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這個年輕人拍了一部懸疑片,它的上映或許已經是這個環境能給他的最好機會

李雨禾覺得自己是個幸運的導演。

而剛結束不久的北京電影節上, 無論是安東尼奧尼還是是枝裕和電影的觀看人數, 也不會超過這部影片的預告片的觀看人數——幾乎每一場電影的映前片花都會放一輪《提著心吊著膽》的預告。

在拍攝這部《提著心吊著膽》之前, 今年 36 歲的李雨禾幾乎做過電影生產線上所有的工作。 他先後在影視表演系和導演系就讀, 畢業後還在一家“視覺技術應用服務公司”水晶石做過特效導演。

策劃、編劇、特效、剪輯, 圍繞電影, 他做了所有可能的嘗試。 作為導演, 他拍過廣告片、宣傳片, 其中甚至包括為綿陽歷史博物館拍攝的一部三幕影片。

2011 年 3 月, 他和幾個朋友一起拍了自己的第一部劇情類導演作品——《三公里》。 這部短片共 27 分鐘, 講述了一個失手打死女友的男人深夜藏屍的故事。 這個黑色故事的拍攝花費了李雨禾四個夜晚, 以及兩萬塊預算。

憑藉這部作品, 李雨禾迎來了作為導演的第一次幸運。 2011 年, 短片《三公里》在第五屆西寧 FIRST 青年電影展上獲得青年電影競賽單元“最佳導演獎”和“最佳攝影獎”。

那一年, 剛剛創辦 5 年的 FIRST 青年電影展落地西寧, 這個後來因《心迷宮》、《八月》等影片而成名的, 致力於“持續發現與推選青年電影人首作及早期電影作品”的電影節還是一個相當小眾甚至稚嫩的影展。 直到現在, 在影展網站關於李雨禾的個人介紹中, 對影片《三公里》的描述都相當不準確。

但這已經足夠了。

“導演”李雨禾終於在電影的世界裡找到了屬於自己的一個角落。

《三公里》又陸續拿了幾個獎, 他也開始寫自己的長片作品, 也就是現在的《提著心吊著膽》。 故事裡依舊有“藏屍”的情節, 但多了一些黑色幽默的成分——圍繞一個買兇殺妻案, 幾組人物上演了三幕荒誕劇。

劇本一寫就是兩年。 劇本完成後, 是漫長的找投資階段, 輾轉了多家電影公司, 最終合一影業決定拿出 200 萬, 讓李雨禾把片子拍出來。 那時, 合一影業也剛剛成立不到一年。

2015 年冬天, 李雨禾帶著劇組成員來到懷柔。 在這裡, 他們花了 24 天時間拍出了這部帶有黑色幽默氣息的影片。 依然有屍體, 以及大篇幅的夜場戲, 整個劇組都陷入了極度的疲憊。 除了體力透支, 在李雨禾看來, 拍攝中最大的問題還是沒錢。

為了節省成本, 他們犧牲了一部分佈景。 包括劇中的主場景“仙客來客棧”, 由於沒有資金自行搭建, 他們找到了原來“洽洽瓜子”的舊廠樓拆掉了兩面牆, 粉刷上了新的顏色。

節省成本的另一個方法是“刷臉”。 李雨禾告訴《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 參與攝製的演員們片酬都“很低”, 幾乎算是友情出演。 他們中一部分是經由任素汐介紹來的幾位話劇演員, “他們都是會演戲的演員”, 李雨禾說。

而找到任素汐本身,也是影片的一種幸運。由於和李雨禾是多年好友,在劇本完成後她就決定參加《提著心吊著膽》的拍攝。那時,她剛剛結束電影《驢得水》的拍攝,影片尚在剪輯階段。後來《驢得水》的上映,反而讓任素汐成為了該片除爾冬升外的另一個宣傳點。

