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聯合減產效果不佳 亞洲市場石油供應不降反升

路透週五(3月17日)刊文稱, 歐佩克與俄羅斯等產油國開啟的全球性減產行動已走過半程, 但是亞洲市場的原油供應不降反升, 進一步證明聯合減產抑制全球供應過剩的舉措效果不佳。

據快訊通財經此前提及, 在去年11月底, 歐佩克八年來首次達成減產協定, 將減產約120萬桶/日, 新的產量目標為3250萬桶/日, 該減產協議超乎市場預期。 該協議從2017年1月起開始執行, 為期6個月, 目的在於解決全球原油供應過剩的問題, 從而終結原油市場2014年以來的危機。 必須指出的是, 去年歐佩克設置的產量上限為3250萬桶/日, 其中包括了印尼74萬桶/日的產量,

但因印尼的歐佩克成員國身份被暫停, 因而歐佩克“有效”的產量上限為3176萬桶/日。

去年12月10日, 俄羅斯等11個非歐佩克產油國同意參與減產, 日產量將削減55.8萬桶, 低於60萬桶/日的最初目標, 但仍為歐佩克成員國和非歐佩克產油國自2001年以來達成的首個減產協定, 也是非歐佩克產油國歷來為減產作出的最大貢獻。

目前, 該聯合減產行動已進行了近三個月, 但亞洲作為全球最大且成長最快的市場, 石油流入目前已升至接近紀錄最高水準。

據路透石油研究與預估資料, 3月將有大約7.14億桶石油發往亞洲, 規模較去年12月宣佈減產以來增加3%。

另外, 歐佩克月報顯示, 全球原油庫存在1月增加至2.78億桶, 高於5年均值。

哈佛甘迺迪學院貝爾弗爾科學與國際事務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Leonardo MauGEri指出, 聯合減產並不足以重新消化全球過剩的供應, 所以若石油需求增速在2017年不能反彈至創紀錄水準, 油價則可能會進一步大幅下滑。

儘管有減產協議, 但是中東與俄羅斯對亞洲的石油供應規模仍很大, 而且美國與歐洲對亞洲的供應量也不小。

全球石油供應持續過剩令歐佩克陷入兩難境地。 一方面, 歐佩克需要推高油價以平衡政府預算;另一方面, 歐佩克為推高油價而進行減產則將丟失市場份額, 因為美國等產油國將填補空缺。 幾乎沒有跡象顯示, 產油國將大幅減產以終結供應過剩局面, 而且資料顯示美國原油產量正在回升, 所以分析師認為,

只有強勁的需求才能最終解決供應過剩問題。

本週三, 美國能源資訊署(EIA)公佈的資料顯示, 3月10日當周, 美國國內原油產出增加2.1萬桶至910.9萬桶/日, 連續4周增加且維持在900萬桶/日關口上方, 並創逾1年最高水準。

新加坡石油貿易公司Strong Petroleum的董事總經理Oystein Berentsen稱, 亞洲需求增幅為70萬桶/日左右, 因此過剩的供應最終將被消化。

但是, 哈佛甘迺迪學院貝爾弗爾科學與國際事務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Leonardo Maugeri表示, 需求強勁增長或可以緩解長期以來的供應過剩問題, 但初步資料與分析並未預示將出現這種進展, 特別是在中國和印度的需求增長明顯放慢的情況下, 而中印兩國是全球石油消費增長的兩大引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