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中國植物學工具書的鼻祖:《全芳備祖》

《全芳備祖》是一部植物學的專門類書, 南宋陳景沂輯撰。 全書60余萬字, 著錄307種植物。 該書所輯資料以宋代詩文作品為主, 收錄大量文人墨客之賦詠,

其中不乏存世文集不載者, 是宋代文集輯佚、校勘的重要資源, 堪稱宋代文學之淵藪。 20世紀30年代, 趙萬里先生編《校輯宋金元人詞》, 曾用之考校;唐圭璋先生的《全宋詞》,更加以據引輯補。 《全芳備祖》是研究我國農史、文學、史學、植物學的一種重要資料, 此書宋刻本已中土失傳。 據推測, 原刻約在元至元四年--明萬曆元年(1338-1573)之間, 即日本室町時代傳入日本一部, 即日本宮內廳書陵部藏有宋刻殘本一種[1]。 華南農業大學副教授楊寶霖在《〈全芳備祖〉刻本是元槧》一文中考證此本為元槧本[2]。 原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吳家駒在《關於〈全芳備祖〉版本問題》一文中也持同樣觀點[3]。

《全芳備祖》前集卷一至卷十三、後集卷十四至卷十七已佚。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一三五評價:"雖唐以前事實賦詠紀錄寥寥, 北宋以後則特為賅備, 而南宋尤詳, 多有他書不載及其本集已佚者, 皆可以資考證焉。 "因此, 《全芳備祖》成為後世重要的輯佚書。 明天啟年間, 王象晉據之編成《群芳譜》、陳耀文輯《花草粹編》;清汪灝等編《廣群芳譜》、朱彝尊和汪森輯《詞綜》、沈辰垣等輯《歷代詩余》、厲鶚編《宋詩紀事》多據其補遺[4]。 可見, 《全芳備祖》的文獻價值和學術地位。

1 域外珍籍回歸故里

珍籍《全芳備祖》回歸祖國的歷程, 吳德鐸先生在《〈全芳備祖〉跋》中進行了詳細記錄。 吳德鐸(1925-1992), 我國著名農史學家, 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 曾任中國農史學會顧問, 是《中國農學珍本叢刊》的倡議人, 參與主持《全芳備祖》、《農政全書》等農學古籍的重印出版工作,

貢獻突出。

《全芳備祖》是一部宋以降從未鳩工重鋟的珍籍, 且日本迄今也僅存宋刻殘本。 基於此, 吳德鐸先生提議影印這部珍籍, 並提出以日本皇宮所藏宋刻本作為底本最為理想。 但是, 對日本皇宮所藏的珍品是否可以複製毫無把握。 機緣巧合, 日本中國史學家天野元之助教授聽聞上海發現了《農桑輯要》的善本, 來信瞭解情況, 吳先生借機提出複製珍籍的願望, 並敦請他鼎力相助。 天野元之助博士(1901-1980),是研究中國農業史的著名日本專家, 也是專攻中國農業史的第一位外國學者, 曾在中國工作生活長達22年, 著有《中國農業史研究》和《中國古農書考》等。 通過天野先生的努力,

此事得到了日本宮內廳書陵部橋本不美男先生、森縣先生、內閣文庫木藤文代先生和"日本國際交流基金"組織的熱情相助, 森縣先生在代表書陵部所作的答覆中說:"既是有意義的學術出版, 我部無妨予以考慮。 "[5]由於日本有關方面的大力支持和我國農業部的贊助, 宋刻《全芳備祖》殘本的全部照片(450余葉)於1979年10月運抵北京。 在中日兩國學者的共同努力下, 使這部珍籍的影印件珠還故里, 成為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佳話, 在中日兩國的學術界廣為傳誦。

2 第一次影印出版

《全芳備祖》回歸祖國以後, 得到國內學者重視。 1982年, 農業出版社以此為底本, 所闕部分以1956年華南農大轉抄徐乃昌積學齋舊藏手抄本補配, 合為完璧, 第一次影印出版,

