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林黛玉有可能成為北靜王小妾嗎?

林黛玉有可能成為北靜王小妾嗎?——也談“玉帶林中掛, 金簪雪裡埋”

關於黛玉和寶釵這兩位絕色女子的最後歸屬問題, 總能夠引發《紅樓夢》愛好者的一番口舌之爭。 其原因無非是因為《紅樓夢》最後四十回的丟失。 但“悲金悼玉”的主題不能變, 也就是說二人最後都沒有得到一個相對完滿的結果。 黛玉自然是死了, 《枉凝眉》裡面早有暗示:

“一個是閬苑仙葩, 一個是美玉無瑕。 若說沒奇緣, 今生偏又遇著他;若說有奇緣, 如何心事終虛化?一個枉自嗟呀, 一個空勞牽掛。 一個是水中月, 一個是鏡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

怎禁得秋流到冬盡, 春流到夏!”

林黛玉

而薛寶釵也並沒有得到什麼好的結果, 《終身誤》裡面對此也有揭示:

“都道是金玉良姻, 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對著, 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 世外仙姝寂寞林。 歎人間, 美中不足今方信:縱然是齊眉舉案, 到底意難平。

薛寶釵

但是還有一個最大的問題沒有得到解決, 黛玉到底是怎樣死的呢?是如高鶚續寫的那樣因為寶玉娶了寶釵而心灰意冷從而病死呢?還是如周汝昌、劉心武所說的那樣沉湖而亡?抑或是像某些人所理解的那樣上吊自殺?

高鶚和周汝昌之說尚近情理,

畢竟也並非毫無可能。 但有些人就利用《金陵十二釵》判詞中“玉帶林中掛, 金簪雪裡埋”就說林黛玉是上吊死的, 薛寶釵是凍死的, 豈不是荒謬至極?

畫:兩株枯木, 木上懸著一圍玉帶;地下又有一堆雪, 雪中一股金簪。

可歎停機德, 堪憐詠絮才!

玉帶林中掛, 金簪雪裡埋。

薛寶釵

可歎停機德——這句說薛寶釵, 意思是雖然有著合乎孔孟之道標準的那種賢妻良母的品德, 但可惜徒勞無功, 她還是走不進寶玉的內心。 “停機德”, 出於《後漢書·列女傳·樂羊子妻》。 故事說:樂羊子遠出尋師求學, 因為想家, 只過了一年就回家了。 他妻子就拿刀割斷了織布機上的絹, 以此來比學業中斷, 規勸他繼續求學, 謀取功名, 不要半途而廢。 而薛寶釵就動不動規勸寶玉專注於“仕途經濟”, 但寶玉對此十分反感, 最終還是出家了, 所以說毫無作用。

林黛玉

堪憐詠絮才——這句說林黛玉, 意思是如此聰明有才華的女子, 她的命運是值得同情的。 “詠絮才”, 用晉代謝道韞的故事:有一次, 天下大雪, 謝道韞的叔父謝安對雪吟句說“白雪紛紛何所似?”道韞的哥哥謝朗答道:“撒鹽空中差可擬。 ”謝道韞接著說:“未若柳絮因風起。 ”謝安一聽大為讚賞。 見《世說新語》。 黛玉詩才第一, 而且在《紅樓夢》中也有一首唐多令《柳絮詞》。 但最終還是沒能達成心願, 所以說“堪憐”。

玉帶林中掛

玉帶林中掛——這句說林黛玉,前三字倒讀即諧其名。從冊裡的畫“兩株枯木(雙“木”為“林”),木上懸著一圍玉帶”看,可能又寓寶玉“懸”念“掛”牽死去的黛玉的意思。對於這一點,筆者認為可能還含有對林黛玉性格和遭遇的寫照,黛玉性格鋒芒畢露,而“玉帶”作為腰間的束紮物是中國古代服飾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可以說是古代官員身份品位的標誌,暗示著黛玉出身公侯之家(父親林如海是前科的探花,升至蘭台寺大夫,欽點出為巡鹽禦史。林如海之祖,曾襲過列侯,今到如海,業經五世。起初時,只封襲三世,因當今隆恩盛德,遠邁前代,額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襲了一代。)身份極為尊貴。但如此尊貴之物竟然懸掛在“林中”,可見其無用武之地。

