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脂硯齋是曹雪芹的情人?叔父?堂兄弟?都不是,而是一民國文士

覃仕勇

在《紅樓夢》的考證研究中, 脂硯齋是個舉足輕重的人物。 他在《脂硯齋評點紅樓夢》中對《紅樓夢》的評點給精彩無比的大觀園增添了如許亮色和魅力,

讓讀者對《紅樓夢》如癡如醉, 從而對八十回後書中人物的命運產生無窮盡的想像。

關於脂硯齋對《紅樓夢》的影響, 劉心武描述得最為形象和生動。

劉心武說, 脂硯齋批語可不得了, 不是咱們所說的一般的批語, 也不是金聖歎點評《水滸傳》那種, 金聖歎跟作者原來沒關係, 可脂硯齋不光是一個批評家, 他的名字還出現在曹雪芹的正文裡面, 在甲戌本裡面講到《紅樓夢》書名改變的過程當中, 最後一句就是“至脂硯齋甲戌抄閱再評, 仍用《石頭記》。 ”最終書名用《石頭記》, 就是由脂硯齋確定的, 可見脂硯齋在曹雪芹心中的分量。

劉心武還說, 在古本《紅樓夢》裡面還有一些詩, 比如一些甲戌本有一首楔子詩,

裡面有兩句, 叫做“謾言紅袖啼痕重, 更有情癡抱恨長。 ”脂硯齋自比“紅袖”, 而“情癡”是賈寶玉的代稱、也是作者的自喻。 說明脂硯齋和作者之間的關係非常之密切。 這首詩的最後兩句是“字字看來皆是血, 十年辛苦不尋常”, 就是十年裡面等於他們共同來完成這個著作, 字字皆是血, 他們共同奮鬥十年是不尋常的。

至於脂硯齋批語的重要性, 劉心武說, 很多曹雪芹用的生活素材她知道, 她門兒清。 比如說她經常有這樣的話, 寫到這兒, 說“有是事, 有是人。 真有是事!真有是事!作者與余, 實實經過!”她能做這個見證。 甚至於“此語猶在耳”, 這句話她當時聽見過, 現在還在耳邊響。 “實寫舊日往事”, 等等, 她和曹雪芹共用《紅樓夢》的原始材料、原始素材,

她厲害得很。

劉心武特別強調, 脂硯齋還整理過八十回以後的書稿, 她不但目擊過、閱讀過曹雪芹八十回以後的寫作, 她還整理過。 但是奇怪的是, 八十回以後曹雪芹寫的稿子不知道為什麼都丟失了。 脂硯齋留下很多這樣的批語, 透露很多東西, 包括八十回以後有的一些文字, 她也透露。

劉心武最後的結論是, 要研究《紅樓夢》, 就繞不開研究脂硯齋, 反正脂硯齋重要得很。

可是, 多少年來, 多少人投入研究, 一直研究不出脂硯齋是何聖神聖, 和曹雪芹是什麼關係, 這, 不能說不是一個極大的遺憾。

其實, 要考證脂硯齋的身世, 最方便、最有效、最有說服力的證據就是脂硯齋在《紅樓夢》上所作的批語。 這些批語中透露了大量的有關脂硯齋與曹雪芹,

脂硯齋與紅樓夢其它人物、事件之間的資訊, 破解這些資訊, 就能破解紅樓夢研究中的許多謎團, 包括脂硯齋本人身世的謎團。

許多紅學研究者就是從這方面著手, 做了大量考究, 但考究出來的結果都不盡相同, 無法統一認識。

大致來說, 關於脂硯齋的身份, 紅學界主要有四種說法:(一)作者說;(二)妻子、或情人說;(三)叔父或舅父說;(四)堂兄弟說。

(一)、支持“作者說”的代表人物是胡適和俞平伯。

胡適的判斷依據是“庚辰本”第二十二回眉批“鳳姐點戲, 脂硯執筆”推論出“鳳姐不識字, 故點戲時需別人執筆;本回雖不曾明說是寶玉執筆, 而寶玉的資格最合。 所以, 這兩條批語使我們可以推測脂硯齋即是《紅樓夢》的主人,

也即是他的作者曹雪芹。 ”

胡適還根據“庚辰本”七十八回《芙蓉誄》裡的許多解釋文詞典故的批語, 認為此類批註“明明是作者自加的注釋”。 其理由是“其時《紅樓夢》剛寫定, 決不會已有‘紅迷’的讀者肯費這麼大的氣力去作此種詳細的注釋”