即便如此,24 天拍攝結束,到剪輯和後期時,劇組資金已經所剩不多。李雨禾草草做完剪輯和後期,把影片送到了上海國際電影節。

在這裡,這部“根本沒想上院線”的電影遇到了它最大的機會。

2016 年 6 月,影片《提著心吊著膽》入圍亞洲新人最佳影片獎,當時擔任評委會主席的人正是爾冬升。

就這樣,爾冬升參與到了《提著心吊著膽》之中。李雨禾說,即使是“一貫平靜的自己,也覺得有點受寵若驚了”。

作為監製,爾冬升雖然在影片基本完成後才加入項目,但他起到的作用確實是巨大的。

他首先幫李雨禾聯繫了香港音樂人金培達,請他為電影做了後期音樂,替換掉李雨禾粗剪時找到的沒有版權的配樂內容。金培達曾憑藉《星願》、《忘不了》、《如果·愛》等影片八次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原創電影音樂獎。這樣一來,雖然還是李雨禾所設想的風格,但影片的質感已經發生了變化。

接下來,爾冬升又幫影片找到了一部分後續投資,錢不多,但已經足夠再對影片進行再次剪輯。他對這件事很認真,“每次看片都拿著小本子記,看完馬上就有回饋”,再次剪輯的結果是,刪掉了一些鏡頭後,片子節奏變得更好了。

爾冬升更大的能量體現在宣傳期,正如文首提到的“名家護駕”等介紹, 他的監製已經成為了這部影片的賣點之一。

已經成名的導演以監製的形式加入影片,是他們扶植新進導演的一種普遍做法。最著名的例子是賈樟柯。自 2006 年起,他就一直在以各種形式扶持青年導演拍攝電影作品。他以“為青年導演的的新片擔任監製和製作人”為主要形式的的“添翼計畫”,目前已經推出了 7 部影片,其中導演韓傑的處女作《Hello!樹先生》曾獲得第 14 屆上海國際電影節評委會大獎。

而爾冬升本人自 1997 年開始,已累計為二十餘部作品擔任監製,其中不乏《竊聽風雲》等院線大片。去年,他也曾為導演王學博的處女作《清水裡的刀子》擔任監製,和賈樟柯擔任監製的不少影片類似,後者雖然國內國外拿了不少獎,卻並沒有拿到院線上映。

“做評審的工作很無聊,但是這部電影我看得蠻開心的。”這是爾冬升在上海國際電影節第一次在看到影片時的感受,也恰恰是《提著心吊著膽》獲得幸運的的本錢。

李雨禾是有意為之。《提著心吊著膽》試映時,不少觀眾聯想到了同樣在 FIRST 青年影展上獲獎的《心迷宮》,乍看之下,二者確實有相似的地方——它們都玩了一把結構,採用多線索敘事,都有懸疑元素,都把背景選在了鄉村。可是,二者又有微妙的不同,比如,看完《提著心吊著膽》後,觀眾心情顯然更為輕鬆。

“我沒想把它變成一個沉重的故事。如果把人性可怕的部分暴露過多,影片確實會比較深刻,但還是適可而止吧。現在的片子確實有人認為可能挖掘不夠深,有點不過癮。但是我認為讓大家笑是最重要的。”李雨禾向《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解釋道。

從一開始,他就不想做一個“純文藝片的導演”。雖然在採訪中多次提到希區柯克和昆汀,他依舊認為電影是一種市場裡的產品,“它需要面向觀眾,被人們談論,也需要票房”。

《心迷宮》的導演忻鈺坤則選擇了另一條路,在 FIRST 影展上一戰成名後,他拒絕了一眾成熟的 IP,開始籌拍另一部低成本的鄉村懸疑片《山野追蹤》。但和《心迷宮》一樣,這部影片至今沒有獲得大公司的興趣。

這正是許多“青年導演扶持計畫”共同面對的問題。包括西寧 FIRST 青年電影展在內的許多電影節,每年都會選出一大批頗具口碑的作品。但這些影片大都傾向於個人化的表達,很難具有票房號召力,即使登陸院線也未必能獲得成功。第 53 屆金馬獎獲獎作品《八月》在內地上映時,上映首日排片只有 3.18%,最終累計票房僅有 434.6 萬元。

