補課。隨著中心影響力不斷擴大,來自山東、河北、遼寧、北京等地的外地學員越來越多。李壽祥正式收了30個徒弟,8人來自外地,還通過廣播和網路授課。很多京東大鼓藝人也主動當起了志願者。

今年元旦以後,除了教學排練外,李壽祥還帶著徒弟下鄉慰問演出。古稀之年的李壽祥還記著每一位師傅教給自己的老理兒:齊雲洲回鄉後常給鄉親唱上兩段大鼓,他敬重藝術,不管有幾位觀眾,唱大鼓之前必先梳洗打扮,然後穿上大褂,全情投入演出。

師叔董湘昆常對他說,人比錢貴,德比藝高,德藝雙馨,吾輩目標。他更加忘不了,2013年董湘昆臨終前叮囑他的話,“全國不收費授課的培訓班,只有我們這一處了,希望你堅持下去。”“就像鼓詞裡唱的,‘日月穿梭催人老,人過青春沒少年呐’,我的時間也許不多,但我不能把京東大鼓藝術帶進墳墓,一定要把它傳承下去。”李壽祥說。

《 人民日報 》( 2017年03月18日 09 版)

(責編:張靜淇、魏炳鋒)

不少學員的三弦彈得有模有樣。學員來自各行各業,上至古稀長者,下至學前班的小朋友,李壽祥都認真地教,遇到好苗子,還開小灶補課。隨著中心影響力不斷擴大,來自山東、河北、遼寧、北京等地的外地學員越來越多。李壽祥正式收了30個徒弟,8人來自外地,還通過廣播和網路授課。很多京東大鼓藝人也主動當起了志願者。

今年元旦以後,除了教學排練外,李壽祥還帶著徒弟下鄉慰問演出。古稀之年的李壽祥還記著每一位師傅教給自己的老理兒:齊雲洲回鄉後常給鄉親唱上兩段大鼓,他敬重藝術,不管有幾位觀眾,唱大鼓之前必先梳洗打扮,然後穿上大褂,全情投入演出。

師叔董湘昆常對他說,人比錢貴,德比藝高,德藝雙馨,吾輩目標。他更加忘不了,2013年董湘昆臨終前叮囑他的話,“全國不收費授課的培訓班,只有我們這一處了,希望你堅持下去。”“就像鼓詞裡唱的,‘日月穿梭催人老,人過青春沒少年呐’,我的時間也許不多,但我不能把京東大鼓藝術帶進墳墓,一定要把它傳承下去。”李壽祥說。

《 人民日報 》( 2017年03月18日 09 版)

(責編:張靜淇、魏炳鋒)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