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維護國家金融安全需要“一帶一路”建設

金融天生蘊含風險, 在“一帶一路”建設推進過程中, 也需要警惕高風險性。

“一帶一路”高峰論壇首次召開, 全球矚目。 但對於“一帶一路”的意義和內涵, 仍存在爭論。 事實上, “一帶一路”是中國崛起過程中的必然選擇, 是維護國家金融安全的必然選擇。

正如習總書記在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提到“在國際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因素綜合影響下, 我國金融發展面臨不少風險和挑戰。 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今天, 金融危機外溢性突顯, 國際金融風險點仍然不少”, 中國金融安全面臨的形勢“穩中有憂”,

中國金融在加快“走出去”, 加快走到“一帶一路”沿線形勢複雜的國家去, 管控好金融風險, 對保障我國家金融安全具有積極意義。

維護國家金融安全需要“一帶一路”建設

中國想要贏得國際社會尊重, 全面提升國際地位, 就需要注重保障國家金融安全, 也需要找到金融助力突破口, 既為市場化、國際化和產業轉型升級擴展空間, 也為中國在國際經濟秩序和金融體系中擁有更大話語權搭建平臺, 最終實現經濟影響力和政治影響力的相互轉換、促進。

當前全球的金融秩序問題日益突出。

一方面, 發展中國家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缺口巨大。 現有機構, 無論是地區性的亞洲開發銀行, 或是世界銀行集團, 乃至發達國家ODA等, 都難以彌補這個缺口。

另一方面, 二戰後建立起來的, 以美元霸權、世界銀行和IMF為核心的體系, 發展中國家代表性不足。 當全球結構發生深刻變化, 既有國際經濟框架的包容性缺乏就顯得極為突出, 國際金融機構話語權極不對稱, 阻礙了國際經濟社會治理的有效進行。

國際經濟秩序和貨幣體系需要改革, 中國需要起到的作用, 是連接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 也是連接舊時代和新時代。 “一帶一路”建設就是最好的抓手。

中新社發 宋誠林 攝

當前, 中國以“一帶一路”為基礎, 在開發性、政策性、商業性銀行和保險公司“走出去”的同時, 通過倡議、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絲路基金”和“中國-中東歐基金”, 提供了多種融資管道和解決方案。 並有望在此基礎上, 以市場力量促進經濟合作和互補, 實現共同轉型升級和長足發展。

中國通過提出“一帶一路”構想, 順應了新興經濟國家經濟體的發展, 也加強了國際金融機構建設, 增強了在國際經濟秩序改革中的參與度和重要性。

通過多個金融組織的建立, 中國也對現有國際金融體系進行了有益補充, 建設起以新興市場國家為主導的多邊金融機構, 有利於提高發展中國家在國際金融中的發言權和地位, 同時有利於打破該地區阻礙貿易、投資、資源往來的障礙。

伴隨“一帶一路”建設, 人民幣國際化也將深入推進。 為了在跨境貿易結算時, 規避匯率風險、降低二次兌換成本, 沿線國家普遍能夠接受人民幣作為“一帶一路”跨境貿易的結算貨幣, 其需求也在不斷提高。

“一帶一路”建設需加強金融風險控制能力

金融天生蘊含風險, 在“一帶一路”建設推進過程中, 也需要警惕高風險性。

政治與公共安全風險會增加金融合作風險。 在中亞,

美國的“新絲綢之路”計畫、俄羅斯的“歐亞聯盟”計畫都與“一帶一路”倡議存在重合, 而其目的更強調加強區域政治控制來確保大國主導地位。 同時, 恐怖主義在該地區較為活躍, 安全形勢不容樂觀。 在南邊, 印度的“大國夢”動作頻頻, 美國在南海虎視眈眈, 等等。

市場風險也不容小覷。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金融市場發展程度迥異, 運行機制和監管體制也很不一致;當前的融資手段和產品供給豐富行和針對性不夠, 還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國內金融機構總體金融服務能力、服務模式仍需要改進, 應對更大風險敞口的風控能力也有待加強。