精裝2冊, 列為"中國農學珍本叢刊"的第一種, 廣為流布, 使這部湮沒七百多年的植物學巨著化身千百, 不孤不秘, 再傳於世。

該書經專家鑒定, 是書被列為的農學珍本, 文獻價值極高。 書名為趙朴初題簽, 鈐有"中國農學珍本叢刊"陰文印和"農業出版社"陽文印, 裝幀設計古樸典雅。 書名頁題寫"全芳備祖", 前集二十七卷, 後集三十一卷, 宋陳景沂著, 1956年依據北京圖書館藏徐氏積學齋抄本抄錄, 鈐"華南農學院圖書館藏"之印。 書前扉頁印有1980年1月, 廖承志為祝賀該書出版題寫的"中日友好萬古長青"墨寶, 作為中日友好的紀念。 該書收錄歷史學家周穀城《中國農學珍本叢刊總序》, 華南農業學院梁家勉教授《宋刻全芳備祖影印本序》, 日藏宋刻本八部分冊封面圖,書後有吳德鐸跋。據《全芳備祖》影印本序可知其書內容輪廓和命名大意,序記:"是書專輯植物(特別是栽培植物)資料,故稱‘芳'。據自序:‘獨於花、果、草、木,尤全且備',‘所輯凡四百餘門',故稱‘全芳';涉及有關每一植物的‘事實、賦詠、樂府,必稽其始',故稱‘備祖'。"[6]

輯者生平,不見史傳。梁家勉序稱:"南宋陳詠輯。詠字景沂,號肥遯,又號愚一子,浙江天臺人。"[7]陳景沂自少聰穎明敏,博覽群書,苦學不輟。弱冠之年出外遊學,先後在浙西、臨安、姑蘇、金陵、兩淮等地教書。宋理宗時上書論恢復,不報,遂專意著述。認為"大學充教,格物為先,而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於是,陳景沂"晨窗夜燈,不倦披閱,記事而提其要,纂言而勾其玄"[8],搜集古今圖書資料,探求大自然原理,著成《全芳備祖》。收集三百餘種植物,備述其起源、特徵、形態、性味、分佈、用途、演變以及歷史掌故、風俗傳說,後又有增補、修正有關詩詞文賦,力求齊備,編為一帙,開古代以植物為物件的類書之先河。

影印本《全芳備祖》分為前後兩集。前集二十七卷,為花部,著錄花卉植物128種(附錄10種)。前集總目、卷一至卷十三為手抄本,半葉11行,行19字,字體工整、字跡清晰,每卷之首冠以"天臺陳景沂編輯,建安祝穆訂正"。在前集卷四、卷九、卷十二之三處可見刻印不全的鈐印,應為"華南農學院圖書館藏"之印。卷十四至卷廿七為刻本,板框高15.3釐米,廣10釐米,半葉13行,行24字,刻印基本清晰,偶有著色不均,可見破損修補之痕跡。從卷十四宋刻本開始,每卷首題有"天臺陳先生類編花果卉木全芳備祖卷之十四,江淮肥遯愚一子陳景沂編輯,建安祝穆訂正"。後集三十一卷,分果部、卉部、草部、木部、農桑部、蔬部、藥部共七部分,著錄植物183種(附錄38種)。後集總目中卷一至卷十三為宋刻本,總目記為"新編花果卉木全芳備祖總目"。目錄頁有鈐印,色淡難辨,應為日本宮內廳藏書印。後集卷十四至卷十七為手抄本,卷十八至卷卅一為宋刻本,著錄同前集。

《全芳備祖》影印出版後,文獻價值頗豐,得到學術界的廣泛關注。其特點有三。一是其綱目結構編排比較嚴謹,層次分明、條理清晰(見表1)。因而,在我國的辭書中,它是一部編排較為科學、體例謹嚴的專科辭典。吳德鐸曾譽其為"中國最早的植物學辭典"[9]。二是其所輯資料內容極為豐富,網羅植物品種眾多,篇幅規模甚巨(見表2)。陳景沂序記:"北宋以後則特為賅備,而南宋尤詳,多有他書不載,及其本集已佚者,皆可以資考證。"基於此,該書成為宋集輯佚、校勘的重要資源,為文獻學界所重視。三是其為我國植物學工具書的鼻祖。《全芳備祖》與《群芳譜》、《廣群芳譜》、《采芳隨筆》有嬗遞淵源。《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全芳備祖提要》記:"明王象晉《群芳譜》, 即以是書為藍本。"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成書,清汪灝等編《廣群芳譜》,則是對《群芳譜》的擴充。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舉人查彬著《采芳隨筆》,亦有擴充和發展。楊寶霖在《〈古今合璧事類備要〉別集草木卷與〈全芳備祖〉》一文中闡釋了《全芳備祖》與《古今合璧事類備要》的內在聯繫,指出《古今合璧事類備要》別集中,關於記載花果草木的卷二十二至卷六十一的四十卷實為《群芳備祖》的簡編本[10]。

