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攜手“海絲”沿線國家 福建海洋經濟合作開疆拓土

中新社福州5月13日電 (閆旭)福州馬尾, 自古以來就是遠洋漁業的主要集散地, 也是海產品進出境的中國重要口岸之一。 位於這裡的中國-東盟海產品交易所大廳裡, 四周牆上的電子螢幕不停地滾動著交易數位, 呈現一派繁忙景象。

中國-東盟海產品交易所副總裁薛永福告訴中新社記者, 截至目前, 掛牌兩年有餘的該交易所已發展境內外會員358家, 線上累計交易額5317億元(人民幣, 下同)。

2015年3月, 中國-東盟海產品交易所掛牌運營。 作為對接“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互聯網交易服務平臺, 該交易所吸納中國與東盟國家的海產品生產、加工、貿易企業及擁有大宗海產品和海產資源的龍頭企業為會員,

對大宗海產品現貨通過“線上交易、線下交收、跨境結算”的方式進行交易。

據薛永福透露, 目前中國-東盟海產品交易所馬來西亞分中心已進入實質性商務談判和業務審批階段, 緬甸和越南分中心正在籌建中;“海上絲綢之路期貨交易所(柬埔寨)”也已獲柬埔寨證監會批准籌建。

去年9月, 中國-東盟海產品交易所與馬來西亞皆富集團簽約合作, 共同在馬來西亞建設占地6.2萬畝、投資32.9億元的產業合作基地。 “未來, 我們將陸續在東盟各國建立基地, 搭建合作共贏新平臺。 ”薛永福說。

伴隨“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 作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的福建,

現代漁業加快轉型, 遠洋漁業蓬勃發展, 與東盟國家的漁業合作方興未艾。 統計數字顯示, 2016年, 福建漁業經濟總產值達到2734億元, 其中水產品出口居全國第一, 遠洋綜合經濟實力居全國第一。

福建充分利用“一帶一路”建設的契機, 在境外合作投資建設了一批遠洋漁業基地和漁業養殖基地。 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廳廳長吳南翔介紹說, 已有10家企業在印尼、馬來西亞等國家建立漁業養殖基地, 境外水產養殖發展規模居中國第一;遠洋漁業工程包建設去年完成專案投資15.26億元, 開工建造遠洋漁船127艘, 新建(擴建)境外基地4個, 新增水產品加工、冷鏈物流項目4個。

巨集東漁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宏東”)投資建立的茅利塔尼亞綜合基地,

就是目前中國境外投資規模最大的遠洋漁業基地。 在那裡, 當地員工1000多人, 每週總量超過2500噸的漁獲物發往歐洲、美國、日本、韓國等二十幾個國家, “巨集東”毛塔基地成為當地重要的支柱企業。

“宏東”是從福建“走出去”的一家遠洋漁業公司。 今年, “宏東”的遠洋船隊將達到170艘, 在茅利塔尼亞的雇員有望達到2500人。 “宏東”還計畫與莫三比克、坦尚尼亞開展漁業合作, 輻射印度洋海域及莫三比克海峽周邊國家專屬經濟區。

“宏東”董事長蘭勇表示, 大西洋漁業資源的開發, 絕非一年撈捕、售出幾萬噸魚這麼簡單, 將建好基地並持續完善產業鏈, 努力保持漁業資源的永續。

對接“一帶一路”, 福建加速海峽藍色經濟試驗區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建設,

全面推進與“海絲”沿線國家和地區的海洋經濟合作, 力爭到“十三五”末海洋生產總值突破萬億元。

業界認為,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的建設, 為福建加強與“海絲”沿線國家和地區在港口建設、口岸通關、物流資訊化等方面的合作, 為福建海洋產業“引進來”和“走出去”, 都帶來新的機遇。 (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