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銀行理財“生變” 重心或將轉向個人理財

在強監管態勢下,擴張多年的銀行理財規模會否在2017年揮別高增長?業內多數專家表示,銀行理財規模增速必然大幅下降。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認為,“表外理財業務納入MPA監管框架後,其增速越快,所要求的資本充足率就越高,而目前多數銀行的資本充足率水準接近監管紅線。 在這種情況下,理財規模增速與表內的廣義信貸增速保持一致是比較合理的選擇。 ”

規模縮減收益率微升

據Wind資料統計,今年4月份全國銀行理財產品發行數量為10038只,相比於3月份減少了15%。 這種趨勢延續至5月份,普益標準資料顯示,4月29日至5月5日,全國243家銀行共發行了1521款銀行理財產品,包括封閉式預期收益型、開放式預期收益型、淨值型產品,發行銀行數比上期減少12家,產品發行量減少58款。

業內人士對目前理財規模縮減的情形似乎並不感到意外。 普益標準研究員魏驥遙表示,4月份銀行理財產品發行規模的縮減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由於隨著一季度末考核的結束,銀行對於資金的需求程度有所減弱;二是3月末開始的監管升級也使得銀行理財產品的發行更為謹慎,不少銀行暫停了一些不規範產品的發行,此外,監管升級對於同業業務的衝擊也使得同業理財新增規模大幅收縮。

不過,記者注意到,雖然銀行理財產品發行數量減少,但平均收益率出現微升。

資料顯示,4月29日至5月5日,全國範圍內封閉式預期收益型人民幣產品平均收益率為4.35%,較上期上升0.02個百分點,且封閉式產品收益率連續兩周上漲。 就北京地區而言,最近兩周保本理財的平均收益率從3.69%上升到3.76%,非保本理財的平均年收益率從4.55%上升到4.60%。

近日,記者走訪了北京市幾家銀行網點發現,綜合各家銀行的理財產品清單來看,有個共同特點,即認購起點、產品期限與預期收益率的相關度似乎在降低。 以中信銀行非保本浮動收益類理財產品為例,一款名為“樂贏穩健”的理財產品,認購起點5萬元,產品期限65天,預期年化收益率為4.45%;而另一款名為“慧贏成長”的理財產品,認購起點100萬元,產品期限305天,預期年化收益率為4.65%,收益率僅相差0.2個百分點。

此外,記者瞭解到,不少銀保產品也開始漸漸淡出銀行熱銷產品行列。 今年4月份以前,銀保產品的推銷廣告經常佔據銀行網點的醒目位置,不少理財經理也積極向客戶推介各類銀保產品,且收益率大多保持在5%以上,而進入5月份之後,銀行對於保險產品的推銷力度開始下降。 業內人士認為,這與保監會此前密集出臺《關於規範中短存續期人身保險產品有關事項的通知》等多項調控措施不無關係。

開放式理財產品走俏

“流動性管理越來越受到投資者的關注,在這方面,開放式理財產品具有優勢,它既能滿足客戶的收益性要求,又能解決流動性問題。 ”中信銀行北京市和平里支行的一位元理財經理向記者介紹說,各家銀行推出的開放式理財產品開始走俏市場。

現階段,銀行理財產品仍舊以封閉式為主,不過業內人士預計,隨著監管政策的導向以及投資者教育的不斷推進,銀行理財由“封閉”轉向“開放”是大勢所趨。

銀行業理財登記託管中心資料顯示,截至2016年上半年,開放式銀行理財產品資金餘額11.26 萬億元,占全市場的比例為42.85%,由開放式理財產品自問世以來的快速發展可見,其對市場的適應能力較強。

值得注意的是,多數業內人士認為,銀行理財產品向開放式的轉型,並非是銀行根據市場發展情況進行的自發性改革,而是多方推動的結果。 普益標準認為,最大的推動力是來自監管政策的不斷調整,銀行需不斷作出相應的改變來滿足監管要求。