表1 《全芳備祖》綱目結構

例(梅花)

記述

事實祖

(凡3目)

碎錄

上林苑有朱梅、同心梅、紫蒂梅。--西京雜記

記載歷代書籍對該種植物的記載和出處,如科學知識、故事、傳說等。

紀要

梁何遜在揚州,法曹廨舍有梅花一枝,遜吟詠其下。後居洛,思梅花,再請其任,從之。抵揚州,花方盛,遜對花彷徨。--杜詩注

雜著

歐陽文忠公極賞疏影暗香之句,而不知和靖別有一聯"雪後園林才半樹,水邊籬落忽橫枝"勝彼二句,不知歐陽公何緣棄此而賞彼耶。--苕溪漁隱評

賦詠祖

(凡十目)17類

五言散句

人懷前歲別,花發去年枝。--梁元帝

收集歷代詩人對該種植物的詠頌。

七言散句

相思一夜梅花發,忽到窗前疑是君。--韓文公

五言散聯

空山有佳人,寒林弄孤芳。曉分天女白,夜奪嫦娥光。--韓子蒼

七言散聯

調鼎自期終有實,論花天下更無香。月娥服禦無非素,玉女精神不尚妝。--張大潛

五言古詩

兔園標物序,驚時最是梅。銜霜當路發,映雪擬寒開。枝橫卻月觀,花繞淩風台。朝灑長門泣,夕駐臨邛杯。應知早飄落,故逐上春來。--何遜

七言古詩

梅花耿耿冰玉姿,香(杏)花淡淡注胭脂。兩花相嬌不相下,各向春風問(同)索價。折來雙插一銅瓶,旋汲井花澆便醒。紅紅白白看不足,更遣山童燒蠟燭。--楊誠齋

五言八句

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前村深雪裡,昨夜一枝開。風遞幽香去,禽窺素豔來。明年還應律,先發應春台。--齊己

七言八句

東閣官梅動詩興,還如何遜在揚州。此時對雪遙相憶,送客逢春可自由?幸不折來傷歲暮,若為看去亂鄉愁。江邊一樹垂垂發,朝夕催人自白頭。--杜工部

五言絕句

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晉陸凱

七言絕句

一樹寒梅白玉條,迥臨村路傍溪橋。

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春(冬)雪未銷。--戎昱

樂府祖

菩薩蠻

濕雲不動溪橋冷,嫩寒初透東風影。橋下水聲長,一枝和月香。

人憐花似舊,花比人應瘦。莫憑小欄幹,夜深花正寒。--東坡

收錄與本植物有關的詞,分別以詞牌標目,如浪淘沙、南鄉子、蒲庭芳、浣溪沙、菩薩蠻、清平樂、西江月等。

西江月

玉骨那愁瘴霧,冰肌自有仙風。海仙時遣探芳叢,倒掛綠毛麼鳳。

素面常嫌粉涴,洗妝不褪唇紅。高情已逐曉雲空,不與梨花同夢。--東坡

表2 《全芳備祖》目次內容

目部

卷次

卷數

內容

前集卷一至卷二十七

共27卷

梅花、牡丹、芍藥、紅梅(臘梅)、瓊花、玉蕋、海棠、桃花、李花、梨花、杏花、荷花、菊花、岩桂、葵花、百合、牽牛、淩霄、酑醾、紫薇、杜鵑、薔薇、金沙、木香、柳花、木蘭、桐花、萬年枝、朱瑾、佛桑、茶花、水仙、瑞香、櫻桃、石榴、芙蓉、茉莉、萱草、石竹等。