俞平伯的依據則是:“作者作書時的心理, 旁人怎麼得知?”因而“頗疑脂硯齋即曹雪芹的化名假名”。 

(二)、支持“妻子、或情人說”的代表人物有周汝昌和劉心武。

周汝昌依據“庚辰本”第二十六回的一條側批“玉兄若見此批, 必雲:老貨, 他處處不放鬆, 可恨可恨!回思將餘比作釵顰等乃一知己, 余何幸也!一笑”斷言“明言與釵顰等相比, 斷乎非女性不合”;又依據同回寶玉“多情小姐同鴛帳”一語下批的“我也要惱”斷言這“又是女子聲口”, 認為脂硯齋是個女子。周汝昌還以“甲戌本”一條側批“先為甯榮諸人當頭一喝,卻是為餘一喝”為依據,以為“脂硯齋不在甯榮諸人數中”,但必定是書中的重要角色。他經“反復思繹:與寶玉最好是書中主角之一而又非榮寧本姓的女子有三:即釵、黛和史湘雲”。最終判定“這位脂硯莫非即書中之湘雲的藝術原型”。

周汝昌對自己這個推斷頗為自得,他說:“有朋友問我,你當了大半輩子考證派,你自己覺得哪條考證是你平生最為得意的?我回答說:不做假謙虛,我最得意、最精彩的就是考證《脂硯齋重評石頭記》中的脂硯齋即史湘雲。”

他還在《真本石頭記之脂硯齋評》一文中針對“能解者方有心酸之淚,哭成此書。壬午除夕,書未成,芹為淚盡而逝,餘嘗哭芹,淚亦待盡”這條批語,得意洋洋地說:“試問除去父母,誰能深情傷逝到這般地步呢?而且‘芹’之稱呼,單字成文,若非至近最親,又誰能如此親呢?還不是個妻子與丈夫的關係是什麼?”又說:“雪芹脂硯夫婦,後來落拓,仍舊傲骨崚嶒,感於世情冷暖,不肯下氣求人”。

他還論證出“木石前盟”其實是描寫雪芹、脂硯的愛情。他舉脂批的作者記不記得二十年前“以合歡花釀酒乎”下結論道:“這是說:合歡釀酒,實乃雪芹、脂硯二人幼時情事——即是一種‘前盟’;寫入書中,就名之為‘木石前盟’了,這‘盟’,果然歷盡艱辛苦難,終於成為‘姻緣’。”

的確,從脂評甲戌本第一回上的兩條批語:“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淚哭成此書。壬午除夕,書未成,芹為淚盡而逝。餘嘗哭芹,淚亦待盡。每意覓青埂峰再問石兄,奈不遇瘌頭和尚何!” “今而後,惟願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書何幸,餘二人亦大快遂心於九泉矣!甲午八月淚筆。”很容易讓人認為脂硯與雪芹是夫妻關係,要不,至少也是情人關係。

另外,脂批中也有“茜紗公子情無限,脂硯先生恨幾多”的對句,以及“作書人將批書人哭壞了”等批語,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脂硯齋是個多情的女孩子,對曹雪芹有很深厚的感情。

因此,人們除了認為脂硯是史湘雲外,也有妙玉說、寶琴說等等。

(三)、“叔父說”的依據主要是清人裕瑞在《棗窗閒筆》中所記:“曾見抄本卷額,本本有其叔脂硯之批語,引其當年事甚確,易其名曰《紅樓夢》”。裕瑞的舅舅明琳、明義、明仁是曹雪芹的知交好友,且明義還是有明文記載最早看過全本《紅樓夢》的詩人,作有20首《題紅樓夢》涉及八十回以後迷失的內容。所以,裕瑞這個說法影響很大。

而且,如第十三回作者原題“秦可卿淫喪天香樓”,後來就是在脂硯的干涉下,刪去天香樓事。試想,能對作者產生這麼大權威,不是長輩又是什麼?

