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國人必看!這部新劇絕對配得上

(本文由毒舌電影原創:dsmovie)

《白鹿原》回來了。

昨天, 上月只播一集就被喊停的《白鹿原》, 終於重生。

而在這段時間, 該劇也從豆瓣 8.9, 攀升到豆瓣 9.2。

是什麼原因導致被停?

目前眾說紛紜, 但因為沒有實錘, 我們不妄加揣測, 在我們看來, 不論有沒有這些場外爭議, 《白鹿原》都是每個中國人一生必看的故事。

這是當時被刪的一篇稿子, 坦白講, Sir不知道敏感在哪。

Sir只想為這部難得一見的大劇發一聲,

不想看到國產電視劇清一色的情情愛愛, 卿卿我我。

Sir也希望眾毒飯們, 對《白鹿原》的關注, 不僅在於尺度。

我們更該看到它對中國人情感的衝擊, 這種衝擊是如此猛烈清晰, 歷久彌新。

文 | 羅罔極

毒舌電影獨家專稿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電視劇《白鹿原》演員張嘉譯說過——

《白鹿原》我20多歲就看了, 我覺得它可能是中國近現代小說裡最棒的, 在我心中是當成“神”一樣供著。

在我心中, 莫不如此。

這部由“中國最偉大小說之一”、“茅盾文學獎上的璀璨明珠”、“一個民族的史詩”改編而成的電視劇, 首播時就令我激動不已。

《白鹿原》是一部“危險”的作品。

總的來說, 它的危險有三個方面, 情色、迷信, 以及最曖昧不清的, 思想。

先說情色。

由於情色, 小說當年申報茅盾文學獎, 初版時, 用的都是刪減版。

我的一個朋友就說, 高中時完全是把《白鹿原》當作黃書在讀。

《白鹿原》原著裡的香豔描寫不輸《色戒》。

我節選一段, 你且看——

“兄弟呀, 姐真想把你那個牛兒割下來揣到懷裡, 啥時間想親了就親。 ”

“姐呀, 兄弟真想把你這倆**咬下來吃到肚裡去,

讓我日日夜夜都香著飽著。 ”

“他們一次又一次走向峰頂, 一次又一次從峰頂銷魂般下落, 沒有滿足, 直到雞啼三遍才難舍難離地分手。 ”

劇中的色情部分, 主要在於田小娥(李沁 飾)。

田小娥在《白鹿原》中, 象徵的是不願屈從於封建糟粕的自由女性。

與她形成反襯的, 是鹿兆鵬(雷佳音 飾)名義上的包辦妻子, 象徵屈從的壓抑女性, 冷秋月(小斯琴高娃 飾)。

冷秋月一生“恪守婦道”, 丈夫離開她遠走高飛, 而她自己卻在婆家一直守活寡。

極端的性壓抑, 把她最後逼成了精神病。

屈從, 會成為精神病, 那不屈從的田小娥呢?

死。

請注意小娥死時那極哀怨的眼神,演技十分到位。

田小娥一生與命運對抗,她自視坦蕩,除了性欲強些外,沒做錯過什麼。

但她不懂的是,在那個社會中,“性欲強”就是女人一大錯。

為啥要抓我?

我啥虧心事都沒做

是他硬闖我的門 為啥要抓我?

為啥???

在以往的縣誌資料中,女人們往往十五六歲出嫁,一兩年之後生子,不幸喪夫之後便開始守寡生涯。

侍奉公婆,撫養孩子,直至終了。

最後贏得一塊牌匾:貞婦烈女。

這就是在那個社會中,“運氣差”的女人的命運——

要麼被寂寞逼瘋,要麼被群眾逼瘋。

陳忠實感到逆反式的怨念,他決定書寫一個女性角色,讓她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一個真正的人。

田小娥就是那個時候浮現在陳忠實的腦海。

性,就是田小娥反抗的方式。

而對於書中關於性的描寫,他有兩個原則:

不回避,撕開寫(要徹底揭開封建道德的黑幕);不作誘餌(不作刻意引起讀者注意的工具)。

用陳忠實的話來講:田小娥是一個純粹出於人性本能去抗爭的叛逆者。

性是人類的本能,但這種本能太過熱烈,以至於,在今天的中國影視劇,或者被包裝為色鬼似的意淫,或者,被直接去勢。

比如,這段“達康書記”與張雨綺的激情戲,你在電影版《白鹿原》就看不到。

電視劇《白鹿原》能多大程度呈現這種本能的抗爭?

我不知道。

“情色”還小,《白鹿原》第二條鋼索是,迷信。

在小說裡,田小娥的命運,其實是代表萬千哀怨的中國女性受過,再給予壓抑女性的烏合之眾們,一記沉重的報復性打擊。

陳忠實是怎麼安排的?

