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港交所大棋局:“衍生品升級”新藍海

在11日舉行的倫敦金屬交易所(LME)亞洲年會2017前海分論壇上, 香港交易所集團(HKEX)(以下簡稱“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頻繁提到同一個故事——“竹子在成長的前幾年, 幾乎一直忙於地面以下紮根這件事, 冒出地面可能只有幾釐米。 直到進入第五年, 開始神速成長, 一天就能長幾十釐米。 ”他所說的這棵“正在紮根的竹子”, 就是前海聯合交易中心(QME)。

前海—倫敦:港交所的商品棋局

走進前海聯合交易中心(QME)一樓的大廳, 會讓造訪過LME的人恍惚覺得到了倫敦:圓弧佈局的紅色沙發長椅, 頭頂數公尺壁掛式的電子螢幕, 幾乎一模一樣的大廳設計,

讓人不禁猜測二者背後究竟有著怎樣不可割裂的淵源。 況且, 前海聯合交易中心英文簡稱QME, 與LME僅一個字母之差。

5月11日, 距離香港50公里的深圳前海驕陽似火, 李小加在LME亞洲年會2017前海分論壇上公開揭示謎底:二者共同服務於港交所的“兩條腿並行”大宗商品發展戰略。

LME與QME同為香港交易所集團(HKEX)的子公司。 5年前, 全球最古老的基本金屬交易所LME冠上港交所姓氏, 這也成為2010年到任港交所的李小加任期中濃重的一筆。 他認為, 在今後的二十年裡, 香港將會發展成為集股票、大宗商品與外匯為一體的全方位國際金融中心。

股票通已塵埃落定, 商品通似乎已開始上路。 在前海聯合交易中心建設籌備之初, 業界就一再窺探這位港交所掌舵人的商品野心。

從點將招兵到收購LME作為平臺的“組合款”, 其手筆之大, 令業內咋舌。 以至於產品還未出世, 業內就以“商品銀行”、“巨無霸”交易所等量級單位想像之。

此次前海論壇, 是LME亞洲年會第一次在中國內地舉辦的分論壇, 也是QME的首次公開秀:自設立以來第一次面向公眾承辦會議活動。

李小加在論壇上對其貫通期貨、現貨的宏觀戰略構圖並不諱言:期貨戰略——與內地交易所互聯互通, 互掛互惠;現貨戰略——走出去買、走進去建。 將“走出去”收購的平臺如LME, 與“走進去”建設的平臺如QME有效互聯互通, 打造現貨大平臺, 然後與期貨貫通, 與國際貫通, 利用自己的國際金融基礎設施, 增強中國大宗商品定價影響力。

據查, 深圳前海聯合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於2016年4月7日由港榮貿易服務(深圳)有限公司(註冊於2016年4月25日)更名而來, 註冊資本4億元, 法定代表人為肖萍, 李小加任董事長。 股東組成包括港交所(股權占比90.01%)和深圳市前海金融控股有限公司(股權占比9.99%)。

同年10月12日, 李小加在前海聯合交易中心展廳向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彙報了對於該中心的構想, 並獲得支持。

神秘高管陣容揭開面紗

與李小加的大宗商品發展戰略同時揭開面紗的, 還有前海聯合交易中心的神秘高管隊伍面容。

近兩年, 期貨業內骨幹力量湧向同一家實力機構已成為圈內話題, 其背後驅動, 正是港交所在內地大力延攬人才, 組織籌備前海聯合交易中心。

5月11日下午舉行的分論壇上,

QME高管團隊在行政總裁郭曉利的率領下, 集體亮相, 陣容堪稱豪華。 成員均有國內外知名投資銀行以及專業機構的長期從業經歷。

令諸業內資深專業人士追之隨之的QME, 究竟是一個怎樣的機構?

郭曉利表示, QME作為實施港交所集團大宗商品戰略的重要平臺, 擔負著將LME服務實體經濟的成功經驗, 創造性地同中國的實踐相結合, 探索大宗商品市場服務實體經濟可行路徑的重任。 為此, QME有三個層次的定位, 從交易層面, 要實現天天交易, 日日交割;從功能作用層面, 要做到服務實體, 助力改革;從互聯互通層面, 要立足深港, 走向世界。

業內人士認為, 這意味著從技術到風險管理的複雜程度都不遜于傳統的場內期貨交易。

同時, 與三大商品期貨交易所靠近產品產區不同, 囿於香港、前海狹小的地域限制, 這對交易平臺的倉儲及物流提出了很大挑戰。

但對於上述高管團隊來說, 在相關領域久經沙場的沉穩與幹練, 似乎為平臺初期籌備工作增效不少。 據上述高管團隊介紹, 目前平臺人才、技術、倉儲物流佈局及法律等業務已走上軌道並有條不紊地進行。 技術上, 根據實際情況, QME首席技術官李予濤提出“混合雲”的技術設計理念, 適應平臺自身技術需求。 倉儲物流業務方面, QME首席倉儲管理官張英軍表示, 在走訪了800多家企業的基礎上, 確立對標LME方式、培育大倉儲大物流的倉儲物流佈局理念, 佈局原則有三方面:交收方便、貨物安全、物流高效。 在風險管理方面,相關負責人介紹稱,主要理念是管好錢、管好貨,即做好結算和物流倉儲等服務,全員全流程做好風險管理。