而在“叔父說”之後又出現的“舅父說”,其實也是“叔父說”的演變。

(四)、“堂兄弟說”,是比較多人認同的一種。比如說,靖本第二十二回有一條畸笏叟批語:“前批知者聊聊,不數年,芹溪,脂硯,杏齋諸子皆相繼別去,今丁亥夏,只剩朽物一枚,寧不痛殺!”批語中並稱曹雪芹,脂硯齋為“諸子”,而自稱“朽物”,從語氣上看,曹雪芹,脂硯齋應該是同輩人,畸笏叟則比他們兩人年長。

甲戌本第八回,賈母曾經給了秦鐘一個荷包和一個金魁星,脂批:“作者今尚記金魁星之事乎?撫今思昔,腸斷心摧。”即曹雪芹和脂硯齋小時候應該生活在一起。

庚辰本第十七、十八回試才題對額前,賈珍先去園中知會眾人,見了寶玉笑道:“你還不出去,老爺就來了。”“寶玉聽了,帶著奶娘小廝們,一溜煙就出園來。”脂硯齋的側批是:“不肖子弟來看形容。余初看之,不覺怒焉,蓋謂作者形容余幼年往事。因思彼亦自寫其照,何獨餘哉?”按脂硯齋的說法,在大觀園調皮的寶玉是雪芹“自寫其照”,也是“形容余幼年往事”,可見脂硯和雪芹同是“不肖子弟”,當是堂兄弟一類。

就在以上四種說法紛紛揚揚、鬧不可開交之時,新紅學家歐陽健先生卻明確提出“脂本乃後出之偽本”、“脂硯齋出於後人之偽託”之說,被譽為“震撼紅學的新說”。

且說,胡適在1921年發表了《紅樓夢考證》,宣揚“曹寅家世說”、“雪芹自傳說”和“高鶚續書說”等“大膽假設”,但說服力不大,一時應者寥寥。胡適的研究陷入了瓶頸,再無進展。然而,1927年,《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甲戌本橫空出世,隨後又相繼出現庚辰本和己卯本,為胡適的所有假設提供了堅實的版本根據和實證材料。新紅學的理論大廈就此架構完整,統治者紅壇將近一個世紀。也從這個時候起,脂硯齋及其本子和批語都成為了新紅學體系的“護身符”,不可或缺。

誠如潘重規所說:“晚近數十年來,胡適之、俞平伯諸氏考證《紅樓夢》,旁求博訪,舉凡有關紅學資料,片言隻字,無不視同拱璧。於是,脂評舊本暨乾嘉間滿人詩文雜記,如敦誠之《四松堂集》、《鷦鷯庵筆麈》,敦敏之《懋齋詩鈔》,永忠之《延芬室集》,明義之《綠煙瑣窗集》詩選,裕瑞之《棗窗閒筆》,相繼校印行世,殘編斷簡,塵封蠹蝕之餘,竟得寰宇風行,洛陽紙貴,可不謂諸人之厚幸耶?”.

對於這些被尊奉為紅學“圭臬”的東西,歐陽健卻在研究中發現其多數來歷不明,經不起嚴格的鑒定。比如說,脂硯齋並不存在於歷史文獻和傳記史料之中。有關脂硯齋“存在”的兩份“證言”,出現時間都很晚,是民國以後的事。被認為是脂硯齋存在的《棗窗閒筆》其實也不是裕瑞的手筆,甲戌本題記有重裝和作偽的嫌疑。

歐陽健提供了大量證據表明脂本並不是什麼根據“曹雪芹原稿本過錄”的乾隆年間傳抄本,而是1927年以後才出現的、為“迎合胡適考證的需要”人為製造的贗品、為新紅學基本觀點提供偽證的假古董。

歐陽健最有說服力的證據有三條,其一,胡適隱瞞了“甲戌本”的來歷,這隱瞞是出於加強他的“自傳說”的學術私心。其二,“甲戌本”第十六回有一條脂硯齋批語指趙嬤嬤為“文忠公之嬤嬤”,“文忠公”是傅恒的諡號,而傅恒“卒於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七月”,諡文忠,那麼這條脂批,“則必在乾隆三十四年之後,這就足以證明,脂硯齋決不是作者同時代人,脂硯齋的批語也不會是作者寫作同時加上的。”其三,“甲戌本”的“玄”字沒有缺筆,“玄”是康熙皇帝玄燁的名諱,康熙朝以降至清末,均要避諱,“甲戌本”不諱“玄”字,足證是民國以後的本子。

