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百分百清潔的新能源,電動車續航1000公里就看TA

如今, 電動車早已不是什麼新奇玩意, 逼格最高的特斯拉也能經常在路上看到, 實惠的國民電動車, 甚至只要在手機裝個app就能隨時開走。

新能源車確實是大勢所趨, 但是, 這個新能源真的就是電能嗎?不妨想想電是怎麼來的?特別是在中國, 大部分的電力還是通過火力發電廠產生, 這樣一來, 就算所有人都開上了特斯拉, 對環境保護又有多大意義?

各大車企其實也在想這個問題,

所以大家只好一邊推各種純電、混動新車, 另一邊又在探索其他新能源的可行性, 比如今天要說的氫燃料電池。 所謂氫燃料, 並不是直接把氫氣當燃料, 這未免也太危險了。 氫燃料電池車和一般電動車, 其實本質上也都是電動車, 只不過電池不同。 小編原本想給大家講講氫燃料電池的工作原理, 奈何說出來實在太乏味, 有興趣的可以看百度百科。 我們只需要知道, 氫燃料電池和普通化學電池相比, 它是不需要充電的, 只要補充氫氣即可, 而氫燃料電池車唯一的排放物就是水。

看到這裡是不是已經覺得燃料電池很美好?別急著點贊,

它的好處還沒說完。 首先, 燃料電池的補給時間非常短。 一般到加氫站加個氫氣, 三五分鐘就能搞定, 和加油差不多, 而特斯拉的超級充電站, 充滿電怎麼都要一個小時吧。 另外, 燃料電池無二次污染。 排放物只有水, 主要成分就是氫氣, 壽命完了, 也不會對環境有污染, 不像化學電池報廢後, 還要回收處理各種重金屬和有毒污染物。 還有, 燃料電池儲能密度高、重量輕, 所以燃料電池車比一般電動車, 普遍有更長的續航里程。

“但是”要出場了。 氫氣怎麼來?要想做百分百清潔的燃料電池, 首先要以百分百清潔的方式生產氫氣。最好的辦法是通過電解水分解出氫氣和氧氣,無污染但成本高且效率低。更實惠的是甲烷轉化,但會產生一氧化碳和小量二氧化碳,美國目前有95%的氫氣通過這種方式生產。接著,便是運輸和儲存的問題。運輸氫氣需要先液化,要求有高壓設備和超低溫的儲存裝置,這些都會加大加氫站的建造成本。美國目前建一個加氫站就要100-200萬美元,特斯拉的超級充電站只要30萬美元。

困難是不少,但燃料電池的清潔性和便利性,始終非常吸引,車企大佬們自然不想錯過這片新藍海。日韓車廠是最早發力的,豐田、本田、現代都已經有燃料電池車型在售。其中大家最熟悉的應該是豐田Mirai,更是去年的年度環保車。另外,豐田的燃料電池(FC)巴士,已經在上個月交付給東京都交通局。本田在2002年就發售了世界上第一部官方認證的燃料電池車FCX,2016年更有全新的Clarity燃料電池車在日本美國上市,這車最大續航里程750km。現代在2013年就量產了ix35燃料電池版,但售價高達14萬美元,而就在日內瓦車展,現代也推出全新FE氫燃料電池概念車,基於概念車打造的燃料電池SUV,會在明年上市。

歐美車企在這方面,就有點落後。寶馬和豐田在2013年就開始合作研發燃料電池,但至今連概念車都沒有,就見過一台基於i8打造的氫燃料測試車,真正的寶馬燃料電池車估計要到2020年。賓士還算不錯,改裝的GLC fuel cell今年就要上市,還是燃料電池和普通電池一起用。奧迪也還是概念車階段,去年北美車展的h-tron quattro氫燃料電池概念車,4分鐘加滿氫氣,續航600公里,預計2020年推出量產版。通用則和本田抱團,出資成立合資公司,建立燃料電池系統製造基地,也是2020年投產。

至於配套的問題,德國計畫在2023年建成400個加氫站,美國加州2017年要達到68個,日本計畫到2025年建成1000個。看到這些長遠的計畫,就知道燃料電池這兩三年是不可能普及。但各大車企緊鑼密鼓的佈局,似乎又對它的前景一致看好。十多年前,電動車也曾面對很多難題,如今不也是成行成市嗎?也許在下一個十年,燃料電池車就能掀起潮流。END

首先要以百分百清潔的方式生產氫氣。最好的辦法是通過電解水分解出氫氣和氧氣,無污染但成本高且效率低。更實惠的是甲烷轉化,但會產生一氧化碳和小量二氧化碳,美國目前有95%的氫氣通過這種方式生產。接著,便是運輸和儲存的問題。運輸氫氣需要先液化,要求有高壓設備和超低溫的儲存裝置,這些都會加大加氫站的建造成本。美國目前建一個加氫站就要100-200萬美元,特斯拉的超級充電站只要30萬美元。

困難是不少,但燃料電池的清潔性和便利性,始終非常吸引,車企大佬們自然不想錯過這片新藍海。日韓車廠是最早發力的,豐田、本田、現代都已經有燃料電池車型在售。其中大家最熟悉的應該是豐田Mirai,更是去年的年度環保車。另外,豐田的燃料電池(FC)巴士,已經在上個月交付給東京都交通局。本田在2002年就發售了世界上第一部官方認證的燃料電池車FCX,2016年更有全新的Clarity燃料電池車在日本美國上市,這車最大續航里程750km。現代在2013年就量產了ix35燃料電池版,但售價高達14萬美元,而就在日內瓦車展,現代也推出全新FE氫燃料電池概念車,基於概念車打造的燃料電池SUV,會在明年上市。

歐美車企在這方面,就有點落後。寶馬和豐田在2013年就開始合作研發燃料電池,但至今連概念車都沒有,就見過一台基於i8打造的氫燃料測試車,真正的寶馬燃料電池車估計要到2020年。賓士還算不錯,改裝的GLC fuel cell今年就要上市,還是燃料電池和普通電池一起用。奧迪也還是概念車階段,去年北美車展的h-tron quattro氫燃料電池概念車,4分鐘加滿氫氣,續航600公里,預計2020年推出量產版。通用則和本田抱團,出資成立合資公司,建立燃料電池系統製造基地,也是2020年投產。

至於配套的問題,德國計畫在2023年建成400個加氫站,美國加州2017年要達到68個,日本計畫到2025年建成1000個。看到這些長遠的計畫,就知道燃料電池這兩三年是不可能普及。但各大車企緊鑼密鼓的佈局,似乎又對它的前景一致看好。十多年前,電動車也曾面對很多難題,如今不也是成行成市嗎?也許在下一個十年,燃料電池車就能掀起潮流。END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