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中國社科院:亞洲新興經濟體增長前景與發展面臨新挑戰

原標題:中國社科院發佈亞太白皮書認為亞洲經濟面臨一系列新挑戰

記者徐惠喜

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發佈《亞太藍皮書:亞太地區發展報告(2017)》認為, 亞洲經濟正處於最大的轉捩點, 亞洲經濟短期前景的改善難以掩蓋中長期面臨的風險, 探索新發展出路是亞洲國家和地區共同的任務。

報告指出, 就短期增長而言, 2016年至2017年亞洲新興經濟體繼續保持全球經濟增速最快的地位。 支撐這種增長勢頭的最主要因素是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的中美兩國投資增長推高了全球大宗商品價格,

進而拉動了亞洲新興經濟體的出口增長。

報告認為, 從長期來看, 由於美國總統特朗普實施“美國優先”政策, 亞洲新興經濟體增長前景與發展模式將會面臨一系列新的挑戰。

首先, 美元升值引發的債務風險。 美國經濟先於其他發達國家經濟復蘇決定了美元走強的基本趨勢。 美聯儲已經率先放棄量化寬鬆政策, 步入了加息軌道。 同時, 實施保護主義政策有助於未來美國貿易赤字收窄。 過去幾十年國際金融市場發展的軌跡顯示, 每一輪美元升值週期通常都會伴隨外部世界的金融動盪。 儘管多數亞洲新興經濟體的貨幣錯配程度沒有亞洲金融危機期間嚴重, 但美元升值週期與資本回流交織在一起所引發的債務風險不可小覷。

其次, 東亞地區的全球產業鏈或價值鏈有可能受到衝擊。 從早期的雁陣型模式到後來的全球價值鏈一直是東亞地區經濟一體化的內在驅動力。 另外, 東亞地區又缺少最終消費市場, 對美歐市場有很高的依賴性。 未來, 東亞地區的全球價值鏈將受到來自兩方面的衝擊, 一是美國政府的製造業回歸政策。 美國政府不僅明確要求美國公司(如蘋果、福特)把海外的製造業生產線搬回美國, 而且還限制在美國投資的外國公司擴展其海外投資業務, 否則向美國出口時就會受到懲罰。 這會直接衝擊依賴全球價值鏈的東亞經濟。 另一個衝擊來自中國的結構轉型。 伴隨工資上漲, 中國正在向全球價值鏈的高端攀升。

中國不再只承擔價值鏈的低端活動(低附加值的產品組裝), 開始延伸到高附加值的中間品活動。 這無形中縮短了國與國之間的全球價值鏈, 減少了中間品貿易的比例。 不過, 中國也同時在做另一件事情, 那就是在“一帶一路”框架下與亞洲發展中國家開展國際產能合作。 這將有助於延伸亞洲地區的全球價值鏈。

最後, 反全球化與貿易保護主義會對亞洲出口導向型發展模式提出挑戰。 亞洲國家和地區是經濟全球化的受益者, 絕大多數國家在參與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實現了經濟起飛。 一旦“美國優先”、反全球化立場及保護主義政策導向得到實施, 亞洲國家和地區將是最大的受害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