另外,《紅樓夢》裡面的許多情節、隱喻,脂硯齋也是一頭霧水,不知所云的。比如說,誰養小叔子,寶琴十首懷古詩的謎底是什麼,他都茫然不知。甚至,對於金陵十二釵,他還兩次錯把香菱算在晴雯、襲人一組,還錯把寶琴、李紋、李綺三人算在副冊,又把46回鴛鴦口中的十四釵錯算為十二釵,凡此種種,都足以說明脂硯齋是個偽古董。

脂硯齋究竟是誰?到目前為止,尚無定論,我們期待更多的紅學家通過研究最終能找出準確的答案。

認為脂硯齋是個女子。周汝昌還以“甲戌本”一條側批“先為甯榮諸人當頭一喝,卻是為餘一喝”為依據,以為“脂硯齋不在甯榮諸人數中”,但必定是書中的重要角色。他經“反復思繹:與寶玉最好是書中主角之一而又非榮寧本姓的女子有三:即釵、黛和史湘雲”。最終判定“這位脂硯莫非即書中之湘雲的藝術原型”。

周汝昌對自己這個推斷頗為自得,他說:“有朋友問我,你當了大半輩子考證派,你自己覺得哪條考證是你平生最為得意的?我回答說:不做假謙虛,我最得意、最精彩的就是考證《脂硯齋重評石頭記》中的脂硯齋即史湘雲。”

他還在《真本石頭記之脂硯齋評》一文中針對“能解者方有心酸之淚,哭成此書。壬午除夕,書未成,芹為淚盡而逝,餘嘗哭芹,淚亦待盡”這條批語,得意洋洋地說:“試問除去父母,誰能深情傷逝到這般地步呢?而且‘芹’之稱呼,單字成文,若非至近最親,又誰能如此親呢?還不是個妻子與丈夫的關係是什麼?”又說:“雪芹脂硯夫婦,後來落拓,仍舊傲骨崚嶒,感於世情冷暖,不肯下氣求人”。

他還論證出“木石前盟”其實是描寫雪芹、脂硯的愛情。他舉脂批的作者記不記得二十年前“以合歡花釀酒乎”下結論道:“這是說:合歡釀酒,實乃雪芹、脂硯二人幼時情事——即是一種‘前盟’;寫入書中,就名之為‘木石前盟’了,這‘盟’,果然歷盡艱辛苦難,終於成為‘姻緣’。”

的確,從脂評甲戌本第一回上的兩條批語:“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淚哭成此書。壬午除夕,書未成,芹為淚盡而逝。餘嘗哭芹,淚亦待盡。每意覓青埂峰再問石兄,奈不遇瘌頭和尚何!” “今而後,惟願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書何幸,餘二人亦大快遂心於九泉矣!甲午八月淚筆。”很容易讓人認為脂硯與雪芹是夫妻關係,要不,至少也是情人關係。

另外,脂批中也有“茜紗公子情無限,脂硯先生恨幾多”的對句,以及“作書人將批書人哭壞了”等批語,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脂硯齋是個多情的女孩子,對曹雪芹有很深厚的感情。

因此,人們除了認為脂硯是史湘雲外,也有妙玉說、寶琴說等等。

(三)、“叔父說”的依據主要是清人裕瑞在《棗窗閒筆》中所記:“曾見抄本卷額,本本有其叔脂硯之批語,引其當年事甚確,易其名曰《紅樓夢》”。裕瑞的舅舅明琳、明義、明仁是曹雪芹的知交好友,且明義還是有明文記載最早看過全本《紅樓夢》的詩人,作有20首《題紅樓夢》涉及八十回以後迷失的內容。所以,裕瑞這個說法影響很大。

而且,如第十三回作者原題“秦可卿淫喪天香樓”,後來就是在脂硯的干涉下,刪去天香樓事。試想,能對作者產生這麼大權威,不是長輩又是什麼?

而在“叔父說”之後又出現的“舅父說”,其實也是“叔父說”的演變。

(四)、“堂兄弟說”,是比較多人認同的一種。比如說,靖本第二十二回有一條畸笏叟批語:“前批知者聊聊,不數年,芹溪,脂硯,杏齋諸子皆相繼別去,今丁亥夏,只剩朽物一枚,寧不痛殺!”批語中並稱曹雪芹,脂硯齋為“諸子”,而自稱“朽物”,從語氣上看,曹雪芹,脂硯齋應該是同輩人,畸笏叟則比他們兩人年長。