中新社發 呂建設 作

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中國金融機構面臨不僅僅是機遇,而且是挑戰。

需進一步創新建立多層次合作基金,吸引沿線國家資金和社會資本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用好各類國家專項資金,加強與其它基金的合作;加強保險體系對“一帶一路”的支持。豐富保險品種,有效提供相應的風險保障。加強出口融資方面的保險專項政策安排,支持面向“一帶一路”出口資本性貨物和工程。

需進一步完善區域協調、健全金融監管體系。逐步完善我國的相關金融監管法規制度體系,進一步提升系統性金融風險的管控和辨識能力,加大力度規劃好金融創新監管協調制度;加強沿線國家金融監管合作;構建區域金融風險預警體系,形成應對跨境風險和危機處置的交流合作機制。完善風險應對和危機處理機制,形成跨境監管交流合作機制。

“一帶一路”建設繼續助力國家金融安全

中國已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和具有中國特色的開放型經濟體系。但由於國際國內宏觀經濟形勢的影響,中國經濟面臨的產能與消費需求的失衡,進口與出口的困境的壓力和挑戰。對於中國而言,只有促進“貨物出海、企業出海、人民幣出海”才能更好得保障國內經濟金融安全。“三個出海”需要強大的全球金融體系做支撐。

中新社發 美堂 作

自“一帶一路”倡議推進三年以來,逐漸形成了“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融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為主要內容的“一帶一路”“五通”體系。在互聯互通中,資金融通是潤滑劑和助推器。中國金融不僅助推“一帶一路”建設,而且通過“一帶一路”建設,中國金融業不斷融入國際,在國際化過程中不斷強化自身能力,在充滿風險的金融戰場上強化自身機能,提高應對國際金融風險的能力。只有具備了國際視角的中國金融企業和金融人才,才能不斷夯實國家金融安全的根基。

作者系國家發改委國際合作中心首席經濟學家萬喆

編輯:儲倩

中新社發 呂建設 作

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中國金融機構面臨不僅僅是機遇,而且是挑戰。

需進一步創新建立多層次合作基金,吸引沿線國家資金和社會資本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用好各類國家專項資金,加強與其它基金的合作;加強保險體系對“一帶一路”的支持。豐富保險品種,有效提供相應的風險保障。加強出口融資方面的保險專項政策安排,支持面向“一帶一路”出口資本性貨物和工程。

需進一步完善區域協調、健全金融監管體系。逐步完善我國的相關金融監管法規制度體系,進一步提升系統性金融風險的管控和辨識能力,加大力度規劃好金融創新監管協調制度;加強沿線國家金融監管合作;構建區域金融風險預警體系,形成應對跨境風險和危機處置的交流合作機制。完善風險應對和危機處理機制,形成跨境監管交流合作機制。

“一帶一路”建設繼續助力國家金融安全

中國已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和具有中國特色的開放型經濟體系。但由於國際國內宏觀經濟形勢的影響,中國經濟面臨的產能與消費需求的失衡,進口與出口的困境的壓力和挑戰。對於中國而言,只有促進“貨物出海、企業出海、人民幣出海”才能更好得保障國內經濟金融安全。“三個出海”需要強大的全球金融體系做支撐。

中新社發 美堂 作

自“一帶一路”倡議推進三年以來,逐漸形成了“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融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為主要內容的“一帶一路”“五通”體系。在互聯互通中,資金融通是潤滑劑和助推器。中國金融不僅助推“一帶一路”建設,而且通過“一帶一路”建設,中國金融業不斷融入國際,在國際化過程中不斷強化自身能力,在充滿風險的金融戰場上強化自身機能,提高應對國際金融風險的能力。只有具備了國際視角的中國金融企業和金融人才,才能不斷夯實國家金融安全的根基。

作者系國家發改委國際合作中心首席經濟學家萬喆

編輯:儲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