QME首席運營官範文韜介紹說,從市場組織來看,QME的市場參與者可分為綜合交易商、專業交易商、風險管理商三大類,同時也包括存管銀行、交收倉庫、物流企業以及行情服務商、質檢機構等協力廠商機構;從品種上看,QME市場又可細分為金屬市場、能源市場、化工市場、黑色市場、農產品(行情000061,買入)市場五大板塊。

立足現貨耕耘藍海

對於QME的定位,業內一直流傳一種猜測,前海聯合交易平臺會否是另外一個“期貨交易所”。

李小加在其日前撰寫的網誌中作出明確解釋:“前海聯合交易中心是一個大宗商品交易平臺,我們的定位是立足現貨、服務實體,與內地期貨交易所形成互補。”

李小加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要將LME在150年時間中積累的現貨服務模式複製過來,時間需要1—3年。在國際市場上,LME在開展期貨交易的同時,還是一家與現貨充分接軌的中間市場,擁有650家交割倉庫,以及貼近實體的規則制度。

從服務現貨的角度出發,借鑒LME現貨體系成功經驗,是郭曉利重點思考的一個問題。

他認為可以從四個方面進行借鑒。一是獨特的天天交易、日日交割制度設計,日合約、周合約、月合約的合約體系以及靈活的展期制度,緊密貼近現貨交易的習慣和需求,最大限度地滿足企業套期保值交易的需要。二是遍佈世界的倉庫佈局,數量眾多的倉庫網路,誠信度高,貼近終端消費。LME在14個國家、34個地區,設置了650家交割倉庫。遍佈世界主要港口和消費地的這些交割庫,便利了終端消費者。三是LME以獨特的到期結算、即期貼現制度,而通常被認為是中遠期的現貨交易所。此外,LME還實行分級結算,會員代理客戶,風險隔離,信用管理,最大限度降低企業交易成本。四是交易商的作用以及自律管理機制。交易商在場外市場發揮主導作用,承擔了調期、串貨等職能,區域升貼水、品牌升貼水的串換,滿足了企業的個性化需求,拉近了場內場外關係。

逸盛石化行銷中心總經理王偉表示,逸盛石化是全球最大的PTA生產商,以目前的市場,如果沒有各種工具的綜合運用,企業生產銷售肯定是虧損的。QME作為港交所集團旗下的子公司,提出的建設LME式天天交易、日日交割思路,是企業最想看到的。

李小加認為,對於許多中小企業而言,在知識、觀念、管理、資金、人才等方面難以駕馭期貨市場的標準化和高杠杆,“滿足這些企業的個性化需求,是服務實體經濟的關鍵,對於推動供給側改革和調整經濟結構,疏通進入實體經濟的管道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鋁業(行情601600,買入)是一家全產業鏈的大型央企,目前包含鋁業以及銅鉛鋅、稀土三大業務板塊。公司行銷管理部總經理趙晉華從企業自身實際情況對QME提出了三點建議:一是從推動全產業鏈角度出發設計品種,比如向鋁的上下游延伸,研究氧化鋁、鋁錠和鋁棒的同步上市;二是設計靈活多樣的業務模式,推動現貨和期貨、場外和場內、線下和線上、商品和金融、境內和境外五大融合,滿足產業客戶個性化需求; 三是著力解決大宗商品行業的一些痛點,如倉儲和物流、融資需求等。他表示,中鋁後續會在上述方面與QME開展深度合作。

據張英軍介紹,目前QME已與超100家倉儲企業、30家物流企業確立了合作關係,這些合作夥伴分佈于14個省、29個城市,承諾提供超1000萬噸的庫容。“年底我們將擴展到200家庫,明年達到400家庫。”張英軍表示,QME倉儲物流的目標是打造LME式的交割倉庫佈局和行業信用,借鑒LME倉儲管理的先進經驗,緊密依靠國內優秀的倉儲物流企業,做到佈局面廣、倉庫數多、貨物安全、物流便利、成本較低,打造滿足實體企業需求的倉儲物流體系。

在從現貨入手服務實體的機構或平臺中,QME並非首家也非唯一一家。據統計,在近期現貨交易平臺清理整頓前夕,國內共計有1000多家現貨交易平臺,許多是地方性的,實際發揮服務實體功能者寥寥,許多被曝光為欺騙投資者、詐財的機構。今年以來,此類不規範交易平臺監管力度明顯大大加強。對此行業現象,李小加表示,樂見並堅決支持清理整頓,這是為了市場更好地發展,更有效地服務實體,從這個意義上看,前海聯合交易中心生逢其時。

在業務開拓方面,港交所投下的“前海棋子”是否會引起國內商品交易市場鯰魚效應還未可知。行業人士建言,各交易市場應負起責任,從我國實體經濟發展宏觀大局出發,加強溝通協作,揚長補短,貼近實體經濟需求,避免資源浪費。