鬧鬼。

田小娥化身冤魂,給鄉里帶來瘟疫,將無知麻木的民眾挨個拉入地獄。

這也是我認為田小娥部分不可能高度還原,即便還原了也不能播的原因:太迷信。

《白鹿原》當年創作時的對標作品,是瑪律克斯的《百年孤獨》。

陳忠實企圖打造“中國的魔幻現實主義”、“一個民族的史詩”。

而,要寫一個中國傳統的鄉間故事,勢必描寫一些“民俗”現象。

《白鹿原》就納入了大量如風水、驅魔、跳大神、鬼上身等,各種中國獨有的民俗現象。

值得一提的是:在《紅樓》《水滸》《三國》等偉大名著裡,其實也都有許多此類民俗描寫,但在影視作品中,幾乎都被刪除殆盡。《西遊記》更是被刪改成兒童劇。

李少紅版《紅樓夢》播出時,被批畫風詭異瘮人,殊不知這其實也是原著的特點之一

之前有個未經證實的“規定”是,建國以來,動物不能成精。

這種保守的理由是,國情。

1966年,香港拍了一版《畫皮》,後在大陸上映。

由於電影拍得太恐怖,一名農村婦女在觀影時,竟被當場嚇死。

電視劇《小龍人》播出時,有小朋友衝動跳樓,跳前大喊“我是小龍人”,然後摔死。

穿越劇盛行時,有位鄉下女孩沉迷于情節,跳河自殺。

她在遺書中寫道:“寫作業太難了,我要穿越回清朝做格格去。”

“恐怖片”的禁播,主要在於中國還有太多未開化的民眾。

田小娥鬧鬼事件如果真拍出來,是不是將產生“宣揚封建迷信”的作用——

自從孝武領著族人挖開窯洞,掏出小娥已經發綠的骨殖,架火焚燒再壓入塔底之後,鹿三果然再沒有發生發瘋說鬼話的事。

據劇組自曝,《白鹿原》電視劇對原著的還原程度,高達80%。

如果說,以上的色情、迷信尺度還能被高度還原的話,那“思想”,恐怕才是《白鹿原》最大膽的地方。

前段時間,《人民的名義》刷爆朋友圈,很多人提到它,第一反應就是,大尺度。

它以前所未見的尖銳,劈向中國官場之瘤——腐敗。

但在我看來,《人民》所謂的“尺度”,在《白鹿原》面前,只能算是小巫見大巫。

這麼說吧,《人民》的腐敗,多出於個人的貪念,而《白鹿原》的“腐敗”,是個人、體制、歷史的合謀。

一個不恰當的比喻,《人民》是拿著尖刀劃開瘡疤,給你看什麼是膿汁;《白鹿原》是直接讓你從膿汁裡,看到了什麼是病毒。

僅在第一集中,鹿泰恒(戈治均 飾)就道破了中國特色的“面子工程”、“社會厚黑學”——

在席上 你把白家的人得捧起來

這人呢 越是在得意時候越要在意別人

你得讓全村的人服你

《白鹿原》的原著,雖是歷史題材,但它並沒有一個黑白分明的角色或立場。

而是將大量的複雜人性、道德悖論、新舊文化分歧揉在其中,讓你自己去想這些問題。

白嘉軒(張嘉譯 飾)和鹿子霖(何冰 飾),是鄉上最具權勢的兩方勢力,他們明裡不爭暗裡鬥。

田小娥之死,其導因是她勾引了白嘉軒的兒子白孝文(翟天臨 飾)。

而給她出主意的,正是鹿子霖,目的是讓白嘉軒難堪,削弱白家的勢力。

你把白孝文褲子扒下來

不就尿他臉上了

也就是說,“小娥之死”,除了封建糟粕之外,她還是政治鬥爭的一個犧牲品。

小娥死後化身怨鬼,報復全鄉染上瘟疫,使得民不聊生。

表面上看,這是天災,實際,卻是人禍。

鹿子霖的兩個兒子,鹿兆鵬、鹿兆海,分別投身於各自政黨。

他們為了“信仰”,可以把家人拋在腦後,忘了自己的命並不只是自己的命。

完了

老鹿家算完了

絕了後了

尤其鹿兆鵬,表面上深明大義,骨子裡卻不近人情。

在原著中,鹿兆鵬不仁不義不孝不知恥,為了“信仰”可以放棄底線,鼓吹烏合之眾去送死。

是的,他很政治正確,以致正確得,沒了人性?

