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的由來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了, 這句俗語的口語化色彩十分突出, 因此常常被人們掛在嘴上, 用來勸說那些固執的獨身主義者。 鮮為人知的是, 這句俗語出自佛教人士的偈語, 距今已經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了。  

 唐玄宗開元年間, 有位著名的居士叫龐蘊, 一家四口都皈依了佛門。 最為後人稱羨的是這一家四口圓寂的神奇故事。

龐蘊即將圓寂, 派女兒靈照到門外觀看時日早晚, 靈照回來說:“已經日正當中, 而且還是日蝕呢!”龐蘊一聽, 立馬跑出屋門, 去觀看日蝕的奇景, 靈照迅速登上父親的座椅, 合掌而亡。 龐蘊回屋, 發現女兒已經圓寂, 這才知道上了女兒的當, 笑道:“我女兒真是機鋒敏捷啊!”七天后, 襄州州牧來探望龐蘊的病情, 龐蘊口占一偈:“但願空諸所有, 慎勿實諸所無。 ”說罷, 枕著州牧的膝蓋恬然入寂。 龐蘊的妻子聽說丈夫和女兒都圓寂了,

歎息了一聲, 說道:“這個癡女, 這個無知漢, 竟然不告而別, 真是忍心啊!”於是將這個消息告訴了正在耕地的兒子, 兒子嘎的一聲, 拄著鋤頭站著也入寂了。  

龐蘊的妻子把兒子的遺體火化後, 口占一偈:“坐臥立化未為奇, 不及龐婆撒手歸。 雙手撥開無縫石,

不留蹤跡與人知。 ”從此不知所終。 龐蘊一家四口, 談笑間出生入死, 或站, 或坐, 或臥, 或隱, 展現了禪者自由自在的瀟灑風範, 使後人豔羨、讚歎不已。 龐蘊生前曾經作過一偈:“有男不婚, 有女不嫁, 大家團欒頭, 共說無生話。 ”意思是兒子不結婚, 女兒不嫁人, 一家四口團聚在一起參禪。 這首偈子是佛教家庭的真實寫照。

到了宋代, 又出了一位著名的無為居士楊傑。 楊傑在宋哲宗時期官至禮部侍郎, 遍參天下名宿, 有一次登泰山, 早上聞雞鳴而觀日出, 只見日如盤湧, 登時徹悟, 口占一偈:“男大須婚, 女大須嫁。 討甚閒工夫, 更說無生活。 ”這首偈子是對龐蘊那首偈子的回應, 其中蘊含的禪理請讀者朋友自行揣摩。 楊傑辭世的時候, 也作了一首偈:“無一可戀, 無一可舍。 太虛空中, 之乎者也。 將錯就錯, 西方極樂。 ” 

 經由龐蘊和楊傑的兩首飽含禪理的偈子,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才定型為一句俗語, 一直流傳到了今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