因此,在電影節的創投和青年電影計畫上,純文藝向的影片項目獲得支持的比例也在顯著降低。在第七屆北京國際電影節上項目創投環節中,“懸疑、驚悚、犯罪”等類型片佔據了入圍優秀項目的一半以上,而最終獲得大獎的項目也全都屬於這一類型。

這麼看來,將《提著心吊著膽》和寧浩處女作《瘋狂的石頭》類比,就成為了一種讚譽。後者不僅頗受好評,也獲得了極大的票房成功。而李雨禾也承認,在現階段,自己確實比較喜歡寧浩的作品。

但是,做一個“不那麼個人化”的導演也就意味著其他的苦惱。“要考慮審查、資金,還有想拍的東西和市場的融合”,李雨禾對《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說,在編劇和拍攝的過程中,導演始終對影片有絕對的掌控權,到剪輯、後期、宣發階段,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加入,需要妥協的部分也越來越多。

比如宣傳。由於《提著心吊著膽》的故事裡有一個“不舉”的元素,在後期宣傳中,這部分被單獨提出,片方借此發佈了所謂的“汙色海報”,採用了“哢哢哢、啪啪啪”等頗富挑逗意味的宣傳詞。對於這一點,作為導演的李雨禾的感受是“挺意外的”。

此外還有檔期。影片原先定檔在四月,但在後期宣傳中,為了“更好的發酵口碑”,劇組又花了不少時間去參加全國巡迴路演。不過效果還不錯的,影片正式上映前夜,豆瓣評分是 7.4。

這已經一個新導演能夠得到的最好機會。

畢竟,2014 年還在為綿陽歷史博物館拍宣傳片的他,已經成為了一個擁有院線長片的導演。而這其中最令他興奮的還是電影本身——“片子會在世界各地播放,會有人談論它們。而且,你還和你的夥伴們在一個小黑盒子裡留下了一段歡樂的時光”。

如果你已經看過了《提著心吊著膽》,可能還想瞭解更多關於影片細節的問題

Q:《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

L:李雨禾

Q:創作這部影片的初衷是什麼?

L:最開始的初衷是為了諷刺一些社會騙子。當時有感於一些社會現象,決定寫一個劇本。但又不想單純用幾個短片來構成電影,而是想讓故事的人物更緊密地聯繫在一起,於是就加入了現在的結構。既分別展示了發生在幾組人物各自身上的事情,也讓他們的故事交織在了一起,增加了影片的可看性。我覺得也點到了我們的主題:我們把世界看錯了,反而怪它欺騙我們。

Q:為什麼要加入三段“默片”?

L:其實劇本裡沒有這麼寫,拍的時候是該有的鏡頭都有的,只是在剪輯的時候試了一下。我當時認為整個戲是一個荒誕懸疑片,加入這種形式可以造一種反差。第一段是兩位演員從樓上追到樓下,正好是故事氛圍從懸疑轉向幽默的時候,情節上的反轉被剪輯方法給加強了,於是後來又嘗試在別的片段呼應一下,找一找具有反差的地方和氣氛比較緊張的地方,都會有反轉。

Q:可是這樣的形式用太多後,會不會帶來“形式大於內容”的問題?

L:當然形式是為內容服務的。在我看來,每個片子都有一個“種子”。是“種子”生髮出了故事,但是“種子”要為故事服務,而不是相反。

寫劇本的時候,我的“種子”是要諷刺一些社會騙子,所謂自欺欺人被人欺。於是他們在失控的狀態下做出了一些荒誕的事情。但種子完成後,就沒有必要去通過故事再去強化或者標榜種子,形式也是這樣,它和“種子”一樣是為故事本身服務的。片子首先要好看。

Q:怎麼定義這部影片?