金簪雪裡埋——這句說薛寶釵。前三字暗點其名:“雪”諧“薛”,“金簪”比“寶釵”。釵,乃是古代婦女的一種首飾,由兩股簪子合成。金簪有純金和鎦金之分,也比喻高貴的婦女。或者可以說暗示薛家是極為有錢的。本是光耀頭面的首飾,竟埋沒在寒冷的雪堆裡,說明不是生離即是死別。這是對一心想當寶二奶奶的薛寶釵的冷落處境的寫照,也是對寶釵空有抱負而不得施展(不能夠像元春那樣成為皇妃,甚至不能得到寶玉歡心)的寫照。釵不僅是一種飾物,還是一種寄情的表物。古代戀人或夫妻之間有一種贈別的習俗:女子將頭上的釵一分為二,一半贈給對方,一半自留,待到他日重見再合在一起。辛棄疾詞《祝英台近.晚春》中的“寶釵分,桃葉渡,煙柳暗南浦”,即在表述這種離情,納蘭性德詞中“寶釵攏各兩分心,定緣何事濕蘭襟”也飽含與自己所愛分離的痛楚。而“雪裡埋”或者也可以說和薛寶釵的性格有關,因為寶釵性格不似黛玉那般外露,而是十分含蓄,頗符合古人對於女子“溫柔敦厚”的要求。

五代詩人湯僧濟曾經在井中淘得一支古釵,感慨中賦詩曰:

昔日倡家女,摘花露井邊,摘花還自比,插映還自憐。

窺窺終不罷,笑笑自成妍,寶釵於此落,從來非一年。

翠羽成泥去,金色尚如鮮,此人今何在,此物今空傳。

而因與寶玉調笑而被王夫人攆出去後跳井而死的金釧曾經在死前對寶玉說:“金簪子掉進井裡頭,有你的只是你的”。金釧毫無疑問是跳井而亡了,而後來寶釵也曾大方地拿出兩套自己的衣服來給她做裝裹。按理說,這個是應該忌諱的,但當時寶釵沒有講究這些。聯繫到《紅樓夢》中喜歡用讖語來設置伏線的寫法,寶釵會不會在賈家敗亡之後先是落入青樓成為“倡家女”,然後覺得心灰意冷跳井而亡呢!?倒也不是沒有可能,畢竟87版《紅樓夢》裡是有這麼一出的。

金簪雪裡埋

若將“玉帶林中掛”和“金簪雪裡埋”合起來看,“玉帶”與“金簪”均為一個人身上的佩戴之物,“玉帶”是圍在腰間起束腰作用的,與心近;而“金簪”是插在頭上的,古代男子也常用此把頭髮高高盤起。可以說是束髮之物,與頭近。這暗示了二人與寶玉的關係,雖然密不可分,但有遠近之別。而“林中掛”和“雪裡埋”則代表二人與寶玉終究有緣無分。

此外,“玉帶”與“汗巾”有異曲同工之妙。因為二者都是圍在腰間的,所以寓意非比尋常。香帕汗巾,歷來都是男女間致意傳情的好道具。寶玉曾經給黛玉送過舊帕子,也是這個意思。

寶黛

《紅樓夢》中,寶玉與蔣玉函交換了汗巾(交換的那條汗巾剛好是襲人的),最後襲人就嫁給了蔣玉函。而晴雯之所以死前要與寶玉交換貼身之物舊紅綾襖,也是為了坐實別人誣陷她的話。至於有人說黛玉最後嫁給了北靜王的話,打死小編也不會相信,因為當寶玉把北靜王贈給他的鶺鴒香串轉送給林黛玉的時候,林黛玉說的可是:“什麼臭男人拿過的!我不要他。”遂擲而不取。

北靜王與寶玉

另有一次:

寶玉道:“這三樣都是北靜王送的。他閑了下雨時在家裡也是這樣。你喜歡這個,我也弄一套來送你。別的都罷了,惟有這斗笠有趣,竟是活的。上頭的這頂兒是活的,冬天下雪,帶上帽子,就把竹信子抽了,去下頂子來,只剩了這圈子。下雪時男女都戴得,我送你一頂,冬天下雪戴。”黛玉笑道:“我不要他。戴上那個,成個畫兒上畫的和戲上扮的漁婆了。”

寶黛

林黛玉何曾要過北靜王的東西呢?而且以林黛玉的性格,“孤高傲世攜誰隱,一樣花開為底遲?”“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汙淖陷渠溝。”根本不可能會接受他人的強逼。所以不存在成為北靜王小妾的可能性。否則,黛玉也便不成其為黛玉了。既然晴雯在很多方面都與黛玉有著相似之處,比如說脂硯齋評價裡面就曾經說《芙蓉女兒誄》伏黛玉之死,那麼,林黛玉或許真的是病死的也未可知。

玉帶林中掛

玉帶林中掛——這句說林黛玉,前三字倒讀即諧其名。從冊裡的畫“兩株枯木(雙“木”為“林”),木上懸著一圍玉帶”看,可能又寓寶玉“懸”念“掛”牽死去的黛玉的意思。對於這一點,筆者認為可能還含有對林黛玉性格和遭遇的寫照,黛玉性格鋒芒畢露,而“玉帶”作為腰間的束紮物是中國古代服飾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可以說是古代官員身份品位的標誌,暗示著黛玉出身公侯之家(父親林如海是前科的探花,升至蘭台寺大夫,欽點出為巡鹽禦史。林如海之祖,曾襲過列侯,今到如海,業經五世。起初時,只封襲三世,因當今隆恩盛德,遠邁前代,額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襲了一代。)身份極為尊貴。但如此尊貴之物竟然懸掛在“林中”,可見其無用武之地。