後集卷一至卷九

共9卷

荔枝、蓮、藕、菱、芡、橘、柑、橙、金橘、甘蔗、橄欖、餘甘子、榅桲、甘露子、梅、杏、桃、梨、石榴、楊梅、枇杷、柿、棗、胡桃(松子)、栗、銀杏、榧、瓜、木瓜、李、柰、櫻桃、葡萄。

後集卷十至卷十二

共3卷

草、芝草、虞美人草、菖蒲、苔蘚、萍、荇、菰、蒲、蘆。

後集卷十三

共1卷

芭蕉、木綿、薜荔、藤蘿、藍、茅、蓬、莎。

後集卷十四至卷十九

共6卷

松、柏、杉、槐、椿、竹、楊柳、楓、榕、楸、榆、桐、豫章、石楠、柟、靈壽木、椰子、桄榔、楮、棕、棕櫚、黃楊、樗櫟、樺、荊、水清木、海棕木、女貞木、七葉木、桫欏木。

農桑

後集卷二十至卷二十二

共3卷

榖、稻、米、麥、豆、桑。

後集卷二十三至卷二十七

共5卷

筍、蕨菜、枸杞、蔬菜、元脩菜、瓠、茄、薤、韭、蔥、薑、菌葚、木耳、芸薹、蔊菜、決明、首蓿、藜藿、薺、藤菜、蕪菁、萵苣、芥、菘、菠薐、莧、芹、蓴菜、蒿、荇、茭白、蘆筍、豆腐。

後集卷二十八至卷三十一

共4卷

茶、人參、茯苓、術、肉豆蔻、丁香、甘草、辰砂、鐘乳、茱莄、皂莢、仙靈毗、白頭翁、益智、覆益子、杜若、蕪蘼、兔絲子、地黃、椒、芎、檳郎、扶留、薏苡、黃精、金櫻子、麥門冬、紫蘇、胡麻。

3 配補更接近原本的抄本

影印本第一次以全貌,展現出這部珍籍的非凡價值。但是,從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如全書取材不夠嚴謹,所輯文字偶有錯訛脫漏,下注出處或有或無,甚至有張冠李戴的現象,以致唐圭璋先生有"非校不能用"的告誡。因此,對《全芳備祖》諸本間的參校顯得十分重要。明清以後,《全芳備祖》多有抄本見於著錄(見表3),如丁丙八千卷樓藏抄本、孫星衍藏抄本、孔廣陶岳雪樓抄本、北大藏張氏抄本、古處閣抄本、鄭振鐸藏抄本、方惠功藏抄本等,這為諸本的校勘提供了方便。楊寶霖在《〈全芳備祖〉版本敘錄》一文中考述,在眾多抄本中,以丁丙的八千卷樓藏抄本最為接近宋刻本,其書名、編者、訂正者及後集目錄所題書名與刻本相同,此本與日藏刻本也最為接近。[11]該本今藏南京圖書館,素紙抄寫,線裝8 冊,半葉9 行,行18 字。扉頁有丁丙親筆題跋,序目之頁有"胡氏茨村藏本"、"十萬卷樓藏書"、"錢塘丁氏藏書"、"八千卷樓藏書印"、"江蘇省圖書館善本書"等印鑒。

表3 《全芳備祖》諸抄本

藏本名稱

現藏地點

1

丁丙八千卷樓藏抄本

南京圖書館

2

孔廣陶岳雪樓抄本

廣東中山圖書館

3

方氏碧琳琅館藏本

國家圖書館

4

北京圖書館藏抄本

國家圖書館

5

張氏本

北京大學

6

西諦(鄭振鐸)藏本

國家圖書館

7

古處閣抄本

北京大學

8

結一廬藏抄本

上海圖書館

9

孫詒經藏抄本

上海辭書出版社

10

袁昶藏抄本

國家圖書館

11

紅蘭館藏抄本

國家圖書館

12

四庫本(有文淵閣、文津閣等)

國家圖書館

13

群碧居士藏抄本

上海圖書館

14

清華大學藏"定本"抄本

清華大學

15

孫星衍藏抄本

北京大學

16

"李馥"藏抄本

雲南大學圖書館

17

徐氏積學齋抄本

國家圖書館

18

1956 年華南農大複抄徐氏積學齋本

華南農大

19

繆荃孫藏本

浙江圖書館

20

燕京圖書館抄本

美國哈佛燕京圖書館

21

吉林省圖書館藏抄本

吉林省圖書館

22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明抄本

臺北故宮博物院

23

臺灣"國家圖書館"藏烏絲欄舊抄本

臺灣"國家圖書館"

