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莫開偉:金融業不能突出主業和下沉

3月5日, 李總理在《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部署2017年重點工作任務時指出:抓好金融體制改革。 促進金融機構突出主業、下沉重心, 增強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防止脫實向虛。 鼓勵大中型商業銀行設立普惠金融事業部, 國有大型銀行要率先做到, 實行差別化考核評價辦法和支援政策, 有效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發揮好政策性開發性金融作用, 強化農村信用社服務“三農”功能。

“促進金融機構突出主業、下沉重心, 增強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防止脫實向虛。 ”, 中央政府工作報告屢屢提及, 可謂點中了當前金融業的“要穴”, 表明中央政府一直明察秋毫, 看到了當前金融業服務方向和資金流向存在的嚴重問題;且這確實是當前金融業普遍存在的一個共性問題。

道理很簡單, 金融業如果“主業不主”, 經營“心存雜念”, 則必然缺乏經營定力, 容易助長“見異思遷”行為,

經營目光總會瞄住“高大上”產業項目和投機性強、風險高的泡沫產業領域, 自然也就沒有精力將服務重點傾向實體經濟及“三農”產業, 也根本無心服務好實體經濟。 顯然, 金融機構突出主業、下沉重心與增強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及防止資金脫實向虛是一對矛盾對立統一體, 金融機構如果不突出主業和下沉服務重心, 就不可能服務好實體經濟和杜絕資金脫實向虛;只有突出了主業、下沉了服務重心, 實體經濟才有可能得到更好地支持, 資金脫實向虛便可避免。

再聯想到近年金融業經營行為和資金流向狀況, 金融業並沒有處理好這對矛盾對立統一體的關係, 由此衍生出不少問題:其一, 大規模金融資金通過各種或明或暗的管道流向大型項目、股市和樓市等泡沫產業領域,

如2015年6月股災期間, 據有關機構統計銀行業流向股市的資金不少於4萬億元;最近兩會人大代表、央行副行長陳雨露就表示要防止資金大規模流向資產泡沫領域, 可見金融業資金脫實向虛的嚴重性。 其二, 近兩年保險資金頻頻舉牌上市公司, 在資本市場興風作浪, 既加劇了上市公司控投之爭, 引發上市公司經營波動, 更導致了資本市場混亂;同時也是一種嚴重不突出主業、資金脫實向虛的不負責任表現。 其三, 金融機構主觀經營意識存在問題, 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主業不突出和資金嚴重脫實向虛。 如近年銀行業通過理財產品及其他中間業務“通道”,
將資金暗地注入股市或樓市, 加劇了股市和樓市的不穩定;尤其過多銀行信貸資金流向房地產業領域, 催生了房地產泡沫, 加劇了一、二線熱點城市樓市價格非理性上漲, 更導致了三、四線城市商品房高庫存。 據相關機構統計資料, 截止2016年底中國商品房庫存高達近7億平米, 絕大部分集中在三、四線城市, 使不少中小城市成了“空城”和“鬼城”, 造成了大量生產資源要素的閒置和浪費。 而且2016年7月銀行70%以上新增貸款投放到了房地產領域, 直年底有所好轉但仍占銀行機構信貸投放總量的四成以上, 足見銀行信貸資金脫實向虛的嚴重性。 其四, 中央政府號召金融機構下沉服務重心, 但目前縣以下農村地區金融服務不是越來越充分而是越來越稀薄,
表現在為“三農”服務的保險機構嚴重短缺, 不少國有商業銀行縣及以下機構基本上收或萎縮, 現有縣以下農村金融服務機構如農村信用社、農村商業銀行、村鎮銀行和郵政儲蓄銀行的大量資金被抽逃農村, 也有不少資金脫實向虛, 尤其不少資金跑向了城市大型項目或產業;也就是說不少農村金融機構成了農村資金的“抽水機”現象一直沒有從根本上改觀, 不僅加劇了縣以下農村地區產業資金扶持的弱化局面, 使縣域實體經濟更成了“被遺忘的角落”, 成了拉大地區之間經濟發展差距的“催化劑”。 因此, 如果金融機構不能很好地處理這對矛盾對立統一體, 不僅中央政府提出的加快推進金融體制改革會失去堅固的基礎或陷入被動局面, 且提高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和防止資金脫實向虛的戰略目標也會落空。

且提高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和防止資金脫實向虛的戰略目標也會落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