金簪雪裡埋——這句說薛寶釵。前三字暗點其名:“雪”諧“薛”,“金簪”比“寶釵”。釵,乃是古代婦女的一種首飾,由兩股簪子合成。金簪有純金和鎦金之分,也比喻高貴的婦女。或者可以說暗示薛家是極為有錢的。本是光耀頭面的首飾,竟埋沒在寒冷的雪堆裡,說明不是生離即是死別。這是對一心想當寶二奶奶的薛寶釵的冷落處境的寫照,也是對寶釵空有抱負而不得施展(不能夠像元春那樣成為皇妃,甚至不能得到寶玉歡心)的寫照。釵不僅是一種飾物,還是一種寄情的表物。古代戀人或夫妻之間有一種贈別的習俗:女子將頭上的釵一分為二,一半贈給對方,一半自留,待到他日重見再合在一起。辛棄疾詞《祝英台近.晚春》中的“寶釵分,桃葉渡,煙柳暗南浦”,即在表述這種離情,納蘭性德詞中“寶釵攏各兩分心,定緣何事濕蘭襟”也飽含與自己所愛分離的痛楚。而“雪裡埋”或者也可以說和薛寶釵的性格有關,因為寶釵性格不似黛玉那般外露,而是十分含蓄,頗符合古人對於女子“溫柔敦厚”的要求。

五代詩人湯僧濟曾經在井中淘得一支古釵,感慨中賦詩曰:

昔日倡家女,摘花露井邊,摘花還自比,插映還自憐。

窺窺終不罷,笑笑自成妍,寶釵於此落,從來非一年。

翠羽成泥去,金色尚如鮮,此人今何在,此物今空傳。

而因與寶玉調笑而被王夫人攆出去後跳井而死的金釧曾經在死前對寶玉說:“金簪子掉進井裡頭,有你的只是你的”。金釧毫無疑問是跳井而亡了,而後來寶釵也曾大方地拿出兩套自己的衣服來給她做裝裹。按理說,這個是應該忌諱的,但當時寶釵沒有講究這些。聯繫到《紅樓夢》中喜歡用讖語來設置伏線的寫法,寶釵會不會在賈家敗亡之後先是落入青樓成為“倡家女”,然後覺得心灰意冷跳井而亡呢!?倒也不是沒有可能,畢竟87版《紅樓夢》裡是有這麼一出的。

金簪雪裡埋

若將“玉帶林中掛”和“金簪雪裡埋”合起來看,“玉帶”與“金簪”均為一個人身上的佩戴之物,“玉帶”是圍在腰間起束腰作用的,與心近;而“金簪”是插在頭上的,古代男子也常用此把頭髮高高盤起。可以說是束髮之物,與頭近。這暗示了二人與寶玉的關係,雖然密不可分,但有遠近之別。而“林中掛”和“雪裡埋”則代表二人與寶玉終究有緣無分。

此外,“玉帶”與“汗巾”有異曲同工之妙。因為二者都是圍在腰間的,所以寓意非比尋常。香帕汗巾,歷來都是男女間致意傳情的好道具。寶玉曾經給黛玉送過舊帕子,也是這個意思。

寶黛

《紅樓夢》中,寶玉與蔣玉函交換了汗巾(交換的那條汗巾剛好是襲人的),最後襲人就嫁給了蔣玉函。而晴雯之所以死前要與寶玉交換貼身之物舊紅綾襖,也是為了坐實別人誣陷她的話。至於有人說黛玉最後嫁給了北靜王的話,打死小編也不會相信,因為當寶玉把北靜王贈給他的鶺鴒香串轉送給林黛玉的時候,林黛玉說的可是:“什麼臭男人拿過的!我不要他。”遂擲而不取。

北靜王與寶玉

另有一次:

寶玉道:“這三樣都是北靜王送的。他閑了下雨時在家裡也是這樣。你喜歡這個,我也弄一套來送你。別的都罷了,惟有這斗笠有趣,竟是活的。上頭的這頂兒是活的,冬天下雪,帶上帽子,就把竹信子抽了,去下頂子來,只剩了這圈子。下雪時男女都戴得,我送你一頂,冬天下雪戴。”黛玉笑道:“我不要他。戴上那個,成個畫兒上畫的和戲上扮的漁婆了。”

寶黛

林黛玉何曾要過北靜王的東西呢?而且以林黛玉的性格,“孤高傲世攜誰隱,一樣花開為底遲?”“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汙淖陷渠溝。”根本不可能會接受他人的強逼。所以不存在成為北靜王小妾的可能性。否則,黛玉也便不成其為黛玉了。既然晴雯在很多方面都與黛玉有著相似之處,比如說脂硯齋評價裡面就曾經說《芙蓉女兒誄》伏黛玉之死,那麼,林黛玉或許真的是病死的也未可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