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為什麼中國人願意接受被稱為“黃種人”,而日本人卻十分抗拒

對中國人而言“黑眼睛和頭髮黃皮膚, 永永遠遠是龍的傳人”的歌詞, 代表著一種自我認同。 然而令人疑惑的是和我們在外貌上差異極小的日本人, 始終不承認自己是黃種人, 並為此感到憤怒。 這是為什麼呢?嵐風說史跟你說說。

“黃種人”是19世紀才有的概念, 在早期的西方書籍上東亞人大多被描述為“膚色白皙”。 但從19世紀開始, 西方國家發現自己的實力已經超越了東亞各國, 東亞人的皮膚也就逐漸“變黃”了。 然而, 這一本該被排斥的殖民偏見, 在中國卻被接受了。 因為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 黃色不僅是皇家的顏色, 也是孕育華夏文明的黃土地、黃河的顏色。 自稱“炎黃子孫”的中國人, 對成為“黃種人”毫不介意, 且欣然接受。 但是在日本, 這一概念卻引發了強烈的憤慨。

在日本, 黃色並沒有類似中國的諸多美好象徵意義只是一種普通的顏色。 而西方人視角的“黃種人”概念, 明顯將日本與中國混為一談, 這對當時剛剛崛起的日本帝國來說, 是難以接受的。 當時的日本一直試圖與中國劃清界限, 主張他們與西方白人擁有更多共同點。 明治時期日本著名的歷史學家田口牟吉曾寫到:“我們能拒絕日本人是黃色的這個惡名”“那些維護日本社會的優越與傑出性的人,

絕對不從屬於黃種人”。

1895年, 日本在甲午中日戰爭中獲勝, 並於1902年與英國簽訂同盟條約。 似乎宣告他們與強大的白人種族獲得了平等的帝位。 民族主義情緒嚴重的日本人, 即使明白自己的膚色與西方人並不一樣, 卻仍拒絕接受被劃為黃種人。 以至於英國人都開始覺得, 比起中國人日本人膚色更淡。 甚至《大英百科全書》也偏袒日本人, 認為他們在膚色與文化上都優於中國人。 書中將“黃種人名稱同樣適用于日本人, 滿洲人以及蒙古種族”一句刪除, 還在注釋中宣傳日本有資格“名列世界的偉大文明強權之林”。

然而, 由於義和團、日俄戰爭等事件,西方人對“黃種人”的不安情緒不斷蔓延。 “黃禍”一詞為歐洲人所熟知。 面對這種局面, 日本竟然有諸多知識份子表示, 俄國才是真正的“黃禍”, 因為俄國人才是真正的“蒙古人”。 對於大多西方國家而言, 這種狡辯並沒有意義.中國與日本都是“黃禍”。 1882年, 美國通過“排華法案”禁止華人移民與白人通婚,

日本人同樣受到歧視。

1922年,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判定, 一位移民美國20年之久的日本人無法取得公民資格, 理由僅僅是他不是白人。 而美國人與日本人的通婚也被粗暴的認定為“血統的退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