24

臺灣"國家圖書館"藏舊抄本(汲古閣毛氏抄)

臺灣"國家圖書館"

25

臺灣"國家圖書館"藏舊抄本

臺灣"國家圖書館"

26

臺灣"中央研究院"傅斯年圖書館藏舊烏絲欄抄本

臺灣"中央研究院"

27

美國國會圖書館藏抄本

美國國會圖書館

28

日本大倉文化財團藏明抄本

日本大倉文化財團

繼農業出版社1982年出版通行本之後,該書的《四庫全書》本、上海辭書出版社所藏汲古閣抄本陸續影印梓行,尤其是作為電子書納入《四庫全書》、《中國基本古籍庫》等大型古籍全文資料庫以後,頗便讀者使用。

2014年11月,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全芳備祖》點校本,是該書第一部標點整理本。為該社《浙江文叢》的一種,由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程傑教授和湖北民族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王三毛副教授點校,精裝4冊。此本仍以日藏宮內省殘本為底本,配補最為接近宋刻本的丁丙八千卷樓藏抄本,相比農業出版社1982年版的通行本,更為完備,嘉惠學林。

[參考文獻]

[1]戚志芬.中國的類書、政書和叢書[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69-71

[2]楊寶霖.《全芳備祖》刻本是元槧[J].黃石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3(3):72-76

[3]吳家駒.關於《全芳備祖》版本問題[J].圖書館雜誌,1987(6):50-51

[4]劉蔚.《全芳備祖》文獻疏失舉正[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5)

[5]吳德鐸.《全芳備祖》跋[J].讀書,1982(4):107-108

[6]陳景沂.全芳備祖(日藏宋刻影印本)[M].北京:農業出版社, 1982:2-3

[7]梁家勉.影印《全芳備祖》序言[J].學術研究,1981.6:112-114

[8]陳景沂. 陳景沂自序//全芳備祖(日藏宋刻影印本)[M].北京:農業出版社, 1982:9

[9]吳德鐸.《全芳備祖》述概//文心雕同[M].上海:學林出版社,1991:244-249

[10]楊寶霖.《古今合璧事類備要》別集草木卷與《全芳備祖》[J].文獻,1985(4):160-173

[11]程傑.《全芳備祖》的抄本問題[J].中國農史,2013(6):114-122

日藏宋刻本八部分冊封面圖,書後有吳德鐸跋。據《全芳備祖》影印本序可知其書內容輪廓和命名大意,序記:"是書專輯植物(特別是栽培植物)資料,故稱‘芳'。據自序:‘獨於花、果、草、木,尤全且備',‘所輯凡四百餘門',故稱‘全芳';涉及有關每一植物的‘事實、賦詠、樂府,必稽其始',故稱‘備祖'。"[6]

輯者生平,不見史傳。梁家勉序稱:"南宋陳詠輯。詠字景沂,號肥遯,又號愚一子,浙江天臺人。"[7]陳景沂自少聰穎明敏,博覽群書,苦學不輟。弱冠之年出外遊學,先後在浙西、臨安、姑蘇、金陵、兩淮等地教書。宋理宗時上書論恢復,不報,遂專意著述。認為"大學充教,格物為先,而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於是,陳景沂"晨窗夜燈,不倦披閱,記事而提其要,纂言而勾其玄"[8],搜集古今圖書資料,探求大自然原理,著成《全芳備祖》。收集三百餘種植物,備述其起源、特徵、形態、性味、分佈、用途、演變以及歷史掌故、風俗傳說,後又有增補、修正有關詩詞文賦,力求齊備,編為一帙,開古代以植物為物件的類書之先河。