甲戌本第八回,賈母曾經給了秦鐘一個荷包和一個金魁星,脂批:“作者今尚記金魁星之事乎?撫今思昔,腸斷心摧。”即曹雪芹和脂硯齋小時候應該生活在一起。

庚辰本第十七、十八回試才題對額前,賈珍先去園中知會眾人,見了寶玉笑道:“你還不出去,老爺就來了。”“寶玉聽了,帶著奶娘小廝們,一溜煙就出園來。”脂硯齋的側批是:“不肖子弟來看形容。余初看之,不覺怒焉,蓋謂作者形容余幼年往事。因思彼亦自寫其照,何獨餘哉?”按脂硯齋的說法,在大觀園調皮的寶玉是雪芹“自寫其照”,也是“形容余幼年往事”,可見脂硯和雪芹同是“不肖子弟”,當是堂兄弟一類。

就在以上四種說法紛紛揚揚、鬧不可開交之時,新紅學家歐陽健先生卻明確提出“脂本乃後出之偽本”、“脂硯齋出於後人之偽託”之說,被譽為“震撼紅學的新說”。

且說,胡適在1921年發表了《紅樓夢考證》,宣揚“曹寅家世說”、“雪芹自傳說”和“高鶚續書說”等“大膽假設”,但說服力不大,一時應者寥寥。胡適的研究陷入了瓶頸,再無進展。然而,1927年,《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甲戌本橫空出世,隨後又相繼出現庚辰本和己卯本,為胡適的所有假設提供了堅實的版本根據和實證材料。新紅學的理論大廈就此架構完整,統治者紅壇將近一個世紀。也從這個時候起,脂硯齋及其本子和批語都成為了新紅學體系的“護身符”,不可或缺。

誠如潘重規所說:“晚近數十年來,胡適之、俞平伯諸氏考證《紅樓夢》,旁求博訪,舉凡有關紅學資料,片言隻字,無不視同拱璧。於是,脂評舊本暨乾嘉間滿人詩文雜記,如敦誠之《四松堂集》、《鷦鷯庵筆麈》,敦敏之《懋齋詩鈔》,永忠之《延芬室集》,明義之《綠煙瑣窗集》詩選,裕瑞之《棗窗閒筆》,相繼校印行世,殘編斷簡,塵封蠹蝕之餘,竟得寰宇風行,洛陽紙貴,可不謂諸人之厚幸耶?”.

對於這些被尊奉為紅學“圭臬”的東西,歐陽健卻在研究中發現其多數來歷不明,經不起嚴格的鑒定。比如說,脂硯齋並不存在於歷史文獻和傳記史料之中。有關脂硯齋“存在”的兩份“證言”,出現時間都很晚,是民國以後的事。被認為是脂硯齋存在的《棗窗閒筆》其實也不是裕瑞的手筆,甲戌本題記有重裝和作偽的嫌疑。

歐陽健提供了大量證據表明脂本並不是什麼根據“曹雪芹原稿本過錄”的乾隆年間傳抄本,而是1927年以後才出現的、為“迎合胡適考證的需要”人為製造的贗品、為新紅學基本觀點提供偽證的假古董。

歐陽健最有說服力的證據有三條,其一,胡適隱瞞了“甲戌本”的來歷,這隱瞞是出於加強他的“自傳說”的學術私心。其二,“甲戌本”第十六回有一條脂硯齋批語指趙嬤嬤為“文忠公之嬤嬤”,“文忠公”是傅恒的諡號,而傅恒“卒於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七月”,諡文忠,那麼這條脂批,“則必在乾隆三十四年之後,這就足以證明,脂硯齋決不是作者同時代人,脂硯齋的批語也不會是作者寫作同時加上的。”其三,“甲戌本”的“玄”字沒有缺筆,“玄”是康熙皇帝玄燁的名諱,康熙朝以降至清末,均要避諱,“甲戌本”不諱“玄”字,足證是民國以後的本子。

另外,《紅樓夢》裡面的許多情節、隱喻,脂硯齋也是一頭霧水,不知所云的。比如說,誰養小叔子,寶琴十首懷古詩的謎底是什麼,他都茫然不知。甚至,對於金陵十二釵,他還兩次錯把香菱算在晴雯、襲人一組,還錯把寶琴、李紋、李綺三人算在副冊,又把46回鴛鴦口中的十四釵錯算為十二釵,凡此種種,都足以說明脂硯齋是個偽古董。

脂硯齋究竟是誰?到目前為止,尚無定論,我們期待更多的紅學家通過研究最終能找出準確的答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