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銀行資金脫虛向實,新老問題都要改

經濟觀察網 李曉丹/文 金融業去杠杆的高壓態勢已經持續一月有餘, 委外和債券資金池的清理正在讓資金從灰色通道撤回銀行。

重新回到銀行體系的資金, 被寄予期望能夠流入實體, 這也正是金融去杠杠、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所期待的。

堵住資金僅僅是第一步, 如何讓資金真正以市場化的方式進入實體, 而非是短期的“假摔”, 需要做的顯然還有很多。 4月25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提出, 要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 並提出維護金融安全6項任務。 政策共識要轉化為實際操作, 在加強監管之外, 還需要對以往金融資金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糾正。

與2013年的清理銀子銀行相比, 當前銀行更多採用的是委外和同業業務, 模式更為複雜, 也更為隱蔽。 2013年銀行主要是以理財和信託的形式繞過表記憶體貸比的監管要求, 資金多是體外迴圈, 這也導致對資金脫實向虛的擔憂增加。

銀監會2013年“8號文”劃出的監管紅線是, 商業銀行理財資金投向“非標準化債權資產”業務的, 不得超過理財產品餘額的35%和商業銀行總資產的4%。 在這一政策下, 影子銀行得以控制, 但也正由此, 銀行的表外資金開始轉向了委外和同業。

相比於2013年的表外資金擴張, 銀行體系的業務很多是“大魚吃小魚”。 中小銀行通過發行高收益理財產品或同業拆借擴張資產, 但這些銀行的資產配置能力很有限, 因此大型銀行通過同業存單為中小銀行提供融資, 這些資金被包裝成同業理財最終以委外的方式流動交易。 資料就顯示, 2015年初理財產品資金餘額為5600億元, 2015年末達就到3萬億元, 2016年6月突破4萬億元, 但在現行金融統計口徑中並不被計入M2。

流動性在金融機構間被用來套利, 彼此之間杠杆勾連緊密, 風險也隨之被成倍放大, 這也是從去年底開始監管層就反復提醒要避免系統性金融風險的一個原因所在。 4月, 銀監會及各地區銀監部門共開出罰單129張, 涵蓋風險控制措施存在較大漏洞, 違規轉讓非不良貸款、涉房地產違規貸款等內容的處罰。

及時清理灰色資金管道, 對於金融穩定十分必要, 但是面對2013年和當前如此相似的銀行資金體外迴圈, 僅僅加大監管和處罰力度是不夠的, 還要從機制上做出調整。 在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同時, 引導資金進入實體是當務之急。

首先, 應該將過去未納入監管之下的業務模式進行系統梳理,

對於存在較大風險和操作空間的銀行業務要設定新的監管辦法。 同時, 也要進一步對原有的銀行考核體系進行改革, 讓銀行有空間利用市場化手段來管理其資金。

其次, 對於目前已經回流至銀行體系的資金, 要充分引導這部分資金進入實體。 目前市場對這部分資金去向的一個比較一致的看法是, 會轉化為貸款, 並最終用於支援實體經濟。 但要實現這樣的資金流向轉變, 是金融體系自身難以單獨完成的, 這需要更多部門的配合。 而且, 當前的金融監管趨緊, 也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銀行對自身資金池的配比, 其中一個典型的問題就是資金流出愈加謹慎。

第三, 從目前銀行貸款的流向看, 出於安全性考慮, 新增貸款集中於政府背景項目,

這些項目往往由地方政府或者國有企業主導, 信貸資源的傾斜流出無疑會提高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 進而又導致實體經濟的資金迴圈不暢。

金融支援實體經濟、資金脫虛向實, 需要打開的一個節點正是真正支持中小企業發展, 緩解中小企業資金困難。 因此, 一方面金融機構要切實緩解中小企業融資貴、融資難的問題;另一方面, 也要防止金融機構出於防範風險的考慮而投鼠忌器, 收緊資金而再次傷及實體經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