L:這是一個相對真實的,帶有諷刺和荒誕意味的黑色幽默的故事,一個複合故事。

題圖來自:影片海報

而找到任素汐本身,也是影片的一種幸運。由於和李雨禾是多年好友,在劇本完成後她就決定參加《提著心吊著膽》的拍攝。那時,她剛剛結束電影《驢得水》的拍攝,影片尚在剪輯階段。後來《驢得水》的上映,反而讓任素汐成為了該片除爾冬升外的另一個宣傳點。

即便如此,24 天拍攝結束,到剪輯和後期時,劇組資金已經所剩不多。李雨禾草草做完剪輯和後期,把影片送到了上海國際電影節。

在這裡,這部“根本沒想上院線”的電影遇到了它最大的機會。

2016 年 6 月,影片《提著心吊著膽》入圍亞洲新人最佳影片獎,當時擔任評委會主席的人正是爾冬升。

就這樣,爾冬升參與到了《提著心吊著膽》之中。李雨禾說,即使是“一貫平靜的自己,也覺得有點受寵若驚了”。

作為監製,爾冬升雖然在影片基本完成後才加入項目,但他起到的作用確實是巨大的。

他首先幫李雨禾聯繫了香港音樂人金培達,請他為電影做了後期音樂,替換掉李雨禾粗剪時找到的沒有版權的配樂內容。金培達曾憑藉《星願》、《忘不了》、《如果·愛》等影片八次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原創電影音樂獎。這樣一來,雖然還是李雨禾所設想的風格,但影片的質感已經發生了變化。

接下來,爾冬升又幫影片找到了一部分後續投資,錢不多,但已經足夠再對影片進行再次剪輯。他對這件事很認真,“每次看片都拿著小本子記,看完馬上就有回饋”,再次剪輯的結果是,刪掉了一些鏡頭後,片子節奏變得更好了。

爾冬升更大的能量體現在宣傳期,正如文首提到的“名家護駕”等介紹, 他的監製已經成為了這部影片的賣點之一。

已經成名的導演以監製的形式加入影片,是他們扶植新進導演的一種普遍做法。最著名的例子是賈樟柯。自 2006 年起,他就一直在以各種形式扶持青年導演拍攝電影作品。他以“為青年導演的的新片擔任監製和製作人”為主要形式的的“添翼計畫”,目前已經推出了 7 部影片,其中導演韓傑的處女作《Hello!樹先生》曾獲得第 14 屆上海國際電影節評委會大獎。

而爾冬升本人自 1997 年開始,已累計為二十餘部作品擔任監製,其中不乏《竊聽風雲》等院線大片。去年,他也曾為導演王學博的處女作《清水裡的刀子》擔任監製,和賈樟柯擔任監製的不少影片類似,後者雖然國內國外拿了不少獎,卻並沒有拿到院線上映。

“做評審的工作很無聊,但是這部電影我看得蠻開心的。”這是爾冬升在上海國際電影節第一次在看到影片時的感受,也恰恰是《提著心吊著膽》獲得幸運的的本錢。

李雨禾是有意為之。《提著心吊著膽》試映時,不少觀眾聯想到了同樣在 FIRST 青年影展上獲獎的《心迷宮》,乍看之下,二者確實有相似的地方——它們都玩了一把結構,採用多線索敘事,都有懸疑元素,都把背景選在了鄉村。可是,二者又有微妙的不同,比如,看完《提著心吊著膽》後,觀眾心情顯然更為輕鬆。

“我沒想把它變成一個沉重的故事。如果把人性可怕的部分暴露過多,影片確實會比較深刻,但還是適可而止吧。現在的片子確實有人認為可能挖掘不夠深,有點不過癮。但是我認為讓大家笑是最重要的。”李雨禾向《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解釋道。

從一開始,他就不想做一個“純文藝片的導演”。雖然在採訪中多次提到希區柯克和昆汀,他依舊認為電影是一種市場裡的產品,“它需要面向觀眾,被人們談論,也需要票房”。

《心迷宮》的導演忻鈺坤則選擇了另一條路,在 FIRST 影展上一戰成名後,他拒絕了一眾成熟的 IP,開始籌拍另一部低成本的鄉村懸疑片《山野追蹤》。但和《心迷宮》一樣,這部影片至今沒有獲得大公司的興趣。

這正是許多“青年導演扶持計畫”共同面對的問題。包括西寧 FIRST 青年電影展在內的許多電影節,每年都會選出一大批頗具口碑的作品。但這些影片大都傾向於個人化的表達,很難具有票房號召力,即使登陸院線也未必能獲得成功。第 53 屆金馬獎獲獎作品《八月》在內地上映時,上映首日排片只有 3.18%,最終累計票房僅有 434.6 萬元。