影印本《全芳備祖》分為前後兩集。前集二十七卷,為花部,著錄花卉植物128種(附錄10種)。前集總目、卷一至卷十三為手抄本,半葉11行,行19字,字體工整、字跡清晰,每卷之首冠以"天臺陳景沂編輯,建安祝穆訂正"。在前集卷四、卷九、卷十二之三處可見刻印不全的鈐印,應為"華南農學院圖書館藏"之印。卷十四至卷廿七為刻本,板框高15.3釐米,廣10釐米,半葉13行,行24字,刻印基本清晰,偶有著色不均,可見破損修補之痕跡。從卷十四宋刻本開始,每卷首題有"天臺陳先生類編花果卉木全芳備祖卷之十四,江淮肥遯愚一子陳景沂編輯,建安祝穆訂正"。後集三十一卷,分果部、卉部、草部、木部、農桑部、蔬部、藥部共七部分,著錄植物183種(附錄38種)。後集總目中卷一至卷十三為宋刻本,總目記為"新編花果卉木全芳備祖總目"。目錄頁有鈐印,色淡難辨,應為日本宮內廳藏書印。後集卷十四至卷十七為手抄本,卷十八至卷卅一為宋刻本,著錄同前集。

《全芳備祖》影印出版後,文獻價值頗豐,得到學術界的廣泛關注。其特點有三。一是其綱目結構編排比較嚴謹,層次分明、條理清晰(見表1)。因而,在我國的辭書中,它是一部編排較為科學、體例謹嚴的專科辭典。吳德鐸曾譽其為"中國最早的植物學辭典"[9]。二是其所輯資料內容極為豐富,網羅植物品種眾多,篇幅規模甚巨(見表2)。陳景沂序記:"北宋以後則特為賅備,而南宋尤詳,多有他書不載,及其本集已佚者,皆可以資考證。"基於此,該書成為宋集輯佚、校勘的重要資源,為文獻學界所重視。三是其為我國植物學工具書的鼻祖。《全芳備祖》與《群芳譜》、《廣群芳譜》、《采芳隨筆》有嬗遞淵源。《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全芳備祖提要》記:"明王象晉《群芳譜》, 即以是書為藍本。"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成書,清汪灝等編《廣群芳譜》,則是對《群芳譜》的擴充。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舉人查彬著《采芳隨筆》,亦有擴充和發展。楊寶霖在《〈古今合璧事類備要〉別集草木卷與〈全芳備祖〉》一文中闡釋了《全芳備祖》與《古今合璧事類備要》的內在聯繫,指出《古今合璧事類備要》別集中,關於記載花果草木的卷二十二至卷六十一的四十卷實為《群芳備祖》的簡編本[10]。

表1 《全芳備祖》綱目結構

例(梅花)

記述

事實祖

(凡3目)

碎錄

上林苑有朱梅、同心梅、紫蒂梅。--西京雜記

記載歷代書籍對該種植物的記載和出處,如科學知識、故事、傳說等。

紀要

梁何遜在揚州,法曹廨舍有梅花一枝,遜吟詠其下。後居洛,思梅花,再請其任,從之。抵揚州,花方盛,遜對花彷徨。--杜詩注

雜著

歐陽文忠公極賞疏影暗香之句,而不知和靖別有一聯"雪後園林才半樹,水邊籬落忽橫枝"勝彼二句,不知歐陽公何緣棄此而賞彼耶。--苕溪漁隱評

賦詠祖

(凡十目)17類

五言散句

人懷前歲別,花發去年枝。--梁元帝

收集歷代詩人對該種植物的詠頌。

七言散句

相思一夜梅花發,忽到窗前疑是君。--韓文公

五言散聯

空山有佳人,寒林弄孤芳。曉分天女白,夜奪嫦娥光。--韓子蒼

七言散聯

調鼎自期終有實,論花天下更無香。月娥服禦無非素,玉女精神不尚妝。--張大潛

五言古詩

兔園標物序,驚時最是梅。銜霜當路發,映雪擬寒開。枝橫卻月觀,花繞淩風台。朝灑長門泣,夕駐臨邛杯。應知早飄落,故逐上春來。--何遜

七言古詩

梅花耿耿冰玉姿,香(杏)花淡淡注胭脂。兩花相嬌不相下,各向春風問(同)索價。折來雙插一銅瓶,旋汲井花澆便醒。紅紅白白看不足,更遣山童燒蠟燭。--楊誠齋

五言八句

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前村深雪裡,昨夜一枝開。風遞幽香去,禽窺素豔來。明年還應律,先發應春台。--齊己