換句話說,它不為了批判什麼,打倒什麼。

它不闡述正確的價值觀。

它想揭示的,是歷史,是我們是誰,又從何而來的故事。

這很難,難在視野,難在手藝,也難在膽量。

電視版第一集中,本來原著裡極為驚豔的“死了六個媳婦”的“魔幻現實主義”故事,就被一筆帶過。

娶了六個媳婦

娶一個走一個

連個後都不給我留下

好在,它還是守住了新舊文化之間的對抗。

白嘉軒象徵的晚清鄉紳文化,不斷與“辛亥革命”後的新式人物激發矛盾。

洞穿了新時代的問題實質——

咱這白鹿原就像是個大鏊子

黑娃(一方)回來烙了一回

把地和糧都給分了

這田福賢(另一方)來了又烙一回

把地和糧又都拿回來了

可這翻來翻去的 人心就翻沒了

此外,對陝西民情、細節的考究非常到位。

婦人做的陝西油潑面,就頗有“舌尖上的中國”的質感。

談起今天被禁的中國影視作品,很多人會認為,它影射了什麼什麼,但我想說,偉大的作品從不在意這些。

它更關注的是人性,及人性在歷史進程的演化。

而也因為你知道自己從哪來,你才瞭解自己是誰,該去哪。

說白了,並不是《白鹿原》需要我們。

是我們需要《白鹿原》。

給大家傳達一件事,那就是傳承我們民族偉大優秀的品質。在極端仇視文化與極端崇拜物質之後的年代,在集體缺失信仰的年代,需要這樣一部作品。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毒舌電影App—— 嚴選好片,最大電影自媒體影評平臺,千萬影迷聚集的影視社區。

請注意小娥死時那極哀怨的眼神,演技十分到位。

田小娥一生與命運對抗,她自視坦蕩,除了性欲強些外,沒做錯過什麼。

但她不懂的是,在那個社會中,“性欲強”就是女人一大錯。

為啥要抓我?

我啥虧心事都沒做

是他硬闖我的門 為啥要抓我?

為啥???

在以往的縣誌資料中,女人們往往十五六歲出嫁,一兩年之後生子,不幸喪夫之後便開始守寡生涯。

侍奉公婆,撫養孩子,直至終了。

最後贏得一塊牌匾:貞婦烈女。

這就是在那個社會中,“運氣差”的女人的命運——

要麼被寂寞逼瘋,要麼被群眾逼瘋。

陳忠實感到逆反式的怨念,他決定書寫一個女性角色,讓她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一個真正的人。

田小娥就是那個時候浮現在陳忠實的腦海。

性,就是田小娥反抗的方式。

而對於書中關於性的描寫,他有兩個原則:

不回避,撕開寫(要徹底揭開封建道德的黑幕);不作誘餌(不作刻意引起讀者注意的工具)。

用陳忠實的話來講:田小娥是一個純粹出於人性本能去抗爭的叛逆者。

性是人類的本能,但這種本能太過熱烈,以至於,在今天的中國影視劇,或者被包裝為色鬼似的意淫,或者,被直接去勢。

比如,這段“達康書記”與張雨綺的激情戲,你在電影版《白鹿原》就看不到。

電視劇《白鹿原》能多大程度呈現這種本能的抗爭?

我不知道。

“情色”還小,《白鹿原》第二條鋼索是,迷信。

在小說裡,田小娥的命運,其實是代表萬千哀怨的中國女性受過,再給予壓抑女性的烏合之眾們,一記沉重的報復性打擊。

陳忠實是怎麼安排的?

鬧鬼。

田小娥化身冤魂,給鄉里帶來瘟疫,將無知麻木的民眾挨個拉入地獄。

這也是我認為田小娥部分不可能高度還原,即便還原了也不能播的原因:太迷信。

《白鹿原》當年創作時的對標作品,是瑪律克斯的《百年孤獨》。

陳忠實企圖打造“中國的魔幻現實主義”、“一個民族的史詩”。

而,要寫一個中國傳統的鄉間故事,勢必描寫一些“民俗”現象。

《白鹿原》就納入了大量如風水、驅魔、跳大神、鬼上身等,各種中國獨有的民俗現象。

值得一提的是:在《紅樓》《水滸》《三國》等偉大名著裡,其實也都有許多此類民俗描寫,但在影視作品中,幾乎都被刪除殆盡。《西遊記》更是被刪改成兒童劇。

李少紅版《紅樓夢》播出時,被批畫風詭異瘮人,殊不知這其實也是原著的特點之一

之前有個未經證實的“規定”是,建國以來,動物不能成精。

這種保守的理由是,國情。

1966年,香港拍了一版《畫皮》,後在大陸上映。

由於電影拍得太恐怖,一名農村婦女在觀影時,竟被當場嚇死。

電視劇《小龍人》播出時,有小朋友衝動跳樓,跳前大喊“我是小龍人”,然後摔死。

穿越劇盛行時,有位鄉下女孩沉迷于情節,跳河自殺。

她在遺書中寫道:“寫作業太難了,我要穿越回清朝做格格去。”

