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寵物>正文

負能量的“喪文化”這麼火,為什麼年輕人都願意為它的行銷埋單?

文/張雅微 本文由銷售與管理原創

*如果你覺得自己一整天累的跟狗一樣, 那你真的是誤會大了, 狗都沒你那麼累。

*當你覺得自己又醜又窮, 一無是處時, 別絕望, 因為, 至少你的判斷還是對的。

*現在銀行卡密碼都不想設了, 用六位數去保護個位數的存款, 想想都心累。

這些聽起來很喪(sàng)氣的毒雞湯你要不要先來一碗?有一個詞叫“以毒攻毒”, 不妨多讀讀這類“喪文化”名言, 看看對於每日活得心累的你是否有一定療效?

從2016年紅極一時的“葛優癱”到“一言不合就鬥圖”的當下, 從村上春樹的“小確幸”到由此衍生的“小確喪”,

“喪文化”成為一種流行符號, 它披著泛娛樂的外衣正獲得越來越多年輕消費群體的關注。

那麼, 對於“感覺身體被掏空”、“躺屍到死亡”、“頹廢到憂傷”……這類充滿絕望特質的流行語到底為什麼能受到年輕群體的熱捧呢?又有哪些品牌成功利用了“喪文化”行銷進行品牌推廣的呢?

“喪文化”為何受到年輕群體的熱捧?

如今, 一些畫風清奇的表情包被廣泛應用在社交媒體上, 而這些十分另類的組圖不僅讓人看後會心一笑, 還能恰到好處地宣洩一種情緒, 這種表現形式就是一種“喪文化”——黑色幽默, 悲觀、負能量、無助、自嘲。

葛大爺深情演繹地“葛優癱”簡直無人能敵, 具有宇宙熱歌《最炫民族風》的氣質, 不管放在任何場景、任何時間乃至任何空間之下,

都可以實現“無縫對接”, “喪”出了水準, “喪”出了境界。 這個“癱”將現代人的迷茫、疲憊、鬱悶以及絕望等種種情緒融匯其中, 讓人一看, 便產生了強烈的共鳴。

除此之外, PEPE青蛙、鹹魚、馬男波傑克等喪文化代表們也不斷地被做成表情包,

在社交網路中被廣泛應用。

不管人們對“喪文化”做何評價, 不容否認,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 尤其是90後群體對這種文化非常有好感, 他們不喜歡傳統行銷中的“說教”模式, 更願意接受這種容易引起他們情感共鳴的“喪”式表達。

美國《大西洋月刊》曾刊文指出:

“對於大部分的中國青年而言, 在高速增長、急速前進的中國, 成功的公式仍然未變:刻苦學習、努力賺錢、成為‘房奴’、儘早結婚, 最後生養子女。 然後看著這個迴圈重複。 但是, 越來越多的人發現這些目標難以實現, 接受局外人的身份可能是最好的——也許是唯一的——生活下去的辦法。 ”

與父母一輩相比, 85後、90後、00後生活在一個物欲空前高漲的時代, 而大環境的經濟下行, 高昂的房價, 獨生子女的孤獨,

贍養父母以及養育孩子的重任, 讓這些年輕群體壓力山大, 因此, 他們需要宣洩, 需要減壓, 他們更樂於接受一種“自黑”或“自嘲”的輕鬆方式來緩解內心的沉重, 他們要在焦慮的現實中尋得一種安全感。