七言八句

東閣官梅動詩興,還如何遜在揚州。此時對雪遙相憶,送客逢春可自由?幸不折來傷歲暮,若為看去亂鄉愁。江邊一樹垂垂發,朝夕催人自白頭。--杜工部

五言絕句

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晉陸凱

七言絕句

一樹寒梅白玉條,迥臨村路傍溪橋。

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春(冬)雪未銷。--戎昱

樂府祖

菩薩蠻

濕雲不動溪橋冷,嫩寒初透東風影。橋下水聲長,一枝和月香。

人憐花似舊,花比人應瘦。莫憑小欄幹,夜深花正寒。--東坡

收錄與本植物有關的詞,分別以詞牌標目,如浪淘沙、南鄉子、蒲庭芳、浣溪沙、菩薩蠻、清平樂、西江月等。

西江月

玉骨那愁瘴霧,冰肌自有仙風。海仙時遣探芳叢,倒掛綠毛麼鳳。

素面常嫌粉涴,洗妝不褪唇紅。高情已逐曉雲空,不與梨花同夢。--東坡

表2 《全芳備祖》目次內容

目部

卷次

卷數

內容

前集卷一至卷二十七

共27卷

梅花、牡丹、芍藥、紅梅(臘梅)、瓊花、玉蕋、海棠、桃花、李花、梨花、杏花、荷花、菊花、岩桂、葵花、百合、牽牛、淩霄、酑醾、紫薇、杜鵑、薔薇、金沙、木香、柳花、木蘭、桐花、萬年枝、朱瑾、佛桑、茶花、水仙、瑞香、櫻桃、石榴、芙蓉、茉莉、萱草、石竹等。

後集卷一至卷九

共9卷

荔枝、蓮、藕、菱、芡、橘、柑、橙、金橘、甘蔗、橄欖、餘甘子、榅桲、甘露子、梅、杏、桃、梨、石榴、楊梅、枇杷、柿、棗、胡桃(松子)、栗、銀杏、榧、瓜、木瓜、李、柰、櫻桃、葡萄。

後集卷十至卷十二

共3卷

草、芝草、虞美人草、菖蒲、苔蘚、萍、荇、菰、蒲、蘆。

後集卷十三

共1卷

芭蕉、木綿、薜荔、藤蘿、藍、茅、蓬、莎。

後集卷十四至卷十九

共6卷

松、柏、杉、槐、椿、竹、楊柳、楓、榕、楸、榆、桐、豫章、石楠、柟、靈壽木、椰子、桄榔、楮、棕、棕櫚、黃楊、樗櫟、樺、荊、水清木、海棕木、女貞木、七葉木、桫欏木。

農桑

後集卷二十至卷二十二

共3卷

榖、稻、米、麥、豆、桑。

後集卷二十三至卷二十七

共5卷

筍、蕨菜、枸杞、蔬菜、元脩菜、瓠、茄、薤、韭、蔥、薑、菌葚、木耳、芸薹、蔊菜、決明、首蓿、藜藿、薺、藤菜、蕪菁、萵苣、芥、菘、菠薐、莧、芹、蓴菜、蒿、荇、茭白、蘆筍、豆腐。

後集卷二十八至卷三十一

共4卷

茶、人參、茯苓、術、肉豆蔻、丁香、甘草、辰砂、鐘乳、茱莄、皂莢、仙靈毗、白頭翁、益智、覆益子、杜若、蕪蘼、兔絲子、地黃、椒、芎、檳郎、扶留、薏苡、黃精、金櫻子、麥門冬、紫蘇、胡麻。

3 配補更接近原本的抄本

影印本第一次以全貌,展現出這部珍籍的非凡價值。但是,從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如全書取材不夠嚴謹,所輯文字偶有錯訛脫漏,下注出處或有或無,甚至有張冠李戴的現象,以致唐圭璋先生有"非校不能用"的告誡。因此,對《全芳備祖》諸本間的參校顯得十分重要。明清以後,《全芳備祖》多有抄本見於著錄(見表3),如丁丙八千卷樓藏抄本、孫星衍藏抄本、孔廣陶岳雪樓抄本、北大藏張氏抄本、古處閣抄本、鄭振鐸藏抄本、方惠功藏抄本等,這為諸本的校勘提供了方便。楊寶霖在《〈全芳備祖〉版本敘錄》一文中考述,在眾多抄本中,以丁丙的八千卷樓藏抄本最為接近宋刻本,其書名、編者、訂正者及後集目錄所題書名與刻本相同,此本與日藏刻本也最為接近。[11]該本今藏南京圖書館,素紙抄寫,線裝8 冊,半葉9 行,行18 字。扉頁有丁丙親筆題跋,序目之頁有"胡氏茨村藏本"、"十萬卷樓藏書"、"錢塘丁氏藏書"、"八千卷樓藏書印"、"江蘇省圖書館善本書"等印鑒。

