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歷史上的戰國四公子之一黃歇,比《羋月傳》更精彩

在那個風雲際會的春秋戰國年代, 他是翩翩公子也是統戰人才, 他巧言善辯也忠賢衛君, 他榮極一時竟卻結局落寞。

他, 就是戰國四公子之———黃歇。

受命赴秦:權謀秦楚, 化險為夷

黃歇出生于楚國, 受彼時戰國時期大環境影響, 他自青年期就萌有一顆熱愛國家且積極向上之心。 所以, 他常年虛心求教, 四處拜師遊學, 積累了豐富深厚的人生閱歷。

學則為用, 在黃歇43歲這年, 終於迎來一個施展才識的機會。 當時秦楚交戰, 烽煙正濃, 秦國的一再猛攻, 讓楚王深感無力。 百般權衡後, 楚王決定, 派遣黃歇出使秦國求和。

就這樣, 黃歇帶著國家的希望、人民的期盼, 踏上了去往秦國之路。

(黃歇像)

來到秦國後, 黃歇很快知道了秦國準備再一次攻打楚國的消息, 便連夜精心擬寫了一封勸諫信。

信中先以“兩虎相鬥”為例, 說明秦楚交戰最終只會落得兩敗俱傷的下場,

且如此一來, 韓、趙、魏、齊等國將趁機坐收漁翁之利, 有百害而無一利。

接著, 他引經據典, 以“狐涉水, 濡其尾”等例, 講述小狐狸渡水將過時, 卻濕了尾巴, 借喻凡人皆會有如此宿命, “靡不有初, 鮮克有終”。 以這樣的文藝方式, 黃歇闡述了楚國求和立場, 以理服人且以情動人。

最終, 聽完黃歇的利弊分析後, 秦王被成功說服。 他當即派使臣給楚國送去厚禮, 與楚國締結為友好國家。

此番遊說成功, 由此一來, 黃歇不僅不負楚王與人民的期望, 也為自己的仕途奠定了穩固基石。

(秦楚互派使臣)

坐困于秦:訥言敏行, 太子獲歸

自然地, 回到楚國後, 黃歇受到了楚王前所未有的器重, 走上了坦蕩的政治道路。 但可惜的是, 還未待其完全施展政治志向, 黃歇的命運就發生了新的動盪。

當時, 頃襄王為了遵守與秦國的盟約, 便讓黃歇陪同自己的兒子熊完去到秦國做人質。 而這一去, 就被扣留了十年之久。

西元前263年, 楚國傳來頃襄王病重的消息, 按理說, 作為楚國太子的熊完, 應當馬不停蹄地趕回國才對。

可誰知道, 秦國卻打起了小算盤, 百般推脫阻撓熊完歸楚。

這一回, 黃歇可真是急成了熱鍋上的螞蟻。 與秦國的多次交涉使他深知, 秦國這一次的算盤, 正是意圖借楚國國君病重這一朝野混亂期, 趁機滅楚。 所以, 太子必須安全回國, 因為, 只要有新君在, 才會民心安, 才能國家穩。

好在, 天無絕人之路, 黃歇平日裡就注意到, 秦國丞相范睢很受秦王信任, 且和熊完關係很是要好。 所以, 他很快改變策略, 轉向說服范睢, 希望他能幫助熊完在秦王面前美言幾句。

(史載秦昭王求賢才, 五跪得範雎)

這一日, 黃歇成功約到範雎後, 立即開啟了外交政治家模式。 他先是證實了熊完與范雎的良友關係, 拉近雙方距離。 接著, 以三寸不爛之舌向範雎剖析時事利益, 他說:

“現在楚王隨時可能駕崩, 在楚國上下一片混亂之時, 如果秦國不讓太子熊完回去, 那麼楚國一定會落入覬覦王位的他人手中。 熊完當不成太子不打緊, 關鍵是新太子可不會像熊完一樣和秦國友好互助呀!”

範雎一聽, 審時度勢一番後確實被打動了。想來,楚國曾經也是稱霸多時的大國,假若新任君主不顧一切拼死作戰的話,到頭來,秦國必定得不到多大的好處。況且,從私心講,自己與熊完交情不淺,無論如何,也應幫扶一把。這樣一來,既替秦國疏通了前途,也為自己保留了後路,一石二鳥,何樂而不為?