值得注意的是,QME目前尚處於籌備階段,產品推出日程尚不明確。

在風險管理方面,相關負責人介紹稱,主要理念是管好錢、管好貨,即做好結算和物流倉儲等服務,全員全流程做好風險管理。

QME首席運營官範文韜介紹說,從市場組織來看,QME的市場參與者可分為綜合交易商、專業交易商、風險管理商三大類,同時也包括存管銀行、交收倉庫、物流企業以及行情服務商、質檢機構等協力廠商機構;從品種上看,QME市場又可細分為金屬市場、能源市場、化工市場、黑色市場、農產品(行情000061,買入)市場五大板塊。

立足現貨耕耘藍海

對於QME的定位,業內一直流傳一種猜測,前海聯合交易平臺會否是另外一個“期貨交易所”。

李小加在其日前撰寫的網誌中作出明確解釋:“前海聯合交易中心是一個大宗商品交易平臺,我們的定位是立足現貨、服務實體,與內地期貨交易所形成互補。”

李小加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要將LME在150年時間中積累的現貨服務模式複製過來,時間需要1—3年。在國際市場上,LME在開展期貨交易的同時,還是一家與現貨充分接軌的中間市場,擁有650家交割倉庫,以及貼近實體的規則制度。

從服務現貨的角度出發,借鑒LME現貨體系成功經驗,是郭曉利重點思考的一個問題。

他認為可以從四個方面進行借鑒。一是獨特的天天交易、日日交割制度設計,日合約、周合約、月合約的合約體系以及靈活的展期制度,緊密貼近現貨交易的習慣和需求,最大限度地滿足企業套期保值交易的需要。二是遍佈世界的倉庫佈局,數量眾多的倉庫網路,誠信度高,貼近終端消費。LME在14個國家、34個地區,設置了650家交割倉庫。遍佈世界主要港口和消費地的這些交割庫,便利了終端消費者。三是LME以獨特的到期結算、即期貼現制度,而通常被認為是中遠期的現貨交易所。此外,LME還實行分級結算,會員代理客戶,風險隔離,信用管理,最大限度降低企業交易成本。四是交易商的作用以及自律管理機制。交易商在場外市場發揮主導作用,承擔了調期、串貨等職能,區域升貼水、品牌升貼水的串換,滿足了企業的個性化需求,拉近了場內場外關係。

逸盛石化行銷中心總經理王偉表示,逸盛石化是全球最大的PTA生產商,以目前的市場,如果沒有各種工具的綜合運用,企業生產銷售肯定是虧損的。QME作為港交所集團旗下的子公司,提出的建設LME式天天交易、日日交割思路,是企業最想看到的。

李小加認為,對於許多中小企業而言,在知識、觀念、管理、資金、人才等方面難以駕馭期貨市場的標準化和高杠杆,“滿足這些企業的個性化需求,是服務實體經濟的關鍵,對於推動供給側改革和調整經濟結構,疏通進入實體經濟的管道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鋁業(行情601600,買入)是一家全產業鏈的大型央企,目前包含鋁業以及銅鉛鋅、稀土三大業務板塊。公司行銷管理部總經理趙晉華從企業自身實際情況對QME提出了三點建議:一是從推動全產業鏈角度出發設計品種,比如向鋁的上下游延伸,研究氧化鋁、鋁錠和鋁棒的同步上市;二是設計靈活多樣的業務模式,推動現貨和期貨、場外和場內、線下和線上、商品和金融、境內和境外五大融合,滿足產業客戶個性化需求; 三是著力解決大宗商品行業的一些痛點,如倉儲和物流、融資需求等。他表示,中鋁後續會在上述方面與QME開展深度合作。

據張英軍介紹,目前QME已與超100家倉儲企業、30家物流企業確立了合作關係,這些合作夥伴分佈于14個省、29個城市,承諾提供超1000萬噸的庫容。“年底我們將擴展到200家庫,明年達到400家庫。”張英軍表示,QME倉儲物流的目標是打造LME式的交割倉庫佈局和行業信用,借鑒LME倉儲管理的先進經驗,緊密依靠國內優秀的倉儲物流企業,做到佈局面廣、倉庫數多、貨物安全、物流便利、成本較低,打造滿足實體企業需求的倉儲物流體系。

在從現貨入手服務實體的機構或平臺中,QME並非首家也非唯一一家。據統計,在近期現貨交易平臺清理整頓前夕,國內共計有1000多家現貨交易平臺,許多是地方性的,實際發揮服務實體功能者寥寥,許多被曝光為欺騙投資者、詐財的機構。今年以來,此類不規範交易平臺監管力度明顯大大加強。對此行業現象,李小加表示,樂見並堅決支持清理整頓,這是為了市場更好地發展,更有效地服務實體,從這個意義上看,前海聯合交易中心生逢其時。

在業務開拓方面,港交所投下的“前海棋子”是否會引起國內商品交易市場鯰魚效應還未可知。行業人士建言,各交易市場應負起責任,從我國實體經濟發展宏觀大局出發,加強溝通協作,揚長補短,貼近實體經濟需求,避免資源浪費。

值得注意的是,QME目前尚處於籌備階段,產品推出日程尚不明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