“恐怖片”的禁播,主要在於中國還有太多未開化的民眾。

田小娥鬧鬼事件如果真拍出來,是不是將產生“宣揚封建迷信”的作用——

自從孝武領著族人挖開窯洞,掏出小娥已經發綠的骨殖,架火焚燒再壓入塔底之後,鹿三果然再沒有發生發瘋說鬼話的事。

據劇組自曝,《白鹿原》電視劇對原著的還原程度,高達80%。

如果說,以上的色情、迷信尺度還能被高度還原的話,那“思想”,恐怕才是《白鹿原》最大膽的地方。

前段時間,《人民的名義》刷爆朋友圈,很多人提到它,第一反應就是,大尺度。

它以前所未見的尖銳,劈向中國官場之瘤——腐敗。

但在我看來,《人民》所謂的“尺度”,在《白鹿原》面前,只能算是小巫見大巫。

這麼說吧,《人民》的腐敗,多出於個人的貪念,而《白鹿原》的“腐敗”,是個人、體制、歷史的合謀。

一個不恰當的比喻,《人民》是拿著尖刀劃開瘡疤,給你看什麼是膿汁;《白鹿原》是直接讓你從膿汁裡,看到了什麼是病毒。

僅在第一集中,鹿泰恒(戈治均 飾)就道破了中國特色的“面子工程”、“社會厚黑學”——

在席上 你把白家的人得捧起來

這人呢 越是在得意時候越要在意別人

你得讓全村的人服你

《白鹿原》的原著,雖是歷史題材,但它並沒有一個黑白分明的角色或立場。

而是將大量的複雜人性、道德悖論、新舊文化分歧揉在其中,讓你自己去想這些問題。

白嘉軒(張嘉譯 飾)和鹿子霖(何冰 飾),是鄉上最具權勢的兩方勢力,他們明裡不爭暗裡鬥。

田小娥之死,其導因是她勾引了白嘉軒的兒子白孝文(翟天臨 飾)。

而給她出主意的,正是鹿子霖,目的是讓白嘉軒難堪,削弱白家的勢力。

你把白孝文褲子扒下來

不就尿他臉上了

也就是說,“小娥之死”,除了封建糟粕之外,她還是政治鬥爭的一個犧牲品。

小娥死後化身怨鬼,報復全鄉染上瘟疫,使得民不聊生。

表面上看,這是天災,實際,卻是人禍。

鹿子霖的兩個兒子,鹿兆鵬、鹿兆海,分別投身於各自政黨。

他們為了“信仰”,可以把家人拋在腦後,忘了自己的命並不只是自己的命。

完了

老鹿家算完了

絕了後了

尤其鹿兆鵬,表面上深明大義,骨子裡卻不近人情。

在原著中,鹿兆鵬不仁不義不孝不知恥,為了“信仰”可以放棄底線,鼓吹烏合之眾去送死。

是的,他很政治正確,以致正確得,沒了人性?

換句話說,它不為了批判什麼,打倒什麼。

它不闡述正確的價值觀。

它想揭示的,是歷史,是我們是誰,又從何而來的故事。

這很難,難在視野,難在手藝,也難在膽量。

電視版第一集中,本來原著裡極為驚豔的“死了六個媳婦”的“魔幻現實主義”故事,就被一筆帶過。

娶了六個媳婦

娶一個走一個

連個後都不給我留下

好在,它還是守住了新舊文化之間的對抗。

白嘉軒象徵的晚清鄉紳文化,不斷與“辛亥革命”後的新式人物激發矛盾。

洞穿了新時代的問題實質——

咱這白鹿原就像是個大鏊子

黑娃(一方)回來烙了一回

把地和糧都給分了

這田福賢(另一方)來了又烙一回

把地和糧又都拿回來了

可這翻來翻去的 人心就翻沒了

此外,對陝西民情、細節的考究非常到位。

婦人做的陝西油潑面,就頗有“舌尖上的中國”的質感。

談起今天被禁的中國影視作品,很多人會認為,它影射了什麼什麼,但我想說,偉大的作品從不在意這些。

它更關注的是人性,及人性在歷史進程的演化。

而也因為你知道自己從哪來,你才瞭解自己是誰,該去哪。

說白了,並不是《白鹿原》需要我們。

是我們需要《白鹿原》。

給大家傳達一件事,那就是傳承我們民族偉大優秀的品質。在極端仇視文化與極端崇拜物質之後的年代,在集體缺失信仰的年代,需要這樣一部作品。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毒舌電影App—— 嚴選好片,最大電影自媒體影評平臺,千萬影迷聚集的影視社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