就這樣,範雎趨利避害地將情況稟告給了秦王。

(範雎說昭王)

可出乎意料的是,秦王並沒有採納範雎的意見,反倒是讓范雎回復黃歇說:“令楚太子之傅先往問楚王之疾,返而後圖之。”

黃歇聽後嘴上雖未再言其他,可心裡早已拉響了警鐘、暗流洶湧:如此緊急的情況,這秦王卻如此敷衍,僅讓太子的師傅回國探望病情。這豈不是置太子與我于死地!罷了,與其坐以待斃,不如自謀出路。

於是,他果斷替太子謀劃說:“秦之留太子也,欲以求利也。而陽文君子二人在中,王若卒大命,太子不在,陽文君子必立為後,太子不得奉宗廟矣。”為楚之社稷著想,您必須即刻回國。

就這樣,黃歇冒險做出了一個大膽決定:讓太子換了衣服扮成馬車夫,跟著使臣回到楚國。至於他自己,就乾脆扮成熊完在驛館呆著,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仔細留心秦國的一舉一動。

接著,估摸著太子已經安全走遠後,黃歇主動向秦王坦白說楚國太子早已離去多時,並且秦國再無可能追得上,願秦王賜他一死,以此贖罪。

這一招破釜沉舟,可是有勇有謀。

而愛面子的秦王聽到自己人質居然從眼皮子底下溜走後,當即暴跳如雷,氣哄哄的說了一句“善”,竟准允黃歇自取性命。

幸運的是,這時,範雎站出來稱讚了黃歇的忠誠聰慧。他提醒秦王兩國之間的利益關係,並暗示秦王無論如何不能傷害楚國使臣。有了範雎的神助攻,黃歇終於也安全回到楚國。

可以說,能結束這場異國囚禁的生涯,與黃歇之勇、之忠、之義,都有絕對的關係。

(影視劇中的黃歇)

身作宰輔:恪盡職守,邑開吳土

黃歇回到楚國後不久,頃襄王去世,黃歇幫助太子熊完順利即位。憑藉著這次大智大勇的行動,黃歇深受新君重視,被委以輔佐治國之重任,同時受命封為春申君。

此後,黃歇再一次憑藉著自己的出眾才識與禮賢下士的良好品質,得到了楚國朝野內外的尊崇與誇讚。在諸侯中,他更是威望大增,可謂是迎來了人生巔峰。

不過,不要以為黃歇只是我們想像中的謙謙書生之樣,除了君子口碑之外,他還有出眾的作戰能力。

西元前257年,秦國大舉進攻趙國都城邯鄲,趙國無力應付來勢洶洶的秦國,便急忙向鄰居楚國求救。楚王命令黃歇領兵援救趙國,沒過多久,邯鄲解圍;兩年後,黃歇再受楚王委託,滅掉了魯國。

(黃歇出征作戰雕像)

通過這兩次成功的軍事行動,楚國重新贏回了在諸侯國中的口碑,恢復了從前繁榮昌盛的樣子。

而秦王這邊,因連續丟失趙魯兩國後,十分懊惱,便精心養兵蓄銳,打算奪得中原霸主的頭銜。由此,各諸侯國擔憂秦國的作戰勢頭一發不可收拾,於是商議聯合起來討伐秦國,並以楚王為六國盟約首腦。大家首托的當權主事者,即是黃歇。

可惜的是,人生往往是榮盛則衰。黃歇之盛至此已盡,開始走向了令人唏噓的下坡路。

後來,合縱聯軍雖曾一度攻到函谷關,最終卻因六國協作不順而戰敗。楚王十分氣憤,覺得自己隱形霸主之位即將不保,便將心中的怒火一股腦撒向了黃歇。他責怪黃歇指揮失利導致作戰失敗,並從此開始冷落黃歇。

就這樣,黃歇背著黑鍋,由巔峰急速跌入低谷。後來,他曾一度不聞政事,專顧招攬賢才賓客,最終引來小人,並被利用後慘招殺身之禍。

應該說,戰國四公子中,他本是盛名最華錦,卻結局最悲戚。究其原因,越是歷經了辱後之榮,越是將其看得無比重要,越是枉送了卿卿性命。

雖然退出歷史舞臺的“狗血”方式與他曾經崢嶸的人生不對等,但無論如何,黃歇晚年之過從未能掩蓋他曾經的光彩。

硝煙彌漫,擋不住他一心向前;和平安樂,擋不住他操勞瑣碎。或許,“聲名聞以天下,行動落於實際”,便是歷史對他最真實的評價吧。

作者:餘午

投稿郵箱:kaiwind123@sina.com

一經採用支付豐厚稿酬

審時度勢一番後確實被打動了。想來,楚國曾經也是稱霸多時的大國,假若新任君主不顧一切拼死作戰的話,到頭來,秦國必定得不到多大的好處。況且,從私心講,自己與熊完交情不淺,無論如何,也應幫扶一把。這樣一來,既替秦國疏通了前途,也為自己保留了後路,一石二鳥,何樂而不為?