表3 《全芳備祖》諸抄本

藏本名稱

現藏地點

1

丁丙八千卷樓藏抄本

南京圖書館

2

孔廣陶岳雪樓抄本

廣東中山圖書館

3

方氏碧琳琅館藏本

國家圖書館

4

北京圖書館藏抄本

國家圖書館

5

張氏本

北京大學

6

西諦(鄭振鐸)藏本

國家圖書館

7

古處閣抄本

北京大學

8

結一廬藏抄本

上海圖書館

9

孫詒經藏抄本

上海辭書出版社

10

袁昶藏抄本

國家圖書館

11

紅蘭館藏抄本

國家圖書館

12

四庫本(有文淵閣、文津閣等)

國家圖書館

13

群碧居士藏抄本

上海圖書館

14

清華大學藏"定本"抄本

清華大學

15

孫星衍藏抄本

北京大學

16

"李馥"藏抄本

雲南大學圖書館

17

徐氏積學齋抄本

國家圖書館

18

1956 年華南農大複抄徐氏積學齋本

華南農大

19

繆荃孫藏本

浙江圖書館

20

燕京圖書館抄本

美國哈佛燕京圖書館

21

吉林省圖書館藏抄本

吉林省圖書館

22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明抄本

臺北故宮博物院

23

臺灣"國家圖書館"藏烏絲欄舊抄本

臺灣"國家圖書館"

24

臺灣"國家圖書館"藏舊抄本(汲古閣毛氏抄)

臺灣"國家圖書館"

25

臺灣"國家圖書館"藏舊抄本

臺灣"國家圖書館"

26

臺灣"中央研究院"傅斯年圖書館藏舊烏絲欄抄本

臺灣"中央研究院"

27

美國國會圖書館藏抄本

美國國會圖書館

28

日本大倉文化財團藏明抄本

日本大倉文化財團

繼農業出版社1982年出版通行本之後,該書的《四庫全書》本、上海辭書出版社所藏汲古閣抄本陸續影印梓行,尤其是作為電子書納入《四庫全書》、《中國基本古籍庫》等大型古籍全文資料庫以後,頗便讀者使用。

2014年11月,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全芳備祖》點校本,是該書第一部標點整理本。為該社《浙江文叢》的一種,由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程傑教授和湖北民族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王三毛副教授點校,精裝4冊。此本仍以日藏宮內省殘本為底本,配補最為接近宋刻本的丁丙八千卷樓藏抄本,相比農業出版社1982年版的通行本,更為完備,嘉惠學林。

[參考文獻]

[1]戚志芬.中國的類書、政書和叢書[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69-71

[2]楊寶霖.《全芳備祖》刻本是元槧[J].黃石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3(3):72-76

[3]吳家駒.關於《全芳備祖》版本問題[J].圖書館雜誌,1987(6):50-51

[4]劉蔚.《全芳備祖》文獻疏失舉正[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5)

[5]吳德鐸.《全芳備祖》跋[J].讀書,1982(4):107-108

[6]陳景沂.全芳備祖(日藏宋刻影印本)[M].北京:農業出版社, 1982:2-3

[7]梁家勉.影印《全芳備祖》序言[J].學術研究,1981.6:112-114

[8]陳景沂. 陳景沂自序//全芳備祖(日藏宋刻影印本)[M].北京:農業出版社, 1982:9

[9]吳德鐸.《全芳備祖》述概//文心雕同[M].上海:學林出版社,1991:244-249

[10]楊寶霖.《古今合璧事類備要》別集草木卷與《全芳備祖》[J].文獻,1985(4):160-173

[11]程傑.《全芳備祖》的抄本問題[J].中國農史,2013(6):114-122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