過過嘴癮也好, 過過圖癮也罷, “喪”式表達過後, 該奮鬥的還得踏踏實實地奮鬥, 喪, 是一種態度, 一種暫時脫離自我、脫離生活的放空, 一種另類的自我鼓勵。

當然, 對於品牌商而言這也是一次縮短與用戶之間距離的好機會, 也是一次利用“喪文化”行銷取得年輕消費者好感的機會。

利用“喪文化”行銷俘獲消費者

有些企業成功利用了“喪文化”進行品牌行銷, 正是體現了對年輕消費群體心理的把握。

喪茶。 喪茶是一家“快閃店”,

僅經營3天, 是網易和餓了麼聯合打造的PR事件。

喪茶最初來源於網友的調侃, 針對市面上喜茶排長隊的火爆場面, 拋出了“喪茶”的概念。

就這樣, 毒雞湯加上喜茶的熱度, 外加網友段子手的助力, 愚人節一到, 喪茶要開店的消息就瘋狂傳播開來。

喪茶在產品名稱的設計上非常“紮心”:“加油你是最胖的紅茶拿鐵”、“加班不止加薪無望綠茶”、“碌碌無為紅茶”等。

開業當天,消費者在餓了麼上下單,再到現場取餐,僅僅半天時間,所有產品售罄,即便是下午繼續增加供貨,產品仍然再度脫銷。

沒希望優酪乳。從名字一看就知道是針對新希望優酪乳而推出的產品,這家創意團隊是成都某著名乳品企業做的一次成功行銷,他們自行印刷了很多“沒”字貼紙,潛入便利店,趁店員不注意把“新”塗成了“沒”,他們還設計了自己的系列海報和文案。

UCC咖啡。日本品牌UCC咖啡為了宣傳自己的新品無糖黑咖啡,也採用了這種“喪文化”行銷策略。UCC無糖黑咖啡的賣點是無糖、非即溶和零卡路里,目標使用者群體是那些每天工作節奏快、壓力大又對生活品質有要求的現代職場都市人群。

UCC通過與因“負能量語錄”而著稱的臺灣網紅合作,將負能量語錄印製在產品外包裝上,打造每天來點負能量,從而俘獲了一大批粉絲。

在一定程度上,“喪文化”式行銷並不會真的引起消費者的負面情緒,相反,還會起到積極作用,負能量帶來的“惡搞”、消極甚至打擊不過是一種情緒的宣洩和壓力的釋放,因此,消費者並不會對此反感,這正是很多品牌深諳其道從而獲得成功行銷的原因。

當然,“喪文化”用多了也會走上傳統雞湯行銷的老路,反復使用和不當使用都有可能給品牌自身帶來不良回饋,因此,與其將大量精力放在這類行銷上,不如多下功夫打造自己的產品,畢竟,行銷可以決定你賣多少,而產品才能決定你賣多久。

開業當天,消費者在餓了麼上下單,再到現場取餐,僅僅半天時間,所有產品售罄,即便是下午繼續增加供貨,產品仍然再度脫銷。

沒希望優酪乳。從名字一看就知道是針對新希望優酪乳而推出的產品,這家創意團隊是成都某著名乳品企業做的一次成功行銷,他們自行印刷了很多“沒”字貼紙,潛入便利店,趁店員不注意把“新”塗成了“沒”,他們還設計了自己的系列海報和文案。

UCC咖啡。日本品牌UCC咖啡為了宣傳自己的新品無糖黑咖啡,也採用了這種“喪文化”行銷策略。UCC無糖黑咖啡的賣點是無糖、非即溶和零卡路里,目標使用者群體是那些每天工作節奏快、壓力大又對生活品質有要求的現代職場都市人群。

UCC通過與因“負能量語錄”而著稱的臺灣網紅合作,將負能量語錄印製在產品外包裝上,打造每天來點負能量,從而俘獲了一大批粉絲。

在一定程度上,“喪文化”式行銷並不會真的引起消費者的負面情緒,相反,還會起到積極作用,負能量帶來的“惡搞”、消極甚至打擊不過是一種情緒的宣洩和壓力的釋放,因此,消費者並不會對此反感,這正是很多品牌深諳其道從而獲得成功行銷的原因。

當然,“喪文化”用多了也會走上傳統雞湯行銷的老路,反復使用和不當使用都有可能給品牌自身帶來不良回饋,因此,與其將大量精力放在這類行銷上,不如多下功夫打造自己的產品,畢竟,行銷可以決定你賣多少,而產品才能決定你賣多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