因此,在電影節的創投和青年電影計畫上,純文藝向的影片項目獲得支持的比例也在顯著降低。在第七屆北京國際電影節上項目創投環節中,“懸疑、驚悚、犯罪”等類型片佔據了入圍優秀項目的一半以上,而最終獲得大獎的項目也全都屬於這一類型。

這麼看來,將《提著心吊著膽》和寧浩處女作《瘋狂的石頭》類比,就成為了一種讚譽。後者不僅頗受好評,也獲得了極大的票房成功。而李雨禾也承認,在現階段,自己確實比較喜歡寧浩的作品。

但是,做一個“不那麼個人化”的導演也就意味著其他的苦惱。“要考慮審查、資金,還有想拍的東西和市場的融合”,李雨禾對《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說,在編劇和拍攝的過程中,導演始終對影片有絕對的掌控權,到剪輯、後期、宣發階段,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加入,需要妥協的部分也越來越多。

比如宣傳。由於《提著心吊著膽》的故事裡有一個“不舉”的元素,在後期宣傳中,這部分被單獨提出,片方借此發佈了所謂的“汙色海報”,採用了“哢哢哢、啪啪啪”等頗富挑逗意味的宣傳詞。對於這一點,作為導演的李雨禾的感受是“挺意外的”。

此外還有檔期。影片原先定檔在四月,但在後期宣傳中,為了“更好的發酵口碑”,劇組又花了不少時間去參加全國巡迴路演。不過效果還不錯的,影片正式上映前夜,豆瓣評分是 7.4。

這已經一個新導演能夠得到的最好機會。

畢竟,2014 年還在為綿陽歷史博物館拍宣傳片的他,已經成為了一個擁有院線長片的導演。而這其中最令他興奮的還是電影本身——“片子會在世界各地播放,會有人談論它們。而且,你還和你的夥伴們在一個小黑盒子裡留下了一段歡樂的時光”。

如果你已經看過了《提著心吊著膽》,可能還想瞭解更多關於影片細節的問題

Q:《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

L:李雨禾

Q:創作這部影片的初衷是什麼?

L:最開始的初衷是為了諷刺一些社會騙子。當時有感於一些社會現象,決定寫一個劇本。但又不想單純用幾個短片來構成電影,而是想讓故事的人物更緊密地聯繫在一起,於是就加入了現在的結構。既分別展示了發生在幾組人物各自身上的事情,也讓他們的故事交織在了一起,增加了影片的可看性。我覺得也點到了我們的主題:我們把世界看錯了,反而怪它欺騙我們。

Q:為什麼要加入三段“默片”?

L:其實劇本裡沒有這麼寫,拍的時候是該有的鏡頭都有的,只是在剪輯的時候試了一下。我當時認為整個戲是一個荒誕懸疑片,加入這種形式可以造一種反差。第一段是兩位演員從樓上追到樓下,正好是故事氛圍從懸疑轉向幽默的時候,情節上的反轉被剪輯方法給加強了,於是後來又嘗試在別的片段呼應一下,找一找具有反差的地方和氣氛比較緊張的地方,都會有反轉。

Q:可是這樣的形式用太多後,會不會帶來“形式大於內容”的問題?

L:當然形式是為內容服務的。在我看來,每個片子都有一個“種子”。是“種子”生髮出了故事,但是“種子”要為故事服務,而不是相反。

寫劇本的時候,我的“種子”是要諷刺一些社會騙子,所謂自欺欺人被人欺。於是他們在失控的狀態下做出了一些荒誕的事情。但種子完成後,就沒有必要去通過故事再去強化或者標榜種子,形式也是這樣,它和“種子”一樣是為故事本身服務的。片子首先要好看。

Q:怎麼定義這部影片?

L:這是一個相對真實的,帶有諷刺和荒誕意味的黑色幽默的故事,一個複合故事。

題圖來自:影片海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