就這樣,範雎趨利避害地將情況稟告給了秦王。

(範雎說昭王)

可出乎意料的是,秦王並沒有採納範雎的意見,反倒是讓范雎回復黃歇說:“令楚太子之傅先往問楚王之疾,返而後圖之。”

黃歇聽後嘴上雖未再言其他,可心裡早已拉響了警鐘、暗流洶湧:如此緊急的情況,這秦王卻如此敷衍,僅讓太子的師傅回國探望病情。這豈不是置太子與我于死地!罷了,與其坐以待斃,不如自謀出路。

於是,他果斷替太子謀劃說:“秦之留太子也,欲以求利也。而陽文君子二人在中,王若卒大命,太子不在,陽文君子必立為後,太子不得奉宗廟矣。”為楚之社稷著想,您必須即刻回國。

就這樣,黃歇冒險做出了一個大膽決定:讓太子換了衣服扮成馬車夫,跟著使臣回到楚國。至於他自己,就乾脆扮成熊完在驛館呆著,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仔細留心秦國的一舉一動。

接著,估摸著太子已經安全走遠後,黃歇主動向秦王坦白說楚國太子早已離去多時,並且秦國再無可能追得上,願秦王賜他一死,以此贖罪。

這一招破釜沉舟,可是有勇有謀。

而愛面子的秦王聽到自己人質居然從眼皮子底下溜走後,當即暴跳如雷,氣哄哄的說了一句“善”,竟准允黃歇自取性命。

幸運的是,這時,範雎站出來稱讚了黃歇的忠誠聰慧。他提醒秦王兩國之間的利益關係,並暗示秦王無論如何不能傷害楚國使臣。有了範雎的神助攻,黃歇終於也安全回到楚國。

可以說,能結束這場異國囚禁的生涯,與黃歇之勇、之忠、之義,都有絕對的關係。

(影視劇中的黃歇)

身作宰輔:恪盡職守,邑開吳土

黃歇回到楚國後不久,頃襄王去世,黃歇幫助太子熊完順利即位。憑藉著這次大智大勇的行動,黃歇深受新君重視,被委以輔佐治國之重任,同時受命封為春申君。

此後,黃歇再一次憑藉著自己的出眾才識與禮賢下士的良好品質,得到了楚國朝野內外的尊崇與誇讚。在諸侯中,他更是威望大增,可謂是迎來了人生巔峰。

不過,不要以為黃歇只是我們想像中的謙謙書生之樣,除了君子口碑之外,他還有出眾的作戰能力。

西元前257年,秦國大舉進攻趙國都城邯鄲,趙國無力應付來勢洶洶的秦國,便急忙向鄰居楚國求救。楚王命令黃歇領兵援救趙國,沒過多久,邯鄲解圍;兩年後,黃歇再受楚王委託,滅掉了魯國。

(黃歇出征作戰雕像)

通過這兩次成功的軍事行動,楚國重新贏回了在諸侯國中的口碑,恢復了從前繁榮昌盛的樣子。

而秦王這邊,因連續丟失趙魯兩國後,十分懊惱,便精心養兵蓄銳,打算奪得中原霸主的頭銜。由此,各諸侯國擔憂秦國的作戰勢頭一發不可收拾,於是商議聯合起來討伐秦國,並以楚王為六國盟約首腦。大家首托的當權主事者,即是黃歇。

可惜的是,人生往往是榮盛則衰。黃歇之盛至此已盡,開始走向了令人唏噓的下坡路。

後來,合縱聯軍雖曾一度攻到函谷關,最終卻因六國協作不順而戰敗。楚王十分氣憤,覺得自己隱形霸主之位即將不保,便將心中的怒火一股腦撒向了黃歇。他責怪黃歇指揮失利導致作戰失敗,並從此開始冷落黃歇。

就這樣,黃歇背著黑鍋,由巔峰急速跌入低谷。後來,他曾一度不聞政事,專顧招攬賢才賓客,最終引來小人,並被利用後慘招殺身之禍。

應該說,戰國四公子中,他本是盛名最華錦,卻結局最悲戚。究其原因,越是歷經了辱後之榮,越是將其看得無比重要,越是枉送了卿卿性命。

雖然退出歷史舞臺的“狗血”方式與他曾經崢嶸的人生不對等,但無論如何,黃歇晚年之過從未能掩蓋他曾經的光彩。

硝煙彌漫,擋不住他一心向前;和平安樂,擋不住他操勞瑣碎。或許,“聲名聞以天下,行動落於實際”,便是歷史對他最真實的評價吧。

作者:餘午

投稿郵箱:kaiwind123@sina.com

一經採用支付豐厚稿酬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