當然,開放式理財產品也是市場、銀行和投資者共同選擇的結果。 從市場角度來看,相比封閉式理財產品,開放式理財產品在保障投資收益的同時還能滿足流動性需求,有利於市場資金的優化配置(愛基,淨值,資訊);從銀行角度來看,銀行通過滾動發行可以對理財產品實行動態管理,能夠緩解資產端要求穩定性與資金端要求流動性的矛盾。

“尤其對於中小銀行而言,大力推行開放式預期收益型理財產品,既能吸引對流動性需求高的客戶以拓展市場,也能緩解資產端收益持續下降帶來的窘境,還能逐步將產品向淨值型轉型,從而擺脫剛性兌付的困境。 ”魏驥遙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專家認為,開放式預期收益型產品並非是銀行理財產品形式演變的終點,逐步培養投資者轉向淨值型產品,促使銀行理財真正回歸到“代客理財,風險自負”的本質上來,才是銀行理財的發展方向。

重心或將轉向個人理財

在銀監會此前連續發佈的7個監管檔中,其中3個重點指向同業業務,而《關於銀行業“監管套利、空轉套利、關聯套利”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更是直接劍指同業套利和同業擴張,涉及銀行理財、存單和委外等業務。

伴隨著同業資金空轉套利的空間縮小,各家銀行也悄然對資產負債表作出調整,從最新披露的上市銀行2017年一季報來看,同業資產和同業負債都在全面收縮。

魏驥遙認為,未來銀行理財的發展重心或將轉向個人理財業務。普益標準資料顯示,今年一季度,全國性銀行、城市商業銀行、農村金融機構同業理財分別下降10.95%、9.26%和1.86%;與此同時,其個人理財餘額則分別增長14.11%、20.99%和50.71%。

不過,業內人士認為,雖然目前開放式理財產品的發展態勢日益良好,但仍需要關注其所面臨的挑戰。

從發行主體來看,開放式理財產品對銀行的產品定價能力、投研能力、市場推廣能力、資訊披露程度等都有較高要求,但多數銀行特別是中小銀行,較難滿足上述條件;從投資者來看,購買開放式理財產品需要投資者即時關注產品的淨值波動,並根據市場和收益率變化情況調整投資策略,這就要求投資者對理財產品需要具備一定的認知,然而大多數投資者卻缺乏關注意識。因此,理財產品的轉型發展,還需要銀行在提升自身業務能力的同時加強對投資者的教育。

金融時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魏驥遙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專家認為,開放式預期收益型產品並非是銀行理財產品形式演變的終點,逐步培養投資者轉向淨值型產品,促使銀行理財真正回歸到“代客理財,風險自負”的本質上來,才是銀行理財的發展方向。

重心或將轉向個人理財

在銀監會此前連續發佈的7個監管檔中,其中3個重點指向同業業務,而《關於銀行業“監管套利、空轉套利、關聯套利”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更是直接劍指同業套利和同業擴張,涉及銀行理財、存單和委外等業務。

伴隨著同業資金空轉套利的空間縮小,各家銀行也悄然對資產負債表作出調整,從最新披露的上市銀行2017年一季報來看,同業資產和同業負債都在全面收縮。

魏驥遙認為,未來銀行理財的發展重心或將轉向個人理財業務。普益標準資料顯示,今年一季度,全國性銀行、城市商業銀行、農村金融機構同業理財分別下降10.95%、9.26%和1.86%;與此同時,其個人理財餘額則分別增長14.11%、20.99%和50.71%。

不過,業內人士認為,雖然目前開放式理財產品的發展態勢日益良好,但仍需要關注其所面臨的挑戰。

從發行主體來看,開放式理財產品對銀行的產品定價能力、投研能力、市場推廣能力、資訊披露程度等都有較高要求,但多數銀行特別是中小銀行,較難滿足上述條件;從投資者來看,購買開放式理財產品需要投資者即時關注產品的淨值波動,並根據市場和收益率變化情況調整投資策略,這就要求投資者對理財產品需要具備一定的認知,然而大多數投資者卻缺乏關注意識。因此,理財產品的轉型發展,還需要銀行在提升自身業務能力的同時加強對投資者的教育。

金融時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