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第439彈 追憶《紅高粱》是如何斬獲金熊獎的

(《紅高粱》獲柏林電影節金熊獎)

1987年, 第38屆柏林電影節向中國發出邀請, 並同時寄來了電影節章程。 根據柏林電影節章程規定, 報名單和參賽影片必須在1987年12月1日之前寄給西柏林。

上級主管部門于1987年11月2日通知中影公司, 決定選送《孩子王》和《選美記》這兩部影片參加這一屆的柏林電影節。 當時這兩部影片連拷貝都沒做出來, 更談不上參賽必要的德文字幕之類的重要條件了。 當時就是在12月1日之前將報名表寄給了柏林電影節。 隨後西安電影製片廠和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分別將《孩子王》和《選美記》的拷貝及中文宣傳品送到中影。

(入選柏林電影節競賽單元的《孩子王》》)

1987年12月22日, 柏林電影節主席分別給電影局滕進賢局長和中影公司胡建經理來電, 通知《孩子王》已經正式入選第39屆柏林電影節競賽單元, 希望能儘快提供有德文字幕的優質拷貝。 但是1988年的法國坎城電影節也邀請《孩子王》參賽。 電影局最後決定將《孩子王》送法國坎城參賽, 柏林電影節改送電影《紅高粱》。 當時《紅高粱》的情況是1987年12月20左右在北京送審通過, 影片還處於聲、畫尚未合一的階段, 因此連拷貝都沒有。 張藝謀當時恰巧在北京, 為了抓住這個去柏林電影節的機會,

張藝謀拼命加班, 終於在毛主席誕辰12月26日這天趕印出《紅高粱》第一個拷貝。 12月27日是星期天, 中影公司的同志加班辦理報關手續, 終於趕上了12月30日中國民航CA936航班, 寄往西柏林。 隨後, 中國以電影局局長的名義發電報通知柏林電影節主辦方, 我方改以《紅高粱參賽》。

(《紅高粱》海報和劇照)

面對這種更改, 柏林電影節主席非常生氣。 因為在第38屆電影節報名的時候, 中國原定參加柏林電影節的《黑炮事件》就改送荷蘭鹿特丹電影節了。 這次《孩子王》又改送坎城, 而對送來的《紅高粱》是個什麼樣的電影一無所知。 但是沒幾天, 電影節的主席態度來了個180度大轉彎, 又同意《紅高粱》參加柏林電影節競賽單元。 這期間發生了什麼事情, 讓電影節主席和選片委員們轉變了看法呢。 原來這個功勞要記在我們愛國華僑身上, 據德國愛國華僑李定一回憶, 當時的電影節主席和選片委員們對《紅高粱》並不抱有太大的希望, 有的甚至是帶著不愉快的情緒來觀看影片的。

愛國華僑李定一先生耐心一句一句的從片名開始翻譯並且深入講解。 《紅高粱》的片名在世界級的電影節競賽中其實並不佔據優勢, 因為很多國家都沒有“高粱”這種作物。 這就導致了對影片的理解出現了隔閡。 當時正是李定一先生耐心和講解, 才打動了電影節主席和選片委員們。 於是電影節破例同意《紅高粱》參加競賽單元。

(送荷蘭鹿特丹電影節參展的《黑炮事件》)

在此之後,《紅高粱》參加柏林電影節還有一個障礙就是德文字幕。因為當時西德還沒有列印電影字幕的工廠,必須到荷蘭去加工,時《紅高粱》、《選美記》和《一個死者對生者的訪問》這三部來自中國的影片都需要打字幕,這時候華僑李定一先生再次挺身而出,在中國駐德國及荷蘭大使館的協助下完成德文字幕的製作工作。

(《一個生者對死者的訪問》海報)

回顧往事,我們可以看到一部優秀的電影想在國際電影節上取得好的成績,沒有一個專業、敬業的電影海外推廣團隊是不行的。中國電影走出去靠的是工作上認真負責的人才隊伍,而不是走土豪一擲千金的購買名譽這條炒作的路。

(送荷蘭鹿特丹電影節參展的《黑炮事件》)

在此之後,《紅高粱》參加柏林電影節還有一個障礙就是德文字幕。因為當時西德還沒有列印電影字幕的工廠,必須到荷蘭去加工,時《紅高粱》、《選美記》和《一個死者對生者的訪問》這三部來自中國的影片都需要打字幕,這時候華僑李定一先生再次挺身而出,在中國駐德國及荷蘭大使館的協助下完成德文字幕的製作工作。

(《一個生者對死者的訪問》海報)

回顧往事,我們可以看到一部優秀的電影想在國際電影節上取得好的成績,沒有一個專業、敬業的電影海外推廣團隊是不行的。中國電影走出去靠的是工作上認真負責的人才隊伍,而不是走土豪一擲千金的購買名譽這條炒作的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