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P2P理財“專家說”就一定是正確的嗎?

新投資人可能會陷入一種誤區, 就是太過依賴于專家說。 就像小編的父母, 很容易進入一種“怪圈”, 專家說什麼都是好的, 子女說什麼都是壞的。 每次回家, 他們總會發現些新東西, “專家說的這個有利健康”、“專家說不能這麼做”……。

有多少長輩寧願相信“專家”, 而不信任自己的孩子, 甚至於花高額價錢去買健康保健品, 被騙了也不知情。 不管是什麼東西, “專家”每次總能吧啦吧啦說一堆, 有多少主觀還是客觀成分在裡面, 其實也沒人知道。

“專家”通常所說的經驗之談, 就一定是正確的嗎?或許大部分是適用的, 但不是全部。 就比如P2P理財, 背景越大的平臺, 就越靠譜?流動性越高的產品越安全?收益越高的項目越危險?這些問題其實還得進一步的深思, 下面就跟著襄金所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平臺背景越大就越靠譜嗎?

雖然背景是考察平臺一個重要的標準, 但並不是唯一指標,

尤其是那些華而不實的平臺, 表面上有著光鮮亮麗的背景, 其中含金量到底有多少呢?並沒有人知曉。

比如某平臺一直以“國資”自居, 到了出問題的時候, 才被“打臉”, 查出國資參股不到3%。 還有決定一個平臺靠不靠譜, 平臺內部的經營管理也至關重要, 平臺運營上的失敗, 即使是“大背景”也沒有。

平臺標的期限越短越安全嗎?

投資者要求儘量短的投資期限, 盡可能的保證資金流動性, 以防情況不對時快速撤資, 是可以理解的, 但不能說明這樣做是絕對性的安全。 比如曾經有很多問題平臺, 圈錢的方式就是短期, 用15天, 一個月的標的來吸引大量的投資人, 然後“走人”。

P2P收益越高越危險嗎?

決定P2P平臺收益的, 其實是平臺連接著的兩端,

投資者與融資者, 並且起決定性作用的是融資者, 因為債權端基本決定了平臺的業務模式和風險收益, 正所謂羊毛出在羊身上, 投資者通過平臺所獲得的全部收入其實都來自于借款方。

借款方的信用決定著交易的成敗, 平臺作為一個把關者,

也起著重要性的作用。 如果借款方還不上錢, 不管是收益低還是收益高的專案都會產生逾期, 平臺也不得不墊付給投資人。 所以說單純的由投資者收益來判斷平臺是否安全, 是很片面的。

但平臺的收益率將保證在一個“雙贏”的水準, 既不會很低, 也不會太高, 從而既保證了平臺運維成本也使的投資人獲得了收益。

總之, 有投資就有風險, 適當的瞭解清楚一些理財知識, 還是有好處的, 一貫地聽“專家說”很容易陷入邏輯上的錯誤。 在投資理財上, 沒有什麼事是一成不變的, 要讓自己的思想跟上時代的步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